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 126 章 这说明老爷子眼明心亮……(1 / 2)

第126章第126章这说明老爷子眼明心亮……

那拉金婵一下子就沉默了。

她说有三十万,然后胤禛就需要六十万。

她上哪儿弄六十万?

那拉金婵伸手捏了捏眉心,这个船厂呢,其实是有些重要的。因为胤禛知道八国联军,知道火烧圆明园,知道英国第一次入侵大清的t时间,知道南京条约。所以,他想联通大清和西洋,至少也需得派人往西洋那边,知晓西洋各国的动静。

无论如何,这是打破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这个船厂只要是胤禛建立的,那么日后的大清皇帝只要不是那种特别不孝的,基本上都不会将这个船厂给废掉。

嗯,乾隆的话有些拿不准。他毕竟是有名的,登基之后就立马废除胤禛的政策的“孝顺儿子”,出了名的例子,给八阿哥胤禩等人平反。

但现在已经没有乾隆了,新的四阿哥名叫弘暻,不是爱新觉罗弘历。

船厂的建立很有重大意义,要是因为没钱给耽误了,那拉金婵都不敢想日后若是还有八国联军,她得内疚成什么样子。所以思来想去,她拿出了一个方子——烧制玻璃。

大清其实也有玻璃,但是因着烧制难度高,纯净度不够,所以,都是比较贵重的东西。就窗户上的一小块儿,可能就要几十两银子了。

若是大点儿,做炕屏,估计都需得上百两甚至上千两银子了。

更为透明纯净的,甚至还需得从西洋那边买。

玻璃这个东西呢,属于易碎品。易碎品的意思就是,消耗多,消耗得多那买的就多,买的多那就赚得多。

再者,用途也比较广泛,除了做窗户玻璃,建造暖房,还有茶具,摆件,屏风等等东西。

若是能做出来,那就是个生钱的摇钱树。

她在书桌前将方子写下来,递给胤禛。胤禛一开始有些疑惑呢,等看完,面色就变了:“真能烧制出来透明玻璃?”

那拉金婵顿了顿才说道:“按理说是能的,但也要看这些材质,还有温度,还有烧制时间等等……所以我也并不能保证定然能烧制出来。”

胤禛又问道:“这方子你是从哪儿得来的?”

那拉金婵眨眨眼没说话,胤禛等了片刻,嗯了一声,音调上调,一听就知道是个疑问词。那拉金婵转头去抱弘暻:“若是要开个玻璃作坊,是不是得写在咱们弘暻名下?”

胤禛无语,但也听出来了,那拉金婵是不想回答他的问题。

既然那拉金婵不想说,他也就不问了。反正他不是早就知道,自家这个福晋,并非是个寻常人了吗?哪个正常人,做着梦就将未来的事儿给透漏出来了?

他沉吟了片刻才说道:“不能写在弘暻名下,这玻璃作坊,你可知道将来能赚多少银子?”

那拉金婵笑道:“大概知晓,但凡有些余钱的人家,大约都会买一块儿玻璃回去做窗户。”

现如今,也只乾清宫里才有玻璃窗户,连永和宫这样的后宫,都还没有玻璃窗户呢。

胤禛点头:“既如此,这样赚钱的产业,弘暻现如今这年岁,能守得住吗?”

真正的小儿抱金于市。

那拉金婵被噎了一下,立马问道:“那你打算放在谁的名下?你自己是不可以做生意的,若是我……”

她沉吟了一下,这倒是可以。

胤禛笑道:“你我都不合适,日后……总之,这生意,不能放在私人名下,我想着,不如直接将方子给了汗阿玛。”

那拉金婵瞪大眼睛:“你不是着急用钱吗?”

这方子要是给了康熙,那可就一文钱也没有了,那胤禛想要的六十万两从哪儿来?再者说了,什么不能放在自己名下,那船厂他是打算放在谁的名下?

不照样是有他的分红的吗?

当然,其中学校占的比例更高些,但是也不能否认胤禛有份儿。

船厂就合适,玻璃作坊就不合适单独拥有了?

胤禛笑道:“当然不是白给,再者,汗阿玛也不是那样小气的人。六十万肯定是拿不到的,但三十万还是能拿到的。”

给了康熙,康熙必然是要找人来做这事儿的,那方子是胤禛给的,胤禛岂能一点儿好处没有?

