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儒家最大弊端和光同尘,普通学校的作用(2 / 2)

“我说了数据很重要,数据很重要,可还是以废话居多,而且那些废话只会让测试看起来很水。

“有些东西,不需要那么多的废话。

“举个例子,墒情到位、阳光正好的地秋葵玉米两个月生长长度是十五公分,六对叶子,几月开花抽穗等。

“这样记录,清晰直观。

“最后把所有的数据拉在一起一比,立马就知道优劣,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什么地方需要保持。

“这不就行了,看的人也轻轻松松,瞬间理解。

“工作效率上去,办事也快速。

“可送上来的报告从夸我开始,然后从长的像什么全都详细描述,最后来一个约多少多少。

“可明明已经取得了精准的数据,为什么要用约。

“这东西呈上来,看的人要理解半天才能找到里面的关键性数字,因为废话太多,有时候还会理解错重点这种情况。

“那我要这种东西做什么,意义何在。

“精准的数据,那是有指导意义的。

“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五,宜水漫两寸;四月开始至二十,宜晒足太阳。

“就这样卸下来,那和考察地差不多地方的地理环境的人拿到东西,只需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然后再进行微调,效率是不是就上来了。

“我要的是这种,精确而高效。

“不是春以时种,风调雨顺则丰收这种废话,这些话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

“现在都是这种人才,我也很绝望啊。

“那能怎么办,只能自己开个普通学校培养一下呗。

“你昨天也看到了,珠宝有了严谨的数据是不是好坏就非常判断了。

“大唐,缺失的就是这种。”

每个人都有过被少许、适量、合适、大概等量词折磨过的痛苦,这就是儒家弊端的一个影响。

少许盐,适量的水,合适的火候!

古代也不是没有这个,墨家是第一个走标准化的集体,墨守成规一开始还是褒义词。

意思是按照逻辑严谨的防御策略,也引申墨家的有一套标准,拿来就能用也不会出错。

不过经过汉代郑玄、何休等经学大家的解读慢慢转变为贬义,一直延续下来。

没办法,传人都没有了,郑玄时代彻底成了儒家的天下,人家注释正义的时候自然偏向于儒家更正面。

墨家没落,中国古代唯一可能走向严谨科学的分支就这么断了。

萧瑀点头,确实。

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可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萧瑀所学不管是儒家还是佛家,都喜欢以虚数代替,所以对这种严谨的数据并不怎么上心。

“这样么。

“如果是这样,这学校也不普通。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怕是没有什么学子愿意来上学,毕竟没法立在庙堂之上。”

王皓端起桌上的茶一饮而尽。

“无所谓。

“我也没指望你们这些勋贵家来学,他就是一个学校,有兴趣的就来学。

“没兴趣,我也不会强迫来学。

“大唐这么多人,有一个感兴趣来学的那就是一个,两个就是两个,十个就十个。

“这种事,兴趣为上。

“我又不准备当万世夫子,不期待也不会期望自己能教出多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