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128章姑奶奶那是个善妒的。……
过了五月,宫里就下了圣旨给弘昀赐婚。
指的是富察家的孙女儿,马齐有个女儿是指给了十二阿哥胤裪做嫡福晋的。
本来呢,满人其实是不太在意这辈分的事儿。别说是姐妹两个嫁给叔侄两个了,就说孝庄太后,那不也是姑侄两个嫁给一个男人吗?
但现在呢,又不是刚入关的时候了,康熙若是还不在意这些,那迟早得被言官给骂道头上来。
康熙的后宫,姐妹居多,但姑侄就没有了。
所以马齐的女儿指给了十二阿哥,轮到弘昀,也就是马齐的孙女儿了。
当然,这不是说满人就完全顺从了汉人的规矩利益,伦理道德。乾隆还迎娶了马齐的兄弟,李荣保的女儿呢,也就是说,富察皇后和十二福晋,是堂姐妹,各自嫁的男人,却是叔侄。
康熙更看重的还是这个姓氏所代表的家族,以及这个家族在朝堂上的位置。
反正不管他是如何考虑的,总归弘昀的婚事是定下来了。
院子也收拾好了,聘礼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事儿那拉金婵就不再插手了,而是全权交给李氏。反正李氏闲着也是闲着,让她操心一下亲儿子的婚事,她怕是巴不得呢。
那拉金婵更关心自己的新学校建立的事儿,然而九阿哥能干得很,她问几次都是没一点儿问题,索性也就从一天一问,变成了十来天一问了。
三阿哥胤祉,修成了四库全书,在朝堂上又得了康熙的夸赞。
然后,胤禛就再次得了圣旨,代替康熙去泰山祭祀天地。
那拉金婵有些想不明白三阿哥被夸赞和胤禛被派出去公干之间的联系,胤禛就笑道:“三哥……最近有些闲不住。”
那拉金婵顿时明白,闲不住的意思就是看康熙至今没有册封太子,于是以为自己又有了希望。
但老爷子是真挺看重老三儿子的,为避免他多想,所以要将胤禛给拉出来溜一下。
三阿哥才干是有的,但是为人有些糊涂,就比如之前被降爵,他但凡多留心一下,不要胡乱剃头,这到手的爵位还能再给还回去吗?
可他偏不上心,一次两次的,别人都能记着,他偏要赶紧剃头。
再者,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老爷子既然是爱信三阿哥才华,那自然是要给三阿哥盘算一下后路的,他之前上蹿下跳的,算是将大阿哥和太子都得罪了。幸好的是,大阿哥和太子也都被圈禁了,对老三造不成什么打击报复了。
可他现在要还是上蹦下跳,老四那性子,不一定能容忍得了他。
所以,这边夸赞了三阿哥,那边就得给胤禛一些甜头。
那拉金婵就笑道:“那要是按照你这么说,汗阿玛其实已经有了决定?”
胤禛摇头:“不到最后一步,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汗阿玛选中的人。再者,连太子都能被废,现在选中了,又有什么意思?说不定明天……”
老爷子就看他哪儿不顺眼,觉得他不堪重任了。
从太子被废,到如今,皇上始终是在试探,是在观察,是在一点点儿的否认。
若是一个人被全部否认了,那他就和大位无缘了。
所以现在的看重,也并非是看重,而是一种试探。
那拉金婵听着都觉得心累,忙摆手:“算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历史上的胤禛也是靠着自己得到了皇位的。这辈子……嗯,她算是个变数吗?
这样一想,那拉金婵又将心给提起来了:“我这样大张旗鼓的开办学校,汗阿玛……”
“若是汗阿玛不喜,我早就告诉你了。”胤禛摆手,不让她想太多:“汗阿玛那边并未说什么,你只管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成了。再者,你这个学校……日后别的地方也可以推广。”
没钱读书不要紧,先学本事,学好了本事还怕找不到差事吗?找到了事儿,赚了钱,这不就能还上学校的助学贷款了吗?
学校的助学贷款,可不要利息,这样的账若是还算不过来,那干脆就别读书了,反正读也是白读了。
那拉金婵犹豫了一下问道:“那就相当于开启民智?”
