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108章日后难道要我看李氏的……
“老四又送了什么?”见梁九功拎着食盒站在门口鬼鬼祟祟的,康熙就一挑眉,直接问道:“毛豆?”
“不是,这次是馒头。”梁九功忙拎着食盒进来,笑着将盒子放在桌子上,打开盖子,里面白白嫩嫩的馒头露出来,看着就很是暄软,想让人捏一把的样子。
康熙顿了顿,伸手捏起来一个。掰开,还是热着的,里面的热气散出来,馒头的香甜立马就跟着扑面而来。
梁九功解释道:“四爷说,这是他和弘时阿哥亲自收割的麦子,亲自磨出来的面粉,四福晋亲自动手蒸出来的第一锅馒头,总共有三十个,给您送了十个,永和宫那t边送了十个。”
剩下的十个当然是留着自己吃了。
馒头这东西,做得好了,干嚼着都好吃。刚出锅,胤禛就着厨房的辣椒酱就那么吃了三个。
连弘时也捧着一个吃。
康熙掰了一块儿塞嘴里,一边吃,一边嫌弃:“也没见比御膳房的好吃多少。”
但顿了顿,还是交代道:“让御膳房准备些小菜,现在外面南书房那边还有几位大人?”
梁九功能说道:“还有张廷玉等三位大人。”
“嗯,叫他们过来用膳吧。”康熙吩咐道,放冷了就不好吃了。梁九功忙应了一声,先去御膳房那边要些小菜,平时御膳房就准备得有,以免哪位主子要的着急。
所以梁九功一开口,腌的笋丝,切好的酱肉,再配上凉拌的鸡丝,三四样的小菜就给准备出来了,甚至不到一盏茶时间。
等张廷玉等人进门,康熙就说道:“老四亲自种的麦子,他这人,就是喜欢弄些这个东西,你们也尝一尝,这馒头味道也还行。”
皇上说还行,那其实就是非常好,非常棒。
皇上说雍郡王就会搞些这个,他们就得夸雍郡王务实勤奋。
夸几次,胤禛就又忙起来了——康熙大约是见不得他闲着的,又将查各地粮仓的事儿交给了他。
这粮仓呢,是需得两三年查一次的。大清总共四处粮仓,周边若是哪里有天灾人祸,就需得从这些粮仓调派粮食,所以粮仓是万万不能出事儿的,之前山东那边的就出过事儿,也是胤禛带着十三去查的。
现在又是好些年过去,粮仓也是该再查一查了。
不过这次,十三不在京城,也就是十四跟着去了。
胤禛不太爱带十四,他觉得十四性子太过于活泼高调,要吃好的,要穿好的,要住好的。和他的打算相违背,他就想很低调很快速的在民间打听一番,然后重拳出击,快速解决。
所以干脆和十四商量分开来走:“你是明面上的,只管到衙门去要账本,我暗地里过去,查一查有没有别的贪污受贿的线索。”
正好十四也不愿意跟胤禛一起行动,他烦胤禛老古董一样,一言一行都板板正正,让他也难受的很。
顺理成章的,两个人一起出京之后,就一前一后,各自分开走。
那拉金婵是不知道外面的事情的,她现在正忙着毕业的事儿。又是一年夏天,第二届的学生今年就该毕业了,今年这学生是有些多的,总共一百多个人,男生女生加起来的。
女生这边是四十多个,男生这边是五十多个。
男生这边有十来个,之前被胤禛给调走了,胤禛选的是洋文说得好的,是打算让人先往两广那边去,打听一下船队的生意的。
还剩下三十来个。
至于女生,那拉金婵留下来了五六个,学校这边学生越来越多,也就表示需要的教职工越来越多,这几个留下来是给胡嬷嬷做帮手的。
如此一来,总共就只有六十多个没差事了。
这六十多个要安排工作,另外就是还有新生录取之后再安排九月份入校的事情。每日里,她都是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的。
后来有些忙不过来,索性就又将宋氏给带在身边了,宋氏帮着传个话,送个信儿,这都还是可以做到的。
再有就是准备夏游的事儿。
到了九月里,又要将胤禛特意叮嘱的莲藕给收了——圆明园那边很大的池塘,现在也到了该收莲藕的季节了。
当然,她自己是不用下水的,但是收多少,她也需得心里有数。
收了之后呢,她干脆让人给做成了藕粉。
还是和之前一样,新鲜的藕粉往宫里送一些,乾清宫和永和宫都必得有。至于毓庆宫,她也没太张扬,就悄默默让人顺带给毓庆宫太子妃送了些,不是看太子的脸面,而是看太子妃的脸面。
这样忙忙碌碌到十月,就又该是颁金节了。
颁金节之后,天气就猛然冷下来了。
刚进入十一月,早上一起床,那拉金婵就觉得不想从被窝里出来,实在是外面那冷风吹得,玻璃都有些哗哗作响,一听就知道外面那天气不是很好。
春华端着水盆过来,笑盈盈的:“福晋,外面下雪了呢。”
那拉金婵有些诧异:“当真?”
