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151章他自己去?
中秋节是个很大的节日,那拉金婵和胤禛这也是头一年在宫里主办中秋。是主办,不是参加,参加中秋宴的话,倒是没少参加,年年还要费尽心思给康熙和德妃准备团圆礼。
现如今,他们成了收礼的人。
当然,该给太后准备的还是要准备的。
年幼的小阿哥呢,写个诗词,或者写几个团圆之类的词语,也算是心意。年长些的阿哥……就弘昀一个算年长,剩下的就是胤禛那些兄弟们了。
弘昀给准备的是两盆菊花,说是富察氏亲自培育出来的,一株花上开了五六个颜色。那拉金婵一眼就看出来是嫁接——嫁接也并非是现代才有的,现如今也有,不过技术不成熟,十次能成功两三次就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富察氏能养成这盆花,也必然是花费了许多心思的。
那拉金婵表示很喜欢,大大的夸赞了富察氏一番。
她是皇后,她若是表现出对种植的喜欢,那百姓中自然会有费心思去钻研的。一通百通,现如今是嫁接花草,很快也就会有嫁接水果的。
中秋之后,九阿哥那边出发了。他并未来京城告辞,而是直接从福建上船。
大阿哥的小课堂本来是想设立在宫里的,毕竟来上课的都是宗室子弟。但宫里地方实在是小,后听说弘晖学校还有一大片空地,就索性挪去了弘晖学校那边。
弘晖学校的操场,当年建立的时候,那拉金婵就特意让人留出来了一大片,还特意划分了区域。有蹴鞠的地方,有打马球的地方,还有骑马射箭的地方,现如今呢,又专门给大阿哥腾出来一个摆放船只的地方。
船只是按照海船一比一来做的。
船上如何布置防护,如何设置红衣大炮,这些都是大阿哥要教导的东西。
并且,,还可以稍微的挪动。
弘晖学校那边和大阿哥商量了一番,专门设置了海军学院。宗室子弟也可以在学校食堂吃饭,提前购买粮票就可以,也t可以申请住宿,但若是要走读,就需得按照学校的上课时间进出。
一旦超过时间,就不许进出。
学校现如今的宿舍是修建的很好的,都是八人间,分上下床铺,中间是两张连着的长桌子,一边可以坐四个人,可以各自划分自己的区域。另外门口那里,左边是八个柜子,可以放自己的衣服,若是有贵重物品还可以自己买一把锁锁上。
另一边呢,则是卫生间,只有上厕所的地方,并没有洗澡的地方,因为管道可以设置,但热水就没办法弄了。
总之呢,住进来是一个很方便舒服的地方。
宗室里也有家境并不如何好的人,相比起来,他们倒是更愿意选择住在宿舍这边。反正和一般人比起来,他们还是有些优惠的——只要申请住宿舍就可以给安排,并不需要另外的住宿费。
当然,那拉金婵也不是白吃亏的人,这个住宿费是由宗室给的。
宗室里的钱,是内务府那边给的,内务府的钱,是之前的玻璃作坊给赚的。
反正谁也不吃亏。
允礽并没有别的差事,胤禛倒是想用他,但他自己不愿意出来——他这样一把年纪了,也想的很清楚,虽说胤禛现在登基,但胤禛做的许多事情,和大部分的朝臣的利益是不太相符的。
如此一来,朝中必然是有许多不满胤禛的人。
别以为臣子就是一心一意的效忠皇上的,也别以为他们就算是不效忠也不敢作妖的。
真若是有皇帝砍掉了他们大部分的利益,他们也是敢舍得一身剐,把皇帝拉下来马的。
到时候,他们必然是要想个由头来拉下来胤禛。
胤禩不太中用了,那他这个曾经的废太子,就有可能是那些臣子们的理由了。
他这样的年纪来了,何必再去给人当枪使?
当年汗阿玛只圈禁了他,是因着他是汗阿玛的亲儿子。但现如今,那皇位上坐着的是兄弟,允礽敢说,但凡有人顶着当初太子的名头造反,那胤禛必然是第一个先砍掉他允礽的脑袋。
他的子女,妻妾,好不容易被保全,又如今得了皇后娘娘看重。
怎么的,因着他闲不住,就要一家子去掉脑袋?
