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金婵则是不担心的,十四再如何,孤身进的京城,他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再者,胤禛又不会打杀了他。
他现在出言不逊,胤禛必然是要教训他的。那拉金婵压根不想拦着——开玩笑呢,十四又不是她儿子。
再说了,十四现如今是二十多岁了,又不是十来岁。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他心里一点儿数没有吗?
不就是将皇位当成了囊中之物,结果现在皇位成了别人的吗?
胤禛压t根不和十四废话,只问道:“汗阿玛在天有灵,我只问你,跪不跪?”
十四不能不跪,康熙的棺材在这儿,他不跪,是要造反吗?
胤禛又让人去拿了传位的圣旨出来:“汗阿玛的圣旨,你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的看看。”
十四还想说话,圣旨算什么呢?历史上篡改圣旨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胤禛盯着他:“若是圣旨还不足以让你相信,那不如,你亲自下去问一问汗阿玛?”
十四顿时闭嘴。
旁边八阿哥就有些失望,还以为老十四多大的本事呢,三两句被败下来了?
胤禛转头看一眼八阿哥,八阿哥和他对视片刻,这才没事一样转开了视线。
毕竟是最后一天,到了今儿,再大的事儿也需得先按下来,康熙的棺材也该入土了。
胤禛亲自带着人送了康熙的棺材到皇陵,看着棺材下葬,皇陵封住入口,这才在十三的护送下回宫。
康熙下葬之后,胤禛登基的事儿也被催促了起来。
尤其是张廷玉和隆科多等人,他们当着众人的面儿已经宣读了圣旨,若是胤禛还不登基,再出了什么事儿,那他们这些人,就是首当其冲要被干掉的。
所以,现如今他们必得要护着胤禛顺利登基才行。
胤禛按照礼节,推辞三次。
三请三让嘛。
然后就定下来了登基的事儿,但他紧接着宣布,虽说他登基,但那是因着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对康熙,还是十分孝敬的,他发誓要为康熙守孝三年。
这三年时间,宫中禁止礼乐,礼部暂停选秀,小选小选都要暂停。
另外就是茹素,不食荤腥,衣服也要素淡,不用色彩鲜艳的。
朝堂上自然是有许多人上折子,表示皇上您这孝心先皇心领了,但是子嗣繁衍是大事儿,实在是不行,咱们以月代年。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做的。
反正,只要心意到了,上天也知道你是个有孝心的人就行了。
不过这些折子,全都被胤禛给反驳回去了,他就是要做个孝子,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一言九鼎,说出来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去,所以,说三年就三年。谁要是再上折子反对,谁就是想阻拦他做个孝子,想毁坏他名声。
瞬间就没人上折子了。
然后就是册封皇后的圣旨。
那拉金婵是年少就嫁给了胤禛,现如今册封皇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李氏被册封为齐妃,宋清清被册封为懋嫔,武金秀被册封为宁嫔。
李氏是有生育的功劳,宋清清和武金秀就是资格老,伺候的时间长,再者,那拉金婵也念着她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册封之后,按理说就是该搬到宫里来了。
但康熙妃嫔众多,东西六宫都是住了人的,胤禛后院这些人,进了宫也没地方住——现如今那拉金婵还住在养心殿呢。
得先将那拉金婵给找地方安置了才行。
胤禛思来想去,就让人将坤宁宫给收拾了出来。
坤宁宫原本是宫中祭祀用的地方,但祭祀可以另外选地方,比如交泰殿就很不错。坤宁宫距离养心殿也近,也是在东西六宫的中线上,最是能彰显皇后的地位的。