那拉金婵摆摆手:“算了,反正我已经将方子给你了,你如何换成钱,那是你的事儿了,咱们府里呢,目前只能拿出三十万来,但弘昀估计也快成亲了,所以我要留下来五万两。”

五万两算很多的,也不可能都花费在弘昀的婚事上。但是,过日子嘛,谁敢保证就一定是风平浪静一点儿水花没有?多出来的银子就是以防万一的。

也就是说,府里只能拿出来二十五万两。

胤禛点头应了:“我知道,你让人将银票给我准备好就是了,我现在进宫一趟。”

那拉金婵点点头,胤禛又伸手捏了一把弘暻的脸颊,这才起身往外走。

进宫的事儿很快,正巧康熙今儿有些空闲,他一到了乾清宫,康熙就命人宣召他进去了。

胤禛也不废话,将玻璃配方递上去。康熙看了片刻问道:“能烧制出来吗?”

“暂且还没试,若是汗阿玛允许,儿臣回头就先让人在庄子上试一试。”胤禛说道,康熙点头:“好,那你先试试。”

总得有成品才好说别的,若是压根做不出来,那这方子就是废纸一张,接下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在这个事儿之前,千叟宴很快就到了。

京城里也开始忙碌起来,不光是衙门忙碌,整个京城的百姓都在忙,因为许多七旬老人进京,都不是自己来的,必得有家人陪伴护送,所以这一来就是好几口人。千叟宴千叟宴,必得是要有一千个人的。再者,为防止有老人中途……所以还需得多些备用的,这总共加起来,京城可就是一下子增添了两三千口人。

客栈啊,酒楼啊,这些地方都忙活起来。

百姓们也跟着忙啊,到这些地方做临时工,或者是自家做了小吃茶水出来卖,再或者是多了些浆洗的差事。

胤禛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因为康熙还时不时的要出宫,见一见这些老者。他办这千叟宴,并非就是单纯的庆祝个长寿,主要目的还是见一见这些年长的百姓,也就是各地的耄老,问一问当地的事情。

他不管是南巡还是北巡,为的也是亲自看看当地的情况。

但不管他南巡还是北巡,也总有些地方,他是去不到的。既如此,那不如召来了百姓问一问。

问这几年的粮食收成,问这几天的天灾人祸。

他这些耄老们住的地方,一问就是大半天,期间,胤禛得始终陪着,也跟着康熙听一下这些地方的事儿,类似于问政。

那拉金婵就找了王先生商量,让弘晖学校的学生来做志愿者,她怕这些学生们不知道什么叫志愿者,还特意的给举例说明,将外地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一给罗列出来——比如说,正走在路上,想要去茅厕,该往哪里去。想要买些京城的特产,哪里的最正宗,不会骗人。想要去某个地方,不熟悉道路,该往那边走之类的。

因着百姓们肯定不知道志愿者是做什么的,所以他们也需得主动询问。在街上多观察,看谁需要帮助,就先过去问,不是等着别人来追问。

那拉金婵说到:“让你们做志愿者呢,也是让你们多和百姓接触,不管你们日后毕业了,是要做什么,现在多见见世面,和人多些接触,不是坏事儿。”

弘晖学校的人也都知道,虽说他们从学校里毕业,并不能立马科举,但若是被福晋,或者哪位阿哥看上了,也是会带走给份儿差事做的。

这差事做着做着,若是做出来了功劳成绩,那得个官职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吗?

就算是科举当了官儿,将来也是为主子办事儿。那现在毕业了,也照样是为主子办事儿,这不都是一样的吗?

当然,若是有更高的期盼,比如说,非得入内阁——那是必然得科举,有个正经的出身的。但若是不强求这些,那世上道路千万条,进京也不光只能走官道这一条。

四福晋说做志愿者是有好处的,那大家伙儿上就是了。

女生也要做,不过女生需得三个人一组,并且期间不许任何一人落单,无论什么时候都需得三个人在一起,这是为了防止被人贩子给盯上。

弘晖学校现在就是京城所有学院的指向标,弘晖学校的人穿着校服出现在大街上,其余几家学院就忙打听,等打听完之后,也立马将自家的学生给赶出来做这什么志愿者。

不说接触不解除百姓了,你首先得给上位者留个好印象。

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皇上出宫的勤,那万一要是遇见了,碰上了呢?

就算是碰不见皇上,那不还有户部吏部工部等大官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