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是谁在背后算计?(1 / 2)

第112章第112章是谁在背后算计?

李氏虽然不太着调,但幸好二格格聪明懂事儿,所以她的嫁妆,那拉金婵也不过是提几句,这嫁妆买回来,也需得二格格自己亲自过目的,并不用担心李氏以次充好。

胤禛从外面回来,就吩咐了那拉金婵:“将府里的好药材找一找,派人往蒙古那边送过去。”

那拉金婵就有些吃惊:“往蒙古?是谁生病了?”

必然不是寻常人,若是寻常人,胤禛压根不用送药材过去。值得胤禛费心的,不外乎那么几个,康熙,胤禛的那几个兄弟——兄弟之间情分不必说,面子上总还得是要有情分的。

胤禛皱着眉:“今儿传来的消息,说是十八阿哥生了重病。”

那拉金婵就顿了顿,十八阿哥……那可真是很有名的。倒不是说他本人有什么名气,而是不管小说还是历史,十八阿哥的死,都对胤礽有一些影响。

康熙再次废太子的时候就曾下旨,说胤礽不孝不悌,这个不悌,说的就是十八阿哥的死。说是胤礽冷血,眼睁睁看着亲弟弟死,无动于衷。

怎么说呢,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十八阿哥……现在算是康熙的小儿子。

那拉金婵就叹口气:“可需要再准备些什么?”

胤禛沉吟片刻才点头:“不用,太医院有一半的人跟着汗阿玛呢,咱们既然知道信儿了,送些药材也就是了。除此之外,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大夫不用他们费心找。

再者,鞭长莫及,那拉金婵可以去热河照顾生病的胤禛,但十八阿哥犯不着让那拉金婵再亲自去。

那拉金婵就叫了杨嬷嬷来,正和杨嬷嬷说这送药材的事儿,忽然想到个事儿,忙又转回去问胤禛:“说起来,你不是认识一些洋教士吗?不如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学过医的,无论如何,到底也是咱们的一番心意。”

胤禛之前找西洋书的时候是和不少洋教士打过交道的。

他沉吟片刻,就干脆起身:“那我去问问,这事儿不一定耽误多久,午饭你自己用就是了,不用等着我。”

那拉金婵忙应了下来。

京城的洋教士是不少的,胤禛花费了一两天时间打听,等那拉金婵将药材收拾好要往那边送的时候,还真就请来了一个西洋大夫。

当然,人家也不是白走一趟的。

若是能救下十八阿哥,在康熙面前也算是有了脸面,到时候地位钱财,什么要不到?就算是救不了,这边还有雍郡王给兜底,到时候诊费是少不了的。

胤禛身体不太行,他自然是不能亲自去送的,再加上宫里密嫔得知十八阿哥生病,求到了德妃跟前,胤禛索性就让十五阿哥带着人和药材走了一趟,十五阿哥和十八阿哥是亲兄弟。

十五阿哥这边启程,那边八阿哥胤禩就来拜访胤禛,是要和胤禛商量这个修筑城墙的事儿。京城的城墙,也不是刚修建的,这都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风吹雨打的,难免有些地方会有些破损。

城墙又是抵抗外敌的很重要的手段,尤其是京城,京城若是被人攻破,那就是真的亡国了。所以城墙是要年年检查,年年修葺的。

冬天不适合动土,夏天天气太热,又怕晒死了人。所以大多时候,就是春秋两季来修葺。

这不三月了吗?按照往年惯例,也该是时候了。

胤禛沉吟片刻,就说道:“先让人检查,看有多少出损伤,再让工部报价,户部审核……”

这就是和往年一样。

但八阿哥摇摇头:“往年检查的人是陈进陈大人。”

这位陈进陈大人呢,是汉臣。他是素来支持正统的,胤礽被封为太子,又是中宫所出,所以陈进陈大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太子党。

当初太子被废,陈进陈大人连着上了三封折子为胤礽辩驳,又信誓旦旦说胤礽不可能弑君谋反。

当会儿康熙是正在气头上,陈进的折子就是触霉头的,又像是火折子,将康熙的怒气给一次次点燃。怎么说呢,帝王一怒……就算不是血流成河,那也差不多了。

其实不光是陈大人,还有一位太子太傅王大人,全都被发落。运气好点儿的,像是王大人这种,在文人当中有很大的名声,自己也是清官的,就只是丢了官。运气不好的,像是这位陈大人,仗着太子,在修葺城墙的时候也没少贪污,就掉了脑袋了。

