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 140 章 这事儿,才算是定了下……(2 / 2)

康熙就明白了,他皱着眉不说话,片刻才说道:“人在哪儿?”

“已经从福建赶过来了,再过几日就能到京城了。”胤禛忙回道,康熙不可置否:“等人到了再说吧。”

人到京城的时候……也并没有引起轰动,因为人都是坐着马车进城的。

进了城门,直奔雍亲王府。

随后,胤禛再将人带到宫里。

康熙是个很开明的人,他自己都带头学西洋文化。所以对于召见西洋大夫这事儿,他也并不排斥。再者,他以前也是看过西洋大夫的。

西洋大夫的诊断方法和御医是完全不一样的。

御医要诊脉,要听闻问望切。西洋大夫则是带了许多工具,然后利用这些工具来观察身体不舒服的地方。

当然,也有给康熙开药。

但吃不吃的,胤禛就不知道了。康熙吃那些药也不会让他知道,不吃那些药也不会让他知道。

反正胤禛该做的都做了,他总不能进宫去逼迫康熙吃药吧?那跟谋反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带着人打入皇宫,他做了皇帝,然后让康熙去太上皇去养老。

康熙若是和李渊一样的性子,指不定还能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多活几年。

但偏偏,康熙是宁死不屈的,他大约就是死,也绝不愿意做个被儿子赶下皇位的人。

所以,若是想要康熙多活几年,胤禛就是万万不能谋反的。

不过,大约是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康熙的身体倒是又好转了一些,熬过了康熙六十年,又熬过了康熙六十一年。

然后在胤禛觉得,康熙的命运说不定改变了的时候,康熙倒在了六十二年的二月里。

一场春寒之后,康熙就再也起不了身了。

但他神智还有几分清t明。

先是着急了张廷玉等信得过的大臣进宫,然后又下了圣旨,放了十三出来。

再就是召集了皇子们。

大殿里面放着火盆,屋子里热的人简直要冒汗。

康熙半靠在床铺上,冲张廷玉,隆科多招手,示意他们拿出来圣旨。

这圣旨,一式两份,张廷玉宣读了汉文的圣旨,一句话,就是传位给胤禛。

隆科多紧接着宣读了满文的圣旨,和汉文的圣旨是一字不差,内容一模一样。

等他们两个宣读完毕,康熙就冲胤禛招手,胤禛红着眼睛过去。

康熙顿了顿才说道:“朕知道你的孝心,那些个西洋大夫,也确实是有功。等朕去了,你酌情赏赐,也可以将人留在大清。”

“朕之所以传位给你,是因着……你有变革的心思和能耐。”康熙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他身体不行了,说话很是费劲儿,说一两句,就需得停顿下来休息片刻。

“前些年你提出的接触海禁,派人往西洋国家……还有你之前上的折子,摊丁入亩……朕都看了。”但当时,康熙是将折子都压下来了。

一来是有些顾虑,他十来年前才下旨取消了人丁税,现在要摊丁入亩,这损坏的可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是整个读书阶层,权利阶层的利益。

土地这种东西,观看历史上所有的朝代,都是一模一样的发展。

在开国初期,必然是很分散的。

但到了繁盛时期,这个土地就会变得很集中。

土地集中起来,到时候老百姓就会活不下去。

要么呢,就像是宋朝时候一样,土地虽然集中,但商业发达,也还是有百姓活路的余地的。

可大清和那些朝代不一样的是,大清人口繁多。

哪怕盛唐繁华,可人口和大清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

人口多,土地少,粮食少,就算是发展商业也发展不起来,真到了没粮食的时候,钱财是买不来粮食的。而且,到时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粮食越来越贵,那么,吃得起的百姓就越来越少。

就算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但这东西十有八九是到不了他们的肚子的。

胤禛提出摊丁入亩,对目前的大清来说,说不定确实是一条出路,但也说不定是一条死路。

因为大清的统治阶级,是很分明的,满人和汉人,始终是有界限的。

笔杆子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你损害了读书人的利益,还指望他们给你说好话?做梦呢,因此,他们煽动了民间造反起义呢?

总不能将天下人都杀完吧?

