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 127 章 你收着点儿。(1 / 2)

第127章第127章你收着点儿。

内务府是将匾额给送到了学校那边去的。

正巧那拉金婵也在,她是为着给学生们结算德行分数来的。赶上了,那自然是要一起挂匾额的,就挂在大门口的左边,左边为尊,正好那墙壁上也是空着的。

黑色的匾额,鎏金的字儿,

日后只要大清还在,这匾额就是弘晖学校的一个脸面了。至于大清不在了……嗯,大清大约还有两百年的命运呢,现在考虑这些还为时过早。

那拉金婵让春华给了送匾额的人银钱,算是请他们喝茶。

随后一转身,就看见王先生正对着那匾额笑的开心。那拉金婵就也忍不住笑:“王先生,咱们学校现如今在京城,也算是出了名了,有没有想过明年这招生,打算弄一个怎么样的章程?”

王先生沉吟了片刻:“虽说福晋之前说过,要办小学部和高中部,但我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将银钱放在这边比较好,将学校再给扩大一些,招生人数给提高。”

那拉金婵点点头:“我也想过这事儿,所以,与其再弄一个学校,倒不如从学校里面分开,设置不同的专业,就好像女生那边,擅长化妆的,擅长女红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来上。”

王先生沉吟了一番问道:“那依照福晋的意思,要如何分散?”

“开设不同的学院,主要教导的课程给分开来。愿意学四书五经的,就分到文学院,愿意学格物的,就分到物理学院,愿意学骑射的,就分到军学院。”

那拉金婵说道:“但是,虽然分学院,但是主课还是要一样的,像是四书五经,还有算数,还有律法,这三门算主课,无论什么学院,都必得要学这三门。”

其实现在学校已经有分散学院的趋势,四书五经,算数,律法,洋文,这四样里面是可以挑选一门作为主修课程的。

但那拉金婵又说道:“物理学院,我打算从内务府和武器司那边请先生过来教导,可以学武器制造,也可以学农具制造,算数方面呢,我打算从钦天监请人过来教导。”

“再有就是开设农科,专门学农业种植培养,还有艺术科,画画弹琴这些。”那拉金婵说道,将所有她知道的学科一网打尽。

当然,她所知道的,都是大众学科。一些比较……嗯,小众的,就算是她知晓,大概现在也是办不起来的,比如说,道教,佛教,或者殡葬专业。

“每一个学院的招生数量可以定为三百人,十个学科……”王先生算了算,咂舌:“学校必得要扩建十倍以上才行。”

因为招生进来之后,不光是要安排住宿吃饭,还要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人是动的,又不是死物,买回来说放在哪儿也就放在哪儿了,至少每个人是需要五平方的活动空间的。

那三千人,就需得多大的面积?

王先生又仔细思量了一下:“若是将周围的地买下来……”

那拉金婵摇头:“不能买周围的地,这边本就是比较繁华的街道,地不便宜,与其买下来再推翻重建,倒不如找一个空地买下来,重新建设,这边呢,就留做小学部。”

高中部暂且是不能办的。

读书人呢,是要做天子门生,为天子效劳的。

结果你弘晖学校将这个科举的门路给占了,就算是朝堂上只有三五个人是来自于弘晖学校,也必然会引起朝堂上忌惮,也定会让上位者心存顾虑。

若是胤禛登基,可能还会稍微有弘晖学校的活路。可胤禛之后呢?胤禛又不是不会死了。

所以高中部还是……算了。

那如今弘晖学校能选的方向也就两个,一个是往下走,开办小学部,另一个就是分化学院,让人知道弘晖学校并非是只培养科举人才的,而是一个大杂烩。

如此一来,想专精科举的人才,就十有八九不会选择弘晖学校。

她冲王先生摆摆手:“这个事儿先生就不用操心了,我回头让中人去打听,看哪里适合买下来建造学校。”

到时候设计图纸她要亲自来,没别的,就一个实用。园林虽然要有,但园林不能以精美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方便美观为主要目的。

她都想好了,园林有一处就行了。

剩下的地方,要规划篮球场,蹴鞠场,马球场,环绕学校跑道,这些就需要不少地方了。

她回到王府之后,刚和胤禛说了这买地的事儿,胤禛就给出了主意:“城西那边有一个贫民区,每年都因着大雪,会压塌房屋,你倒不如花一笔钱,将那片地方给买下来,至于那边的百姓,可以迁移到城北或者城南去。”

顿了顿,又说道:“若是买居民去不方便,那就可以另寻地方。城外还有村庄,干脆直接买下来一个村落的地方。”

那拉金婵顺口说道:“建立一个大学城?”

