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儒家最大弊端和光同尘,普通学校的作用(1 / 2)

普通学校?

萧瑀自认为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可是普通和学校联系在一起是几个意思?

“你等等,普通学校?

“这学校既然是普普通通的,那会有人来上学么,那开设它的目的是什么?”

学校,自然是要教书育人,你来个普通学校,还想要人来学?

萧瑀怎么想都不对,这地方的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教书育人吧。

“怎么说呢,它就是一所普通的学校。

“因为我不专门教圣贤书,也不会教怎么当一个王佐之才,所以他就很普通。

“所以我这个说法,没错吧。”

萧瑀点点头,这样的话好像还真的没错。

十年寒窗,目的还是看尽长安花。

如果这学校和做官没关系,在现在的观念里面那确实足够普通的。

“突然怎么想开学校了,这可是一个非常耗费人的事。”

“没办法,看不过啊。

“猴儿他们的报告上来了,我已经手把手的教了,可他们写的东西还是一言难尽。

“弄出来的东西我看着都头大,有一种在浆糊中找米粒的无力感。

“这种局面,还是要改善一下。”

无视数据,依赖不标准的描述让猴儿他们这些天的工作显得有点白忙活。

王皓还记得一件事,第一次上物理课。

第一节课是振动,有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振动要怎么展示,班上很多人写了一堆废话。

明明老师说的从实验的角度,可还是习惯性的用说明。

程处亮等人都是二代的翘楚,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更严重,基本上会无视数据。

说了数据非常重要,可还是在无视数据。

这是思维的问题,儒家一个非常强的点就是吸纳和同化,这种能力有弊有利。

有利的地方是万物皆为我用,你有用的学说我都能吸收。

可弊端也很明显,排斥自然科学。

学说能融入,经典力学融不进儒家学说,这就很麻烦了。

所以,注入一种全新的思维很重要。

而且还有一点反常识,这个时代传播新思想比明清简单,那两个朝代简直就是神仙。

比如天文观测,这方面古代一直都是领先地位。

因为这玩意虽然国家也会组织,可基本上都是半野生的状态,皇帝不会在方面干涉。

到了老朱手上,老朱也将其纳入监管。

从这时候开始天文观测基本上就停滞甚至在后退,走上了一条灾难的道路。

恰好从这时候开始西方彻底抬头看天了,两种文化的特点再次发挥了各自特点。

西方在各种异端和证明你更异端中直接起飞!

有个说法是牛顿晚年去研究神学去了,用这个来证明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实际上牛爵爷一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学术成就只是研究神学的副产品。

明朝这边因为科举和皇室的权利加大,导致和光同尘更生猛。

一个在攻击中起飞,一个在和谐中缓慢老去。

“不尽如人意?”

“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