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韩非的志向(2 / 2)

“非师从荀师三载,携小圣贤庄赫赫威名归韩,与两位君侯既无旧怨亦无新仇,自是最好的人选。“

闻言,张开地面色不变,淡淡说道:

“那这一局,九公子可愿入彀?”

闻言,韩非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玉扳指,唇角噙着三分笑意,说道:

“能为相邦分忧是非的荣幸,只是......“

他故意拖长尾音,继续说道:“非尚有个不情之请。“

“公子但说无妨。“

张开地执起茶盏的手顿在半空,青瓷盏沿泛起一圈涟漪。

“待找回军饷,案件水落石出之日,还望相邦能在朝会上举荐非为司寇。“

话音一落,张开地的眉心已聚起褶皱,紫铜香炉腾起的烟霭在他面上投下明灭不定的光影。

灯火在案几上投下暖光,张开地拢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苍老嗓音里带着刻意压制的试探,说道:

“公子身为王族血脉,何须屈就于司法刑名之事?“

他还以为这位沉寂许久的九公子会借机争夺东宫之位。

雕着云纹的窗棂忽然洞开,夜风裹着桂香破窗而入。

韩非霍然离席的动作带起广袖翻飞,庭院里金桂簌簌落着细雪般的花瓣,有几片沾在他泼墨般的发间。

悬在蹀躞带上的玉珏随着转身叮咚作响,韩非抬手将被风吹乱的发丝别至耳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边缘。

“当年在兰陵求学时,荀师总说'法者,治之端也'。”

檐角铜铃随风轻晃,韩非转身之际腰间佩玉相触,响起金石相鸣之声。

“如今新郑城中律令废弛,不正需要有人重铸法度么?”

“而且,司寇掌管律法,非在荀夫子门下学了不少东西,自然想将其付出实践。”

韩非漫不经心的道。

闻言,张开地的眼瞳骤然锐利如鹰隼,立刻警惕地说道:

“公子想学申相?要知道申相的结局可不是很好,最后还落得个人亡政息!”

“秦商君变法尚有秦孝公托底,却也落得身死,如今这朝堂......“

未尽之言随叹息散入风中。

听到这话,韩非的面色不变,声线却忽而低沉,说道:

“再不改,韩国没有时间了!”

闻言,张开地也陷入了沉默。

半响,张开地深深地呼出一口浊气,终是松了口,缓缓开口说道:

“罢了,若是九公子当真能寻回那十万两金的军饷,老臣自当在朝堂之上力荐公子接掌司寇之职。“

话音未落,又添了句,道:

“还望公子三思而行,须知这司寇印绶虽重,却也是烫手山芋啊。“

历经各朝,他如何看不透韩非胸中抱负,可这韩廷看似平静的朝局下,暗潮远比洧水更湍急。

变法之路犹如刀尖起舞,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

以张家为首的百年望族根系庞杂,朝堂文官半数皆出其门;而大将军姬无夜手握重兵权倾朝野,更兼夜幕组织暗影幢幢;

即便是看似垂拱而治的韩王安,又岂能容忍权柄旁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