倒不如他安安分分的,不给任何人利用的机会。如此一来,新皇看他老实,也自然会愿意给弘皙一个前程。就算是……弘皙没得到这机会,那弘皙的儿子,弘皙的孙子,也总会有出头的一天的。
所以,他现在呆在府里不出来,就是为子孙后代盘算了。
胤禛倒是知道允礽的顾虑,忍不住和那拉金婵叹气:“二哥也是想太多,我岂是那种小心眼的人?”
那拉金婵看他一眼,你本人对你自己的小心眼难道是一无所知的吗?
她岔开话题:“天气越发的冷了,之前我说,要在新疆那边多多的种植棉花,现如今,那边的棉花是不是产粮提上来了?今年的棉花若是多,不如让十三福晋那边做些棉服?”
胤禛挑眉,那拉金婵接着说道:“之前我听你说,兵部那边上折子,想要往北边多送些棉服。”
棉服这东西呢,需得三五年一换,不换的话就没有刚开始那么保暖了。北边天冷,若没有保暖的棉服,真是能冻死人的。
当然,换下来的也不是说立马就扔掉了,而是可以找弹棉花的,重新给弹一下,虽说不如新棉花,但用来做褥子被子,这还是可以的。
做成被褥再用个十来年不成问题。
再之后……实在是用不得了,那也就只能是烧掉做肥料了。
棉花因着用的周期长,所以一开始产量低就不是大问题。但现如今,十三福晋的纺织厂因着有了新的纺织机,纺线的效率大大的提高,棉线棉布的产粮飞快提升,棉布衣服的价钱就大大的下降。所以棉花的用量呢,也提升到了一定程度。
那么,也就需要提高棉花的产粮了。
新疆那边的气候是很适合种植棉花的。
当然,也适合种植瓜果和旱稻。
但是人少,天气太热,并不是一个很适宜居住的地方。
这就要考虑移民的问题。
胤禛沉吟片刻才说道:“若是要移民,需得有让人心动的条件才行,回头问一问户部,看那边能弄出来多少田地……若是一人分二十亩地,说不定会有许多人愿意去。”
“五年不纳税,另外朝廷给五两安置银子,这银子可以买房子,可以买粮食。”那拉金婵说道,毕竟想要移民的,必定是在本地过不下去了的。
不管是钱财方面还是别的方面,朝廷都要顾虑到才好。
他们想去,就需得将他们的担忧给解决掉。
不是那拉金婵不想多给,而是朝廷实在是没有那么多银子给,国库现在……只有几百万两银子。
这还是因为胤禛赶在中秋之前抄了四家,弄了一笔银子。若不然,怕是连过中秋的银子都没有。
胤禛现在是迫不及待想将自行车这些工厂给办起来,一来是丰富国库,二来呢,也使民间那么多的百姓,能有个别的赚钱养家的渠道——土地是就那么多的,现如今这人口多,土地不够用,那必然是有一部分人吃不上饭的。
虽说土地的产粮没提高,可若是有新的耕田,再将人迁移过去,也还是能提高粮食的总产量的。
所以话题就又绕回来了,需得有人迁移。
新疆,蒙古,甚至北地,这都是需要大量人口的地方。
胤禛伸手揉一揉额头,片刻之后,又转头看那拉金婵:“可还有别的赚钱的法子?”
那拉金婵眨眨眼,胤禛忙握住她手腕:“若是有,你只管说,等赚了钱,我和你三七分。”
那拉金婵忍不住笑:“我要那么多的银子有什么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钱财嘛,够用就行。
若是胤禛有心,这皇位以后是弘暻的,那弘暻何必有那么多银子呢?
若是胤禛没心,到时候又有了别的想法,那弘暻有那么多银子也不是福气。
所以,她不贪心,银子这东西,确实是够用就行的。
她笑道:“赚钱的法子确实是有一个,但我并不确定能不能成,就像是这钟表……咱们现如今用的,都是从西洋来的,皇上可曾想过,让人拆开了看看,然后仿制出来呢?”
胤禛有些沉吟:“我倒是看过那些怀表里面的零件,很小。”
小到掉地上就有可能找不到了。
这样小的零件,就算是让师傅们做,也并不是那么轻易做出来的。
“西洋人能做的出来,这是为什么?”那拉金婵问道,胤禛一拍桌子:“你的意思是,让人去西洋那边,将他们的工具器械,都给带回来?这主意倒是好,但现如今船队刚出发……”
那拉金婵不慌不忙:“皇上又并非只有一个船队。”
这个出发了,那让下一个去办这事儿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