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体现在国际贸易谈判桌上,体现在科技竞争的赛道上,也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在世界各地的自信目光中。
而苏晨的晨星农机厂,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能农机的地方。
它变成了晨星科技集团,业务横跨高端农机、军民融合产品、自动化装备,甚至还在外太空农业设备领域插了一脚。
那些曾经卡脖子的技术,如今都成了晨星的强项。
不仅仅是无人机,钢索,还是猫猫车……
连农机自动驾驶系统都被陆军看中,改编成了无人侦察车导航系统。
园区中央,二十四层高的科研大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在太阳底下亮得晃眼。
流水线上机械臂灵活旋转,无人小车沿着固定路线运送配件,一切井然有序。
这里走出的产品,印着'MadeCha'的标志,卖到了大毛、二毛、樱花国、泡菜国……
就连米国人都通过各种渠道偷偷购买晨星的智能农机。
毕竟同样的性能,价格只有米国的一半,这是市场做出的选择。
这一天天气特别好,阳光跟洗过一样,明净透亮。
苏晨一个人慢慢踱到厂区后方的一片小园林。
那里安静人少,中间立着一块不算大的石碑。
这是老厂长、他的父亲去世前最喜欢待的地方,如今成了厂里的纪念园。
他在碑前站定,伸手抹了抹上面落的灰,声音不高,就像平常汇报工作那样:
“老爹,你当年交给我的摊子,我没给你搞砸。你看现在——”
他回头指了指远处连绵的厂房和办公楼,语气里有点得意,也有点感慨,
“咱们这农机厂,是不是比您当年想的,还要大了一点?
您总说要做中国人买得起的好农机,现在不止中国人,连老外都抢着要咱们的设备。”
一阵风吹过来,树叶沙沙响,阳光从枝桠缝隙里漏下来,斑斑驳驳,格外温柔。
恍惚间,苏晨仿佛又看到父亲戴着安全帽、满手油污地从车间走出来,笑着问他今天又有什么新点子。
这时林雨晴从远处走了过来。
她没穿正装,只简单一件白色衬衫和长裤,慢慢走到苏晨身边,没有说话。
这些年来,她陪晨星走过最低谷,也一起迎来如今的辉煌。
苏晨回过头,看到她安静的样子,不由笑了起来,很自然地伸出手。
她也微笑,递过手去,两人十指扣拢。
“都跟爸说完了?”她轻声问,眼睛望着墓碑。
“嗯,说完了。就是不知道老头子满不满意。”
“肯定会满意的。”她握紧他的手,
“你把他最珍视的农机厂,做成了他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样子。”
他们并肩站着,望着眼前这片不再普通的地平线。
流水线昼夜不停,研发楼灯火常明,卡车排着队进出货场。
这一切,都是从一颗小小的晨星开始亮起的。
如今,这颗星已经照亮了整个行业,甚至成为了国家实力的一张名片。
而像晨星这样的企业,龙国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
它们不声不响,可每一天都在向上生长。
它们造的不是机器,是一个国家挺直的脊梁。
它们输出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一个时代稳健走向未来的脚步声。
无数个'晨星'正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闪闪发光,共同编织着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未来,这个世界将会看到更多来自东方的光芒,不是刺眼的强光,而是温暖而坚定的曙光,照亮人类共同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