瞧着不像是要下雪的样子,钦天监也没提醒。她伸出来胳膊,飞快的抓过床头的衣服穿上,不快不行,穿的稍微慢一点儿,就觉得那冷气像是要通过就肌肤,往骨头缝里钻进来。
洗漱之后再开门,外面大风呼呼的,转着圈的在院子里放肆自由,仔细眯着眼,那拉金婵才能从那大风里面看出来几个雪花粒子,白的不是很明显,但真真切切的有。
那拉金婵就笑道:“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呢,也不知道王爷这会儿到了哪儿。”
两三个月了,足够胤禛他们办差回来了。算一算日子,也该是快到京城附近了。
当然,这问题春华是回答不上来的,她又没看胤禛的书信。不过,她也跟着笑道:“该是快了,咱们可要到城外去迎接王爷?”
那拉金婵正要说话,就见外面有小太监飞奔过来:“福晋,不好了!”
那拉金婵怔愣了一下,皱眉:“出什么事儿了?是学校还是宫里?”
“是王爷。”那小太监跑到跟前来,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一边喘着气,一边快速说道:“跟着王爷出门的侍卫回来了,说是王爷半路染上了时疫,现如今是停留在热河附近。”
热河距离山东很近,大概是胤禛发现自己被染上了时疫,所以出了山东往热河那边去了。一来是山东人多,留在当地怕出事儿,二来呢,热河那边有行宫,也便于他停留养病。
那拉金婵就觉得脑子嗡嗡的:“这好好的,怎么就会染上时疫?”
“是伤寒……”小太监忙说道,风寒和伤寒都带一个寒,也都会过人,但风寒不比伤寒,伤寒是动辄要命的,并且传染性更高更快,几乎是一个照面,就有可能是过了病气的。
那拉金婵勉强让自己稳住:“可有大夫?”
小太监就摇头,正是因着没有太医,所以侍卫就着急回来找人的。当地大夫,怕是医术没有太医的好。
那拉金婵知道这会儿自己不能倒下,就忙叫人:“快往宫里递牌子,我现下就要进宫。春华,去和二格格说一声,让二格格给我收拾行李,再就是叫上小宋大夫,该用什么药材,让小宋大夫尽管列出来,让二格格那边立马准备。”
她进宫是要和德妃说一声,若是能见康熙就更好了。
德妃那边听了那拉金婵的话也是吓一跳,连忙让人去开库房,不管什么好药材,能不能用的上,一股脑的全给收拾出来:“用的上就用,用不上的就换银子,那边虽说是行宫,但皇上也有很长时间没去过了。”
自打之前废过太子,康熙大约是对热河行宫有阴影,就不爱往那边去了。
德妃又让人去请康熙,康熙也还是很心疼儿子的,当即就吩咐了太医院,命三四个太医快马加鞭,跟着那拉金婵往热河去。
那拉金婵会骑马,她看二格格准备的马车,就立马让换成马匹:“马儿跑得快,马车……就驮着行李吧。”
二格格有些焦急:“少说十来天呢,若是一路骑马,您身体不一定吃得消……”
那拉金婵摇头:“你阿玛在等着呢,不要多说,我现在就出城去了,府里就交给你了,若是你额娘……你就进宫找娘娘来做主。”
二格格因着孝道,是不一定能压得住李氏的。所以,真要是压不住,就该进宫找德妃做主了。
二格格含着眼泪点头,那拉金婵先进屋换了衣服,将旗装换成骑装,再将大氅给裹上,换上方便行走的鹿皮靴,靴子里面塞上银票,然后就直奔二院,马匹已经准备好,她翻身上马,又叫了小宋大夫,还有图山侍卫,这就立马出发了。
快马加鞭,一路不停歇,跑到晚上,天黑的完全看不见路了,这才随意找了个路边休息——当然,也只第一天才如此,若是天天如此,怕是人还没到,先被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