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 143 章 但凭娘娘做主。(1 / 2)

第143章第143章但凭娘娘做主。

十四抄写了片刻,忽然就觉得挺没劲儿的。说实话,从几年前开始,他就总觉得,这皇位是非他莫属的。

老四老八,哪个没被汗阿玛斥责过?再者,一个个的年纪大了,说不定就跟胤礽一样了。

结果,汗阿玛来了个回马枪。

明面上是将他调到西北当将军去了,实际上这京城里的事儿是和他没关系了。

他也不是傻子。

汗阿玛若是当真属意他,那二月里生的病,拖到了三月里,都没让人给他送个信吗?他也是疏忽了,还以为这次是和去年一样,压根就没留意京城的消息。

汗阿玛临走之前,都还能t将所有阿哥们叫到宫里来,亲自留下遗言,他要是真想让自己继位,就该让老八赶紧将自己给叫回来才是。

再不济了,也该是先册封老四个摄政王,将他按死在臣子的位置上。

之所以他一点儿没得到消息,之所以老八甚至连内务府的差事都丢了——他也是才知道的,汗阿玛病重之前,就先斥责了老八一顿,让他回家反省去了。

老八丢了内务府的差事,老十三偏偏这会儿出来在京郊大营走动起来,绿营那边的主将呢,又是汉臣,自来是和老四走得近的。

京城两大营地,胤禛一下子就掌握了两个,又将内务府捏在手里,相当于是将整个皇宫给控制住了。

这种情况下,你说汗阿玛不是原本就打算传给胤禛的,那又是个什么打算呢?哦,支持胤禛造反啊?

他想的明白,心里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也还算是能接受——比起他,老八这会儿怕是更恼火。

但想的明白是想的明白,他心里还是不舒坦不自在,看胤禛不顺眼,觉得若不是胤禛,自己必定是能赢得这皇位的。毕竟,他可是连老八都给按下去的人。

老四能做皇上,凭什么呢?

扔下毛笔没多久,外面的嬷嬷就开始频频往这边看了,意思很明显,赶紧的,你要是不继续抄写佛经,我这边可就要叫太后来了啊。

十四嘴角抽了抽,又认命的拿起来了毛笔。

也不知道老四夫妻是给皇额娘说了什么,现在皇额娘看他就像是看乱臣贼子,生怕他下一刻钟就冲出去,然后被老四给收拾了,人头落地。

他……就算是有这心思,现在要人没人,怎么谋反呢?

是的,要人没人。西北大营那边,胤禛已经下旨让年羹尧去接手了,年羹尧本就是陕西巡抚,挨着西北大营呢,近便,只一天功夫就能到。

虽说他自信自己养出来的人手不可能立马倒戈,但是这世上的事情哪儿那么绝对,在宫里他能随随便便的给人写信说你好你的主子我现在被关在宫里你快些带上人手来造反,咱们一起逍遥做皇帝?

所以,也就是要人手没人手了。

他心烦意燥,手底下就错了一个字,这张纸算是白费了,之前的也算是白写了。十四将纸张团起来扔到地上,一会儿自有小太监来收拾,他索性不写了,起身往外走,见自家额娘带着弘暻正在外面荡秋千,就过去凑热闹:“弘暻,你怎么还不去上学?”

这小子也快七岁了,该是要去上书房了吧?

弘暻看一眼他才说道:“我阿玛说,过两天就要开始读书了。”

弘暻是嫡子,是胤禛抱着很大的期盼到来的,又是胤禛带着传承的希望的。所以对他的学习,胤禛必然是很重视的,和当年胤礽也差不多了——要先在朝中选择德高望重大儒,再开班来带弘暻读书。

好几个先生呢,有专门教导四书五经的,有专门西洋文化的。

至于帝王心术,这个胤禛打算亲自教导。

毕竟,做臣子的,就算是再了解帝王心,也只是纸上谈兵。他们又不曾做过帝王,真正的帝王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什么顾虑,他们讲的,和实际上的,大概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

另外就是那拉金婵说的艺术课,就是琴棋书画这些。

可以不那么精通,但是必须得有一个审美力,欣赏力,不能和历史上的乾隆一样,整个一个盖章狂魔,除了盖章,他在文化上……嗯,还是有所为的,至少这四库全书,他就保存的很不错。

对,就是一个保存的功劳,不光是四库全书,他还收集上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字画书籍,然后给珍藏到圆明园——虽说最后许多东西都被付之一炬,但至少是让人知道了,有这么些东西的存在。

