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木制堂屋内,有一张方形饭桌,桌边坐着一家六人。
“爷爷,奶奶,我饿了。”
“我也饿了。”
“哈哈……等不及了吧,来动筷。今日除夕,都吃好喝好……”
随着一家之主赵老五的话,都开始动筷子,开吃。
今日是除夕,饭桌上有一桌丰盛的饭菜。
干的大米饭,这是日常的主食,天天都可以吃干的白米饭,粮食十分充足。
桌上也有几个煮玉米,主要是给两个几岁的孩子吃着玩儿的。
赵老五一家虽然以种十来亩水田为主,但他们家在山坡上开垦了几亩地,可以种些玉米,大豆,菜等等。
像这样的农户有许多。
这不,饭桌上就有大豆做的豆腐。
饭桌上还有肉,猪肉,鸭肉,鸡肉,鱼肉。
猪肉,鱼肉是村里分的,鱼肉有河里的淡水鱼和海鱼两种,还有一些海带。
鸡鸭是赵老五家自己养的。如今,想养鸡鸭的人家,都有养,经常可以吃到鸡蛋鸭蛋,要是舍得,也可以常吃到鸡肉鸭肉。
“来,孙儿,吃煎蛋。”
还有煎蛋,奶奶给孙儿吃,但没有给孙女吃,有些重男轻女。
好在郑家管辖下,孩子无论是男女,八九岁后就要开蒙,念书,到十五岁后若是不愿意种地,可以安排其他工作。
如此,女孩子明白一些事后,就能为自己选个比较好的未来。
现在念书不交钱,在学塾每天学习半天,上五天放假两天,夏天和冬天有长假。
这样做,一方面是教的东西不多,十五岁前读的学塾,先是开蒙,然后识字,会数数,再进一步提升些语文难度,会基础的算术就行。
所以,六七年的时间,不远整天都学习,有半天就行。
如此,也可以省去学塾管饭的问题。
学塾在大的村子都有,小的村子,几个村也能有一个,一两个教书先生就能满足。
县,镇,的学塾规模就要大了,因为集中的学生更多。
念书是强制性的,但不需要花钱。
因为每天只上半天课,夏天和冬天还有长假,所以孩子也能有不少时间帮着家里干活,大家对此抵触不多。
郑家,或者是郑明争取这样教育的,目的是为郑家未来提供更多的读书人,将来各个行业都能用的上,也能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
这也是郑家未来的重要根基之一。
“爷爷,晚上村里要放鞭炮,放烟花吗,跟去年一样?”
小孩子期待的问着。
赵老五一家人来到婆罗洲坤甸后,这是过第二个除夕了,他们一家本来是灾民,要不是来到了这里,恐怕一家人能活下来的不到一半。
现在日子比以前可是好了太多太多,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赵老五皱巴巴的脸上满是笑容:“有,有鞭炮,有烟花,比去年还要多,慢慢吃饭,等吃完去看都来得及。”
郑家给县,镇,村子都发放了鞭炮,烟花,组织人手,在除夕,初一,十五等三天夜里放,增添喜庆。
县城,镇上,更热闹,还会组织一些活动。
大家来这里,都是背井离乡,把这些节日搞得浓重,喜庆,也是给大家解解思乡之情。
……
在松柏港的一个镇子,这个镇子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周围有桑蚕养殖园和种植园,好几个。
做工的人不少,都住在不远,然后就形成了一个镇子。
谢三,是一个二十多岁青年,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有孩子的父亲。
“孩子给我抱着,你先吃。”
今晚除夕,谢三家虽然就三人,其中一个还是不到一岁的孩子,但饭桌上有鱼有猪肉,有鸡鸭肉,有蔬菜,十分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