康熙斟酌犹豫许久,还是将折子给压下来了。折子虽然是压下来了,但康熙并不是在否认胤禛的折子,反而是越发的觉得,胤禛的变,说不定才是大清的出路。

因为变可能死,可能不死,但不变,一定是会死的。

“你性子着急,朕还是盼着,你能再稳一稳性子。”康熙说道,胤禛都哭的说不出来话了,连连点头:“是,汗阿玛,儿臣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那弘晖学校……我虽不知道是你还是你媳妇儿的主意,但弘晖学校日后对你是有利的,可你也要提防有一天,这弘晖学校,你掌握不了。”

到时候这利器,指不定就成了刺向胤禛的一把刀。

“你给朕的折子,朕都留着,也都批改了,你日后……”康熙说着,手上就没了力气,手掌慢慢的从胤禛肩膀上滑下来,胤禛大惊,忙喊道:“汗阿玛?汗阿玛?”

康熙张张嘴想回应,然而又觉得身体开始轻飘起来。

胤禛忙转头喊御医,御医冲过来把脉,片刻之后,微微摇头:“王爷节哀……”

康熙驾崩了。

张廷玉忙上前来:“皇上,先皇留下圣旨,还请皇上先拿主意,这丧事该如何来办。”

康熙的丧事,是只能新皇来操办的。

胤禛出面,那就是对外宣布,胤禛继位。

胤禛若是不出面……那可就糟糕了。

张廷玉话一说话,九阿哥就站起来了:“谁说皇上传位给老四了?汗阿玛说老四性子着急……”

不等他说完,十五阿哥就说道:“我听见了,再者,九哥,不光是有汗阿玛亲口所说,汗阿玛还留下了圣旨!如今,不光是张廷玉张大人在,隆科多佟大人也在,还有其他几位大人也在,你该不会还要说,这圣旨也不是汗阿玛写的吧?”

九阿哥顿时卡壳,他还想再说什么,却被五阿哥一把捂住了嘴巴。

若是汗阿玛没来得及留下圣旨,你们这会儿将老四给砍杀了,然后说他想要篡位,那也是行的。毕竟,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嘛。

但现在,你们除非是叫人来杀老四,再将皇宫里的大臣给血洗了,否则,这事儿已经成了定局了。

你要是再胡咧咧,那可就成了谋反作乱了。

九阿哥支支吾吾,想要挣脱开老五的手,但这会儿五阿哥为了保住亲弟弟的性命,那是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九阿哥和五阿哥相比,这力气还是差了一截儿的。

三阿哥当即一转身,冲胤禛跪下了:“皇上万岁,还请皇上拿主意,汗阿玛这丧事……”

胤禛没来得及开口,外面就冲进来一个人:“汗阿玛,儿臣来晚了!”

是十三,十三穿着一身盔甲,进门直接扑倒床边,看着康熙闭着眼睛,胸口也没有了动静,一时忍不住,痛哭出声。

八阿哥忍不住闭了闭眼,只看老十三这一身穿着,他就知道,大势已去。

他缓慢转身,也冲胤禛跪下:“给皇上请安,还请皇上示下。”

八阿哥这话一出口,九阿哥也安静了下来,片刻之后,就被老五按着跪下来了。

胤禛沉默片刻,这才擦一把眼泪:“先敲丧钟吧,再请了额娘和几位妃母来,该给汗阿玛换衣服。”

趁着尸体还温热,该换就换。

再者,棺材也该擡出来了,灵堂需得准备起来了。

这些事儿当然不用胤禛亲力亲为,布置灵堂的事儿交给了胤祉,召集群臣的事儿交给了十五和十六。

他一边将事情一一安排,一边让苏培盛回王府:“和福晋说一声,紧闭府门,今儿先不要进宫来,等明天一早……将弘暻给带进宫。”

将弘暻带进宫,是生怕弘暻留在府里会出事儿。

宫里……德妃到底是经营了多年,总还是能护住弘暻的。再者,宫里的布防还有十三,有十三在,这宫里就是铜墙铁壁一样,再没有比宫里还安全的地方了。

之所以是明天早上来,是因着这会儿,宫里还乱着呢。万一……有人想要拼死一搏,奋力一击呢?只有天亮了,百官进宫磕头哭灵,这事儿,才算是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