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见无人异议,又高声道:“既然诸位无异议,那就请公子入城,择日即位!”
说着,他侧身让开,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嬴稷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走进了咸阳城。城门内,百姓们早已被惊动,纷纷围在道路两旁,好奇地看着这位从燕国回来的公子。嬴稷一路往前走,目光扫过那些陌生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一种陌生的归属感——这里是他的国家,是他的根。
就在嬴稷的车马即将抵达咸阳宫时,一辆马车忽然从旁边的小巷里冲了出来,停在嬴稷的车马前。车帘掀开,惠文后走了下来。她穿着一身华丽的王后服饰,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只是脸色有些难看。
“嬴稷,你好大的胆子!”惠文后指着嬴稷,声音尖锐,“没有宗室的同意,没有朝堂的决议,你凭什么回来抢王位?”
嬴稷停下马车,从车上下来,对着惠文后躬身行礼:“儿臣见过母后。儿臣能回来,全靠赵武灵王相助,并非有意抢王位。只是武王陛下无嗣,秦国不能无主,儿臣身为惠文王之子,自然有责任继承大统。”
“责任?”惠文后冷笑,“你在燕国当了三年质子,对秦国一无所知,有什么资格谈责任?公子壮比你年长,比你更懂朝政,他才是最合适的新王!”
就在这时,魏冉快步走了过来,挡在嬴稷身前,冷冷地看着惠文后:“惠文后,如今大局已定,公子嬴稷即位,是众望所归。你若再纠缠,休怪我不客气!”
惠文后看着魏冉身后的士兵,又看了看远处赵固的军队,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她知道,此刻她已经无力回天——魏冉控制了咸阳的局势,嬴稷有赵国撑腰,她再反抗,也只是徒劳。
“好,好一个魏冉,好一个嬴稷!”惠文后咬着牙,“你们给我等着,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
说着,她转身回到马车上,马车飞快地离开了。魏冉看着惠文后的马车消失在巷口,冷哼一声,对嬴稷道:“公子,别理她,我们进宫。”
嬴稷点点头,跟着魏冉走进了咸阳宫。咸阳宫的大殿里,宣太后早已等候在那里。她站在殿门口,看着嬴稷一步步走近,眼眶瞬间红了。三年了,她终于等到她的儿子回来了。
“稷儿……”宣太后声音哽咽,快步走上前,一把抱住嬴稷。
嬴稷也紧紧抱住母亲,感受着母亲怀里的暖意,所有的不安和委屈,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母亲,我回来了。”
宣太后松开他,仔细地打量着他,然后擦了擦眼泪,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三日后,咸阳宫举行了即位大典。嬴稷身着衮龙袍,头戴王冠,一步步走上大殿中央的王位。宣太后站在他身边,魏冉和芈戎站在殿阶下,大臣们纷纷跪拜,高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毕之后,宣太后走上前,拿起案几上的王印,递到嬴稷面前,然后对着大臣们高声道:“大王年幼,尚未熟悉朝政。即日起,由本宫临朝称制,代掌朝政。任命魏冉为将军,总领全国兵权;任命芈戎为左丞相,协助本宫处理朝政。众卿可有异议?”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敢反对。魏冉手握兵权,宣太后又有赵武灵王的支持,他们就算有异议,也不敢说出来。
“既然众卿无异议,那就退朝吧。”宣太后说完,转身对嬴稷低声道,“稷儿,跟我来。”
嬴稷跟着宣太后走进内殿,殿内只剩下他们母子两人。宣太后让嬴稷坐下,然后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稷儿,你现在虽然是大王了,但你要记住,你还小,朝堂上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栽跟头。母亲临朝称制,不是想夺你的权,而是想帮你稳住局势,等你长大了,母亲自然会把权力还给你。”
嬴稷点点头,他明白母亲的苦心。这些天,他看在眼里,母亲和魏叔为了他即位,付出了多少努力,他都知道。
“母亲,我明白。”嬴稷说,“我会好好学,学好如何治理国家,不让母亲和魏叔失望。”
宣太后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你放心,有母亲在,有你魏叔在,没有人敢欺负你。”
就在这时,魏冉走了进来,躬身道:“姐姐,惠文后派人送来了奏折,请求大王立公子壮为相邦,辅佐朝政。”
宣太后接过奏折,看都没看,就扔在了案几上,眼底闪过一丝冷意:“她倒会提条件。告诉她,相邦之位,已有芈戎担任,公子壮若是安分,本宫可以饶他一命;若是再敢闹事,休怪本宫不客气。”
魏冉躬身应下:“我明白,这就去回复惠文后。”
魏冉走后,宣太后看着嬴稷,语气坚定地说:“稷儿,从今天起,咸阳城就是我们的了。秦国的未来,就靠我们母子了。”
嬴稷抬起头,看向窗外。咸阳宫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闪闪发光。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而他的母亲宣太后,这位极具政治手腕的女性,将会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带领秦国,走向更强大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宣太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她首先安抚宗室,对那些没有参与惠文后谋逆的宗室子弟,保留他们的爵位和封地;对那些参与其中的,只要主动认错,也从轻发落。这样一来,宗室的反对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然后,她又重用魏冉和芈戎,让他们分别掌握军权和相权,同时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年轻官员,取代那些思想保守的老臣。在经济上,她延续了商鞅新法,鼓励农耕,减轻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外交上,她派使者前往赵国,兑现了嬴稷的承诺,归还了赵国的三座城池,与赵国签订了友好盟约,同时又派使者前往齐国和燕国,巩固与两国的关系。
惠文后见宣太后手段强硬,又深得民心,知道自己再无翻盘的机会,只好闭门不出,再也不敢过问朝政。公子壮不甘心,暗中联络了一些旧部,想发动叛乱,却被魏冉提前察觉,将他和他的党羽全部抓了起来。
宣太后得知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下令将公子壮及其党羽全部处死。她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只有彻底清除这些隐患,嬴稷的王位才能坐稳,秦国才能稳定。
处置了公子壮后,宣太后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朝会。她坐在嬴稷身边的垂帘后,看着殿内的大臣们,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公子壮谋逆,已被处死。从今往后,谁再敢觊觎王位,谁再敢扰乱朝政,这就是下场。”
大臣们纷纷低下头,没有人敢抬头看她。他们知道,这位宣太后,不仅有政治手腕,更有雷霆手段,从今往后,秦国的朝政,再也没有人能撼动她的地位。
朝会结束后,宣太后看着嬴稷,轻声道:“稷儿,你看到了吗?在这个朝堂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你要记住,身为秦王,不能有妇人之仁,该狠的时候,必须狠。”
嬴稷点点头,他看着母亲的眼睛,忽然明白了母亲这些年的不易。她一个女人,在男人主导的朝堂上,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不仅仅是智慧,更是这份狠辣和决绝。
“母亲,我记住了。”嬴稷说。
宣太后笑了,她知道,她的儿子,正在慢慢长大。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独当一面,成为一位真正的秦王。而她,也能放心地把秦国的未来,交到他的手里。
夕阳西下,咸阳宫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宣太后站在宫殿的高台上,看着远处的咸阳城,目光深邃。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秦国的路还很长,她要做的,还有很多。但她有信心,只要她和嬴稷同心同德,只要魏冉和芈戎鼎力相助,秦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总有一天,会一统天下,成为真正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