陈大人掉了脑袋,这城墙的事儿自然也就没人管了。

前年春天刚修过,去年康熙没发话,所以就搁置了。正因着去年没修,所以今年是必得要修的。

陈大人没了,总不能将陈大人的魂魄给拎出来干活儿吧?再者,他还是因着在这事儿上贪污死的。

胤禩就说道:“我想着在工部挑选两位大人来负责这事儿。”

工部那边是胤禛负责的。

胤禛沉吟片刻:“为避免虚报,不如此次检修,就让户部的人跟着一起,工部这边,我觉得雷大人就行。”

胤禩笑道:“户部那边,四哥熟悉,不如还是请四哥定下人选?”

户部这边也是胤禛负责的。

“户部这边,就让户部侍郎李大人来。”胤禛将户部的人选在心里过了一遍儿,很快就选定了人。

说了这事儿,胤禩就又说起来别的事儿:“护城河那边是否要让巡城司的人去清理河道?”

天气逐渐炎热,护城河若是不进行清理,会容易发臭,生蚊虫。

这个清理呢,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打捞河里的东西,这个属于比较轻松的。另一个是挖河底淤泥,这个活儿是比较繁重的。

当然,衙门的人不干这事儿,又脏又累的,他们不管是衙役还是小吏,好歹也是个有身份的。所以大多时候呢,是要征调百姓来做。

算是赋役的一种。

这个事儿,也多是工部负责。

胤禛就忍不住皱了皱眉:“这事儿工部自有折子,按照往年惯例来就是了。”

怎么还值当八阿哥亲自上门一趟来说这个事儿呢?

而且,一件两件的t,都还是和工部有关。

胤禩微微笑了一下:“也是有事儿想求四哥帮忙,工部那边,可有一位郑大人?擅长画图构建。”

胤禛点头:“是有这么一个人。”

“我想请四哥帮忙,认识一下这位郑大人。”胤禩笑着说到:“老九那边想建造一个专门的戏园子。”

戏园子不光是个园子,还需得有戏台子。这戏台子要多大,声音传播多远,就需得专门有人来设计了。不然光弄个高台子在那儿,听又听不清,看又看不见,有什么用呢?

胤禛沉吟片刻才说道:“虽说我现在暂管着工部,但这位郑大人也并非是我的属下,八弟若是想认识,只管前往工部找人就是了。”

何必再费劲儿到他这儿来,绕个圈子去认识呢?

胤禩笑道:“不过是怕耽误了郑大人的差事,若四哥正要用人,偏因着老九要搭建戏台子就将人给带走,岂不是耽误了四哥?”

胤禛不可置否,片刻才问道:“不年不节的,老九修建戏园子做什么?”

“他那人,向来说风就是雨的。”胤禩笑着说到,摆手:“自来胡闹,他既然要修建戏园子,索性就让他建去,免得再胡闹。”

胤禛手里转着佛珠:“既如此,你们自去工部找郑大人就是了。”

胤禩忙应了,正经事情说完了,也就起身告辞了。

老九那边正在兴头上,立马就找了郑大人弄图纸,不过三五天,就开始圈地,准备修建戏园子。

胤禛和那拉金婵说起来的时候,那拉金婵就笑道:“哪里是一时兴起,不过是为了讨好女人,九福晋之前连着生了三个女儿,后来宜妃不是赏赐了个侧福晋给老九吗?这位侧福晋倒是个争气的,进门就怀孕,随后就生了小阿哥。”

相貌好,又一下子生了阿哥,还是老九的长子,这身份一下子就水涨船高。

听说这位侧福晋呢,是个喜好听戏的。九福晋是不耐烦听戏的,九福晋更喜欢看书画画。

再者,九福晋也不是个好相与的,要不然也不会自己生了女儿,还压着九阿哥府里不许再有别的孩子出生。

九阿哥不管是为了和九福晋打擂台,还是为给这位侧福晋擡身价,反正就是要千金买笑,花了大价钱,要修建戏台子。

老九有钱,修建戏台子并不算什么大事儿。

胤禛听过也就算了,他更关注衙门的事儿,工部虽说在六部里面并不算首位,但也不是说工部就不重要了,若是不重要,何必再设立一个工部?

到了春天,工部要忙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要派人到民间问一问这农耕的事儿,要发告示宣布领换农具的事儿,要修城墙,清理护城河,要到京城各处走访,维修京城路面,还有周边官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