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遭受水灾的灾民?”
“对,这里有三千七百多人,还有好几千人,但七八月海上飓风多,只能等九月再出发带过来。”
七月初,李彦盛带船队来了。
这次带了许多人来,都是受了水灾,无家可归的人,李家把他们带到这里,还有活路,甚至以后会过得更好。
为了替郑家弄来更多人,李家专门安排人在夏,冬,去探听那里有受灾严重的,然后去把一些灾民带到婆罗洲给郑家安排。
本来有近四千人的,但海上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有一些体弱,有病的,在路上就没了。
这个时代,受灾后,要想活着太难。卖儿卖女,卖自己的都很多,很多,只为了活着。
他们能来到郑家这里,是他们的幸运,将来会感激不已。
三千七百多人,七八成都是拖家带口的,两人的,三人的,四人的,五人的,都有。
不过,太老太小的就相对比较少了。
总的来说,有青壮男子一千三百多人,青壮女子有一千人左右,孩子九百多人,老人三百多人。
有了这些人,郑家管辖的人口就超过三万人了。
当然,为了这批人,郑家付出了六万多两白银。
因为大船都拿来装运这些人了,李彦盛这次没有带铁矿石来,其他货物有二十吨硝石,十吨硫磺,小麦三百吨,麻布两万匹,棉布一万匹,食盐三十吨,菜油等等。
大概价值一万六千多两白银。
李彦盛还带着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要去爪哇岛与荷兰人交易。
顺便给郑家带回来一千五百吨石灰石,三十吨食盐,百吨高岭土,十吨硫磺,合计价值近一万两白银。
离开时,从郑家买走五百吨红糖,一千五百吨稻谷,两百吨胡椒,一万斤生丝,次等玻璃品两千件,合计价值大概有六万两白银左右。
郑家现在红糖每月产量大概在八九百吨,稻谷每月产量超过两千吨,胡椒每月产量有三四百吨,生丝每月产量两万斤左右,次等玻璃每月产量三四千件。
能够满足与李家,叶家,葡萄牙人的交易。
每月都能有数万两白银的入账,可以让郑家持续的对外获得人口,铁矿石,硝石,硫磺,食盐,布匹,菜油,小麦,燧发枪等物资。
值得一提的是,兵造所虽然一直在仿造改造燧发枪,但现在只能达到西洋人燧发枪八成左右的效果,还有差距。
所以,能买一些燧发枪,还是要买一些来储备,而且这东西不好大量买。
要不是叶家和李家生意做的大,关系网多,是无法经常弄到燧发枪的。
西洋人虽然贪婪,但有些事情上还是严格,比如火器买卖,一定会考察买方会不会威胁到他们的生意。
就像是对南洋的苏丹人土著人等等,西洋人就不会让他们持有多余的火器,否则,以后他们无法控制。
“父亲,这批三千七百多人,大部分安排去万明河东岸,现在我们有三万多人。”
“三万多人,不容易啊,当初我们来到这里时只有两千多人。”
“现在每年会有不少新生儿出现,人会越来越多的。”
“嗯,还是多亏了你,有你获得的药方,不仅能治怪病,还能让新生儿少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