永寿宫这些地方,虽说距离养心殿更近,但若是想从永寿宫到养心殿,也需得隆福门再绕一个圈子。真要说起来,倒是坤宁宫,直接就是出了隆福门,顺着一条道也就到养心殿。
东西六宫,并非是所有的门都冲着前宫的,而是都冲着中间坤宁宫。
想要出来,也并不是说你想往哪个方向就能往哪个方向的。
将那拉金婵给安置了,那拉金婵就该找太后商量着迁宫的事儿了——是的,德妃已经被奉为太后了。
胤禛刚一登基,先封的就是太后。
太后也知道胤禛为难,见那拉金婵来,就先说道:“正要派人和你说,我打算搬到慈宁宫去住,另外呢,惠太妃和荣太妃,说是想一起住慈寿宫。”
慈宁宫和慈寿宫是挨着的。
荣太妃和惠太妃,和太后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争纷。
大阿哥得意的时候,胤禛是实打实的太子党,但大阿哥该迁怒也是迁怒太子,而不是迁怒胤禛。
三阿哥就更有意思了,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的,也并不曾和胤禛有死仇。
唯独宜太妃,不愿意迁宫。
但对上宜太妃,也不是没法子的。
那拉金婵转头就宣了五福晋和九福晋进宫。
五福晋和九福晋去劝说宜太妃,转头宜太妃也就答应了迁移。
因着人多,到了这时候,难免就是两三个人住在一起。宜太妃就三天两头的抱怨,要么说宁寿宫地方狭小,要么说别的妃嫔对她不尊重等等。
反正就是找事儿。
于是,九阿哥就得了差事——带着玻璃往福建那边去,看看玻璃这东西,在福建那边有没有销路。
到了这会儿,宜太妃才反应过来,自家儿子的前程性命,都在胤禛手里握着呢。于是,也不上蹿下跳了,忽然就安分了下来。
要是胤禛对老九不耐烦了,就算是有朝一日胤禩能做了皇帝——也换不回来老九的性命啊。
人死了,哪儿还有再活过来的机会?
宜太妃安分下来了,整个后宫也就安分了下来。
胤禛忙的分不开身,前朝的事儿积攒了一大堆。
那拉金婵也忙,太后说自己劳累了半辈子了,现如今那拉金婵既然做了皇后,那这宫里的事情,就全交给了那拉金婵。
至于太后自己,正拉着十四念经呢。
十四在灵堂前面闹的那一出,虽说是没被胤禛砍掉脑袋,但胤禛必然是心里有气,也不放他回西北,就将他留在京城,说是让他对康熙尽孝心。
康熙都下葬了,若是要尽孝心,上哪儿尽去?只能是去皇陵了嘛,这话翻译过来,不就是打发十四去守陵的意思吗?
当时十四还梗着脖子想和胤禛争辩几句呢,但被太后给按下去了。
太后说了,让十四陪着她抄写往生经,也算是为康熙尽孝心了。
所以现在,十四是给太后拘在跟前呢。
十四福晋是天天进宫,给太后请安,陪着十四抄写往生经。
那拉金婵接手了后宫的事儿,忙了几天,也总算是理顺了一些。然后,就将府里的回事处给搬进来了。
反正管家和管理后宫,大差不差。
都是名册,账本,腰牌这些。
她借着给康熙祈福的借口,和胤禛商量了,要先将宫里伺候的人给放出去一些。不说别的,至少康熙这边,就能放出去一百来个人。
趁此机会,和老八老九有过联系的,比如说,乾清宫往日里的副总管魏珠,该放出来也就要放出来。
至于梁九功,胤禛也是要放出来的。
但和魏珠不同,魏珠被放出来就是被圈禁起来了。梁九功嘛,那算是被荣养起来了,有宅邸,有仆人,有认的干儿子。只要胤禛时不时的将人叫进宫说几句话,梁九功这后半辈子就是不用发愁了的。
然后,苏培盛就代替梁九功,做了养心殿的大总管。准确来说,也不是代替,梁九功以前是乾清宫大总管,苏培盛这养心殿大总管,和乾清宫是没多大的关系的。
但还是有些相同的,都是皇上跟前第一人嘛。
那拉金婵将弘暻约束在身边几天,等到了五月里,才算是放他出来玩耍。宫里比府里地方大,弘暻在宫里各处都能去,那真是玩儿疯了,不到半个月,整个人就晒得黑炭一样了。
将太后给心疼的:“伺候的人也不说带着伞,阿哥这样再给晒伤了怎么办?”
十四一边抄写佛经,一边哼一声:“男孩子怕什么?晒伤了再养一养不就行了吗?当年我……”
没说完就被太后啐一口:“你认真抄写你的佛经吧,若是错一个字,你就需得从头来,再者,你小时候皮糙肉厚,能和我们弘暻比吗?”
说句不好听的,十四出生的时候,康熙可不缺儿子。但弘暻出生的时候,胤禛是正巴望嫡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