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治理沼泽地,解决运输和钱币的想法(2 / 2)

耕牛倒是好养,但现在只有一百头左右,光是用来耕地都紧张,空闲的时候不多。

收割水稻时,运输方式,是人用箩兜,扁担挑。

有能够航行小木舟的水田还好些,可以用木舟运送,能省些力气。

但总体而言,很缺运输力量。

要么买更多的耕牛,用牛拉车,或者买更多马,用空间泉水让它们活下来。最终适应这里的生存,增加运输力量。

可是啊,这里雨水多,泥巴路,牛车,马车同样难走。

还需要更多水泥,也就是需要更多的人。

郑明也在想其他方法,比如正在尝试造那种煤矿用的轨道矿车。

坤甸的水田间地势总体平缓,建造轨道矿车,用人力推,拉,都会省许多力气,提高速度。

但以郑家现在的制造能力,轨道,矿车的工艺,都需要不少时间来解决,进行尝试。

困难很多,但现在开始了,就意味着每天都在进步。

郑明除了在组织人尝试制造轨道矿车,还有让人在铸造钱币。

郑家现在还没有使用钱币,但人口接近一万了,迟早要放开,使用钱币。

钱币的稳定,十分重要,是郑家的根基之一,必须重视。

要想钱币稳定,就要它具备稳定的价值,还有难以伪造的特性。

郑明思考过后,没有打算用纸币,现在没有使用纸币的基础。

以银,铜为本,才值得这个时候的人们信任。

所以,郑明打算铸造属于郑家的银币和铜币。

参考“袁大头”银元,铸造类似的银币。

通过看穿越古代小说获得的方法,郑明记得,袁大头银元的材质是使用银和铜,比例大概是九比一。

这个时候的银和铜,纯度肯定没有后世好,但知道比例,再进行微调应该问题不大。

为什么选“袁大头”银元?

因为这种银元能吹出柔和清亮的声音,在这个时代,这种特色,很利于防伪。

郑明要铸造的银元模板他已经大致想好了,正面需要有“明”字,有“1元”,有“壹圆”等字样,以及一个特殊的图案。

背面要有“郑”字,以及一个稻穗图案,还有日期。

除此之外,还需要边横,防止摩擦,边横上尝试加边齿,增强防伪能力。

“明”字,“郑”字,是郑宽要求有的,其他的基本是郑明的主意,郑宽同意让他先折腾,等出了样品再论。

铜币,也是类似的设计和方法铸造,不过无法做到听声音防伪,用其他方式来防伪。

相比而言,铜币出现假币没银币严重。当然,也要尽量做好防伪。

目前正在尝试,要得到合格的,需要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