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家运送来了两千二百多人,这些人中有青壮男子一千余人,青壮女子五百多,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四百多,五十以上的老人一百多人。
四成的人是一个人,包括青壮男子,还有一些孩子和老人。
其他差不多六成的人都有家人,少的两人,多的四五人都有,但一般两三人的多。
这些人经历过灾荒,撑过冬天,老人和孩子就已经淘汰许多,所以这次的青壮男子和女子居多。
只是吧,还是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
“这次遇到了灾民,我们花费便宜些,郑兄,我再给你少一些。青壮男女按二十两银子一人算,老人孩子都按五两银子算。”李彦昌又送人情。
郑宽都不好拒绝:“贤弟和李家的情谊,郑家记下了,以后一定回报。”
李彦昌笑了笑,继续说:“这次的铁矿石有一千吨多点,就算一千吨吧,五千两银子。
还有一千把燧发枪,这个是我们四处收来的,就不给你少了,一把燧发枪按八两银子算,就是八千两。
至于那五吨的食盐,也就几百两银子,就算了。
算下来,取个整,共计四万六千五百两银子,郑兄,没错吧?”
郑宽自己算了算,再问跟来的唐顺昌,见对方点头,才开口:“没错。这次多亏贤弟,为我们郑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一定要多住几天,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这次李彦昌没有拒绝,也是存了和郑家继续交好的心思,同时也是为李家多留一条后路。
郑宽带着李彦昌,李幼嫆等人离开。去郑府。
让郑明和唐顺昌等人留下来看着。
郑明看了看一千把燧发枪,有一部分是比较新的,有一部分是旧的,但总体都能用,李家没有坑人。
这些燧发枪,郑家护卫要留一百把,海军那边六百把,陆战队那边三百把。
买的燧发枪不只是枪体,还有附带的子弹和火药。
一千吨的铁矿石,品质属于中等,能出10~20%的铁,大概一百五十吨铁,再炼成钢,就只有大概一百一十吨左右。
多吗?
不多!
要知道,铸造一个红衣大炮就要一吨多的钢铁,佛朗机炮一个大概是红衣大炮的十分之一,但需要的量多。
这些铁矿石用来给水师主炮就差不多能用完,更何况还要打造其他火器,以及要打造农具。
所以,还不够,需要继续购买。
五吨的食盐,就是十万斤,价值数百两银子,现在有四千余人了,每天食盐的消耗也不少。
无论是人,还是铁矿石,燧发枪,食盐,都还要从李家手里继续买着。
就是花钱太多,一次就要四五万两银子,十几二十次就要花掉百万两银子,掏空郑家一半家底。
但没办法,自己现在没有就需要买,能买到,总比买不到好。
“还需要硫磺啊,婆罗洲都没有硫磺吗?”郑明想到了硫磺,制作火药需要许多,但找了几个月了,只找到很少,完全不够用。
郑明觉得婆罗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地,这里铁矿,食盐,硫磺等重要资源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