45 世子爷(2 / 2)

明珠照山河 锦念非霜 1754 字 3个月前

十一岁的少年面庞坚毅,沉声呵斥。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太子府仅存的二百暗卫连夜出城。

第二日,传来了废太子被五马分尸的消息,明景帝开始大肆搜捕废太子余孽。

一时间,所有废太子亲族、朋党一律诛杀,满城的血雨腥风。

暗卫们皆是冷汗沉沉,但是他们的小主人,对他们说:

你们跟着我,等东山再起的那一刻,我必定让满宫的血流满玄武门——来祭奠今日!

南舟等暗卫们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就知道,这就是他们要效忠一世的主子。

但其实后来真正手刃明景帝的并不是宇文彻,而是他的皇叔文恭王。

他逃亡边境的第二年,文恭王逼宫弑父,登基称帝为明偿帝。

明偿帝在位的第四年,痛失皇后,一杯毒酒了却余生,大概是万念俱灰,去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交代。

从此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宇文彻卧薪尝胆五年,渐渐从各路王侯们中间脱颖而出。

只他是宇文氐正统血脉这一点,就让许多世家宗族不引而投。

诸侯争斗中,渐渐形成最大的两派,一派是当年手握重兵的权臣沈辅山,另一派就是废太子遗孤宇文彻。

那一年他十六岁,兵力远不敌权臣沈辅山,但机敏过人、用兵如神,越来越多的世族前来投靠。

世人都说,也许从此天下是要一分为二。

但这绝不是宇文彻想要的,他要的是一统江山,踏破玄武门,登临帝位,东山再起!

可现实却是,他手里的兵力不足沈辅山的二分之一,而归顺他的世族们大多安于现状,急切地想从他手里捞到好处,都纷纷劝他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那天有个文官前来投奔,自称是宇文彻的故人。

宇文彻见到他时,冷眸嗤笑道:“容大人当年明哲保身,如今何故来投本王?”

容得意瞧着年前才十六岁的少年郎,不由怔了片刻。

他曾是废太子的伴读,官至太子少傅,后来太子谋反被诛,他投靠旁族做了个安闲小宫,明偿帝登基后,他又被提拔为礼部尚书。

容得意曾为幼年时的宇文彻书过字帖,多年不见,他想着今日再见是得先拜一拜,问声小世子安好。

但此时四目相对,面前一身箭袖黑袍的少年郎金相玉质、冷傲出尘,一身狠戾。

他把“小世子”咽了回去,改口道:“世子爷若不计较前日之事,臣来此,是想助爷成一番帝王大业……”

宇文彻眉心微蹙,他知道容得意两朝为官,如今也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绝非等闲之辈。

“大人可于阁中一叙?”

阁中,两人席地而坐。

容得意勾唇,跪地而拜道:“世子爷年少不凡,必然不甘心割据称王,您要的是一统江山,登临帝位,敢问爷如今与沈贼相较,差何许?”

少年冷眸阴鹜,笃定道:“是兵力,所以大人请讲。”

“如今沈贼手握之兵是长安城内之兵,包括御林军、长安京郊驻军、护城军、骁骑营,而爷您亲自培养的暗卫军和死土,以及归顺的世家宗族之军,加之亦无沈贼之军二一,但爷可知北朝的军队,除了这些还有疆域八十万大军……”

“可不同于其他,疆域大军外御柔然系之北朝江山安危,况且北朝历代旨训,唯兵符可调动大军,无兵符而意图谴兵者,大军共诛之!”

容得意拱手,立即道:“所以沈贼从不敢妄动边境大军,况且他自以为不日便可登基称帝,尚需大军来稳固边疆,我北朝先例,若新帝登基,大军应即刻效忠新帝。”

宇文彻皱眉,喉结微动。

容得意继续道:“所以此大军是爷唯一可以扭转乾坤的筹码。”

宇文彻摇头,冷道:“自先帝驾崩后,兵符下落不明,无符而动大军者,大军共诛之……”

“爷,”容得意起身,再次肃拜,郑重道,“臣知道兵符在何处。”

宇文彻当即起身,抬眸问道:“何处?”

“雁归山烟柳坞——顾氏后人手里。”

他这话,宇文彻有九分信了,因为顾氏一族不是旁的氏族,而是当年赫赫有名东海王的后人。

明偿帝为之殉情的昭阳皇后,就是东海王的女儿,如果说兵符在顾氏后人手里,这话当真是有九分能信的。

“她叫顾灵依,昭阳皇后的侄女,顾氏留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臣未曾有缘见之,爷若见她,望善之……”

宇文彻五指收紧,他知道昭阳皇后是容得意的义妹,也知道他的皇叔明偿帝有多爱昭阳皇后。

明偿帝膝下无子,兵符至今下落不明,除了在昭阳皇后的亲族手中,真的没有旁的合理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