还是那句话,清朝和别的朝代不一样。
尤其是有一个宋朝在前面做例子——宋朝是一个很典型的朝代,重文轻武,读书为上,所以民间但凡家里有条件的,多会让孩子读书,哪怕考不上科举,但凡能文章做得好,诗词做得好,也照样是有前程的。
但宋朝的结局是不太好的。
清朝呢,又是一个和别的朝代很不同的年代。满汉之间的沟壑一直在,若是开启民智,在汉人占据了人口八成的时候,汉人若是要谋反……满人不一定能应付的过来。
所以开启民智这个事儿,在大清的统治者看来,是很不该的。
八股文在清朝是走到了一个巅峰位置的,为什么在清朝,是很限制文章诗词之类的东西呢?就是因着统治者需要将读书人,给限制住,让他们满脑子只有一个忠君爱国的思想,不能再去想别的。
那拉金婵这学校虽然也是正常教导四书五经,而不是宣读什么叛逆思想,但人读书多了就难免要思考,思考多了……就会想去看别的书,接触别的思想。
胤禛沉吟片刻才说道:“暂且不算,学技能,怎么算是开启民智呢?”
他冲那拉金婵摆摆手:“这事儿……回头再说。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弘晖学校,只这么一个学校,也闯不出多大的祸事来。”
现如今,弘晖学校出来的学生,有九成,也还都是为朝廷,为勋贵人家做事儿。
真开启民智,也至少是全国有三成的人读书了。
这三成别看少,但换算一下,那人口可就多了。
现如今全国上下读书的人才占人口总数的一成而已。
所以,弘晖学校,至少五十年内,对朝廷是造不成什么影响的。
既然造不成,胤禛就想留着看看这弘晖学校,能不能对他想要做的事儿,有些帮助——比如说,改变政治体系。不说彻底的将大清现如今有的给颠覆了,而是慢慢的埋下一些改变的种子。
胤禛着急赶路,暂且安抚了那拉金婵,就带着侍卫是苏培盛出了京城。
那拉金婵留在京里,也不知道是胤禛这差事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反正送上门的帖子忽然就变多了。她闲着没事儿,就翻看这些帖子。
然后,就翻到了年家的。
说是年羹尧要回京,想要上门来拜见主子——年家还是胤禛门下的奴才。
那拉金婵顿了顿,就将这帖子暂且放在了一边,等看完了其他的,才叫了杨嬷嬷来:“许久没听说年氏的消息,年氏如何了?”
她上次见年氏,还是身怀有孕,但后来她自己事儿也多,再加上张t廷玉乃是纯臣,所谓纯臣,就是一心一意只跟着皇上的,和任何的皇子,都没有半点儿牵扯的那种。
所以为避嫌,那拉金婵别说是张廷玉的儿媳了,就连年老夫人,她也不见了。
若非是这张帖子,她都有些想不起来年家。
杨嬷嬷就笑道:“张夫人现如今又有了身孕,之前生了个格格,张家人也疼爱的很,听说是已经启蒙。”
那拉金婵有些诧异:“是吗?都有了第二胎了?”
杨嬷嬷点头:“是,听说年夫人在护国寺许了愿,怀孕之后还曾去护国寺上香。”
那拉金婵点头,又想着,年氏现如今,算是摆脱了年贵妃的命运?毕竟,她做侧福晋之后,第一个女儿其实并未活过满月,至于第二个……倒是活过了满月,却没活到半岁。
有一个已经改变了,那接下来这个也该是能改变的。
有了站住的子女,年氏这辈子,也必然是和上辈子不一样的。
怎么说呢,那拉金婵有些庆幸,也有些为年氏高兴。
这世上人呢,追求都不一样。就像是有些人,追求的是权势,可以没孩子,但若是因着没孩子能一步步往上走,那有没有孩子都无所谓。但有些人呢,追求的是圆满,夫妻恩爱,天伦之乐。
她自己有时候想一想,都不太确定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是百年后的改变?或者是名留青史?或者是子孙后代?哦,这个不用想,子孙后代对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有缘分,能怀上,那就得生。但若是没缘分,她也不强求。
话是如此,可要是弘暻来对她撒撒娇,笑一笑,说想要天上的星星,那拉金婵就肯定要想法子给他弄一个天上的星星。
生孩子之前——有没有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