胤禛有了兴趣:“什么大学城?”

那拉金婵深恨自己嘴快,但顿了顿,还是说道:“你想想,一个学校有三千学生,那再加上先生,杂役,这是不是至少得四千人了?四千人,是不是相当于一个小型城镇了?”

一个城镇,需得有什么?

商铺。

胤禛立马就明白过来了,这是盘活一个地方的商机。一旦这个学校在某个地方落成,那随后而来的商铺,就能很快的提升这片地方的经济发展。

如此一来,学校的选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了。

首先,得选□□风比较淳朴的,否则坏了名声,怕是连学校都会开办不下去。

其次,得选择距离京城比较近的。

胤禛心里一条条的筛选着,又让苏培盛去拿了京城的地图来,在地图上用手指点了好几次,才算是定好了地方:“还是城西这片,这边原先是有一个教堂的,但后来荒废掉了,可以将教堂这边的土地都买下来,总共有八千亩。”

那拉金婵眨眨眼,八千……她心里其实有点儿没准儿。

胤禛就笑道:“你先换了衣服,咱们亲自去看看就是了。”

那拉金婵就去换了骑装,跟着胤禛一块儿往城西去。城西那边确实是不太繁华,百姓来来往往的,也并不见太胖的人,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安宁。

经过主街道,到了道八千亩是多大面积了。”

之前那教堂建立在这边,本是为了传教的,西洋那边信教的大多是穷苦之人,所以他们以为大清也会如此,但没想到,教堂建成之后,压根没多少人来。

那洋教士在这边停留了三年,自己学会了养鸡种地,但始终是没放下自己本来的打算,于是,确定吸引不来人之后,就离开了教堂,这片地方就空下来了,现在是属于衙门的。

若是那拉金婵掏钱买,那肯定是能拿到手的。

周边总共四个居民区,距离这边也不算远,但也不算很近。

八千亩地若是全部买下来……这些百姓迁移,其实是花费最少的,一家按照三十两银子算,大概是八百多户人家。三十两在京城繁华地段肯定是买不了房子的,但若是自己回乡下修建,二十两银子就能修建一个很大的青砖瓦房了。

再者,那拉金婵可以许诺他们一个入学名额。

这个名额他们自家用不到的话,甚至还可以卖掉。有康熙赐下的匾额,弘晖学校的入学名额,就算是喊到一百两,也有的是人要。

将买地的事情定下来之后,那拉金婵就已经开始计划这迁移的事儿了。当然,这就跟拆迁一样,不能蛮干,得让百姓们自己心甘情愿的迁移。

不然,一个学校,要是建立在鲜血之上,那说出去可就太难听了。

那t拉金婵让人请了里长来说话的时候,是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儿:“最好是别卖,自家留着,但若是真要卖,为避免自家吃亏,也可以先到学校那边问一下,看能卖到什么价钱。”

里长是负责往么缘故,都要一一打听清楚。愿意搬走的,就可以到那拉金婵专门设立的回事处签字画押,领银子走人。不愿意搬走的,可以提一下自己的要求。

她专门找了一下头一年从弘晖学校毕业的学生回来组建这办事处。

因为头一年毕业的,经过这两年历练,肯定是有了办事的经验了。在外面混的好的,那就算了,在外面混不好的,倒不如还来给学校办事儿。

找了二十来个,全都愿意回来。

他们办事儿,那拉金婵就很放心了,也并不用担心这个贪钱的问题了。

随后她就是安心的开始弄新学校的设计图。

随着设计图的逐渐完成,她忽然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没钱。

这样巨大的工程,少说也得几百万两银子。她现在手里可是一文钱没有的,弘晖学校那边的收入也是杯水车薪。

于是,她不得不着胤禛帮忙:“之前说的大学城,我准备将这一片划为商业区,书店,酒楼,茶楼……”

所以,该想法子招商了。

招商可以购买,也可以租借,只要价钱合适,就能在大学城这边开一个铺子。

四千人的商业区,这得多赚钱呢。

若不是那拉金婵没钱,她都想将这商业街自己给占了,到时候奶茶店开两个,小吃店开三个,躺着数钱了。

但她没钱,所以她只能将这会下蛋的老母鸡暂且给租出去。

胤禛很快就给那拉金婵找来了帮忙的人——九阿哥胤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