若是他没收集起来,在民间就没了,连名声都没传出去过,那多可惜?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说不定他没收集起来,在民间才能完成的保存下来,躲过了圆明园的那场浩劫。

但是怎么说呢,那种情况下,民间保存住的可能性,是更小的。

那拉金婵就给胤禛提建议:“请宫廷画师来教导他,不说学多好,简单几笔画也行。”

琴棋书画,胤禛也都是会的。

没道理亲爹都能有空学,做儿子的才七岁,就没空学这些了。

弘暻的时间立马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去读书——这个是遵从了胤禛那会儿的作息。

那拉金婵虽然心疼,但并未建议胤禛修改时间。

还是那句话,胤禛都能过这样的日子,弘暻为什么不能?再者,清朝的皇帝虽然都不中用,但是在勤政这点儿上,确实是没的说的。

他们的勤政,和现如今这种读书时候的勤奋也是分不开的,现下养成了习惯,日后一旦偷懒,就可能会有一种罪恶感。

那拉金婵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也是天不亮就起床,早早赶去学校早读,有时候五点半就要到学校了,这点儿可能是很多人都没听过的,但八九十年代的学生该是很熟悉的。

早起背书一个时辰,然后是听先生讲课一个时辰,再就是读文章,写文章。吃个午饭,琴棋书画任选一样,西洋文化再学一个时辰,然后是演武场,不管是相扑摔跤还是骑马射箭,反正也是一个时辰。

等下午放学了,还有作业,要写大字,要画画。

这一天下来,累得够呛,吃过晚饭还要陪着那拉金婵在院子里散步,和那拉金婵聊天,说一说今儿这一整天的生活。

小小的弘暻忙的像是陀螺一样,大大的弘昀就要开始办差了。

他都成了亲的人了,不能还跟弘暻一样在宫里读书了。

虽然还是个光头阿哥,但胤禛将人给分到了内务府,又将老八给拎回来,让老八带着弘昀办差。一算培养,二算教导。

至于弘时,李氏那边也发愁呢。

弘时眼看也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了,结果胤禛亲自开口要守孝三年。

虽说弘时做孙子的,也不是承重孙,只要守孝一年即可。

当宫里不选秀,弘时这婚事可怎么办呢?

她着急的嘴里都生了疮了,这话还不敢和那拉金婵说,只自己闷在心里。

早上去坤宁宫请安,还是那拉金婵看出来她那不对劲儿——张嘴都不敢张大了,说话只从嘴唇缝隙里面往外挤,这不是有毛病是什么?

“上火了?”那拉金婵猜测道:“回头让太医去给你看看,另外,太医院有规矩,三日一次平安脉,回头你们自己看什么时候方便,好给太医院说一声,让太医院排班。”

三日一次平安脉也不是说后宫所有人,都挤在同一天把脉的。

今儿是齐妃,明儿是懋嫔,后天是宁嫔这样子来排,每天当值的太医只要往后宫走一趟就行了。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同一个太医和同一个后妃接触次数过多,再有勾结私通之类的事情发生。

当然,太医就那么几个,后妃也那么几个,也是难免有重合的时候,要是非得有人在这接触中起了什么坏心思,狼狈为奸了,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儿。

毕竟,人心嘛,谁也没法子掌控。

生了贪念,有了欲望,这都是压不住的事儿。

李氏尴尬笑一下,忙应了:“是,多谢娘娘体贴关心。”

那拉金婵随意点点头,问武金秀:“之前让你统计的名单,你统计的如何了?”

说是要放人出宫的事儿,之前那拉金婵就提过。

胤禛也应了,这事儿之后就交给了武金秀,那拉金婵的意思是每个妃位上的,留下两个嬷嬷,四个大丫鬟,四个小丫鬟即可,嫔位置上的,减掉两个大丫鬟。再往下,再减掉两个小丫鬟和一个嬷嬷。

就以此类推,反正到位置最低的答应的时候,身边只确保有一个大丫鬟和一个小丫鬟就行。

太监呢,也是有的,从妃位置上往下推。

各宫若是多出来的人手,就需得报给武金秀,自己决定好将哪个放出去,武金秀只负责统计名单。

这期间,必定是有人不愿意将身边人放出来的,不光是因着身边人可能会知道她的秘密,也是因着不愿意落了面子——本来那么些人伺候呢,忽然减少了几个,这伺候的效果能和以前一样吗?

但事儿交给了武金秀,这期间的麻烦,就需得武金秀自己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