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此前,持续了近八万年时间的相关记忆机制研究积累的基础上,
完成以微型生物计算机为基础的记忆储存单元的研究,
对于秦裕来说,是一件困难,麻烦,但并不是一件完全难以实现的事情。
在秦裕直接主持和参与整个记忆储存单元研究的情况下,
整个研究过程,或者说秦裕调动相关研究资源的方式,基本和过往是类似的。
秦裕完成整个项目中一些核心问题的研究,其他各研究团队,研究小组,
按照秦裕的要求,完成各涉及到不同细分领域一些问题的研究,
将研究进展汇总到秦裕这里,作为一些核心问题研究的基础。
算是同一时间里,对于秦裕精力的弥补。
由秦裕直接把握整个研究的大方向,
然后这个大方向遇到的所有分支问题,就由秦裕抛给各研究团队,研究小组去解决。
不是秦裕解决不了,而是这种‘旁枝末节’的问题太多了,
各研究团队本身也有解决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各研究团队,研究小组,按照秦裕的要求负责着这各个分支,细分领域的问题研究来得效率最高。
而有着秦裕指明着整个研究方向的情况下,
各研究团队,相当于只需要在整个研究项目上,在秦裕带领下,不断朝整个研究项目新的研究阶段发起冲锋,
整个研究的进展速度自然很快。
而这个时代的,各研究员们,
也没有感受到过,曾经在秦裕院士,秦裕负责人手下做研究的感觉。
自然是激动而振奋的。
似乎每隔着一段时间,
恍惚间回过头,就发现,仅各自研究团队负责的研究,都已经又再往前走出这么远了。
在秦所的带领下,整个研究似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拖拽着往前不断狂奔。
在过去数万年相关研究团队的持续研究中,
对于记忆机制,记忆储存单元的研究已经有过一些阶段性的进展,
但,就此刻一众研究团队感受到的,
过去数万年的进展,似乎还没有秦所主持相关研究的这段时间进展更多。
……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联,负熵研究院投入到记忆机制,记忆存储单元上的研究力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最终,在秦裕的带领和主持下,
整个记忆机制,记忆储存单元研究,
投入了超过亿名负熵研究院研究员。
这个时期,负熵研究院研究员总数已经逼近了十亿,
由于这个时代其他一些重要领域发展近乎停滞的原因,
其中超过五亿研究员都集中在011研究所。
在秦裕持续主持和负责着的记忆机制,记忆储存单元的研究中,
除了其他一些必要的研究项目,单011研究所,就有大半相关研究员参与了这项研究项目,
而除了011研究所以外,材料研究所,信息去噪所等的相关研究团队,也有大量研究员参与研究。
而最终,
在秦裕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在大量的研究力量倾注下。
到人联纪元年前后。
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对于人体记忆机制的底层逻辑,完成了相当程度的解析。
对于人体天然记忆的储存,调用规律,同样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破译和掌握。
虽然,因为人体记忆,和自我意识还是有一些牵连,
以至于,在人体记忆机制的研究中,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还存在一些‘黑箱’。
就是无法彻底解析的地方。
但是,到这种程度,人们想要实现那种记忆储存单元,已经不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基于新的人体记忆机制基础研究,
人类文明已经可以尝试记忆储存单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