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炮顺着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药道节庆场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节庆礼俗》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云锦装裱的,上面用银线绣着“敬天法祖”四字,内页手绘着节庆的完整仪轨:神农祭祀的三献礼流程、采药节的开山仪式、药师会的诵经祈福……每道仪轨旁都标注着“时辰宜忌”“祭品规格”“服饰仪轨”,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节庆守则”,上面用金粉写着“祭以诚,礼以敬,俗以传,不忘本源,方得始终”,字迹是明代礼部与药界联名书写的,带着香火的庄严感,此刻在节庆场的檀香里泛着肃穆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一面清代的神农旗共鸣,旗面绣着“药皇济世”,旗杆的包浆已被历代执事摩挲得发亮,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明黄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电子乐声——那是商业演出的喧嚣。两人刚穿过刻着“薪火相传”的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一震:原本设有“祭坛”“药俗展示区”的广场,如今搭起了巨型舞台,穿着暴露的歌手在台上劲歌热舞,而角落里的“先师纪念堂”(供奉神农、孙思邈等药界先师的地方)被改成了“网红打卡点”,堂内的神像前摆着“扫码求健康”的二维码,供桌被换成了“周边售卖台”,上面堆着印着药神头像的t恤,旁边的“节庆日志”(记着“1980年,祭祀用的药材皆采自道地产区”)被荧光棒砸出破洞,纸页上还能看到“斋戒三日方可主祭”的字样。
“爷爷你看,他们把拜药神的地方变成游乐场了!”小家伙指着最刺眼的“药神选秀”舞台,选手穿着奇装异服模仿神农尝百草,评委举着“晋级”牌喊:“够劲爆!够吸睛!”节庆场中央的“采药仪式区”被围起来卖门票,游客拿着塑料镰刀“体验”收割,旁边的“药俗讲解台”(老执事讲述“端午挂艾草”“重阳采茱萸”来历的地方)摆着“买满300减50”的广告牌,台后的“药草图谱”(标注每种药草的传说)被换成了明星海报,地上散落着被丢弃的祭祀文书,上面还能看到“祈求风调雨顺,药草丰登”的字样。更刺眼的是入口处的横幅:“狂欢三天,买药打折——拜神不如买货,祈福不如囤药,开心最重要”。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神农祭坛前,伸手抚摸坛上的青石——每块石头都刻着药草名,坛沿的凹槽里还留着历年祭祀的香灰,坛侧石碑刻着“乾隆年间,每逢三月三,药农在此祭神农,献当年新采药材”,字迹被香火熏得发黑。他从验药箱取出些节庆信物:一套祭祀礼器(青铜爵、玉圭、香鼎,爵底刻着“敬神如在”)、一本《祭文合集》(记着“维某年某月某日,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药皇神农氏之灵”)、一件祖传的祭服(素色长袍,袖口绣着药草纹),往祭坛上一摆:“这叫‘节庆本心’,”他拿起香鼎演示焚香的手势,“老祖宗办节庆,是为了‘不忘采药之苦,常怀济世之心’,哪能靠胡闹亵渎?”说话间他已展开一篇祭文:“你们看这文字,字字虔诚,那些连先师名讳都念错的哪懂这敬畏?”
节庆场负责人庆伯戴着墨镜走来,手里拿着份“招商报表”,上面某药企的冠名费高达百万。他踩了踩旁边的祭服:“黄师傅别抱着件破袍子装正经了,现在谁还信‘敬神祈福’?我这文旅融合,能让节庆场‘火出圈’,你看这人流量,比你守着个破祭坛强百倍!”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带货数据”,“看见没?三天卖了五百万的药,够你办十年祭祀,这才懂节庆!”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塑料祭祀品”前一放。老鳖对着那些镀金的假香炉喷出股清水,涂层立刻脱落露出塑料底,旁边的“电子祈福灯”被水淋湿后短路,屏幕上的“心想事成”变成乱码,“这是糊弄神佛!”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镜头里拍到工作人员把真药材换成塑料模型当祭品,“爷爷说真节庆得真心、真意、真药材,像这样——”他拿起黄三炮的《祭文合集》,展示着“‘每篇祭文都由主祭手写’的郑重”,引来几个老执事的叹息。
新出现的老执事执伯穿着传统祭服走来,手里捧着本线装的《药道节庆仪轨》,书页里夹着历代主祭的手札。老人从袖中取出块“主祭令牌”,是块象牙牌,刻着“承先启后”:“这是我祖父传的,”他指着牌上的裂纹,“1943年饥荒,祭祀仍用最好的药材,哪像现在这样,拿塑料玩意儿糊弄?”他当场演示三献礼的动作,举手投足庄重肃穆:“看见没?这鞠躬得弯腰九十度,跪拜得五体投地,机器哪学得来这虔诚?”
庆伯被说急了,从仓库调来“智能祭祀机器人”,能自动上香、鞠躬,还能播放电子祭文:“看好了!这机器比你那套繁文缛节高效,一天能祭百次,还不用斋戒,专家都说‘与时俱进’,你懂个屁的‘敬畏’!”他按下启动键,机器人立刻对着假神像机械地鞠躬,“等会儿让你们看看,是你老仪式有人看,还是我明星演出人气高!”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节庆礼俗》里翻出张“节庆三则”,上面用朱砂写着“祭有仪,俗有因,传有序”。他拿起“节庆守则”,往神农祭坛前一立,守则竟透出金光:“这叫‘节庆之魂’,”他指着守则上的“不忘本源”,“老执事说‘节庆是根,忘了根就忘了从哪儿来’,机器哪懂这血脉相连的分量?”说话间个捧着祖传药锄的老药农凑过来说:“我想给神农献把今年的新茶,他们不让我进……”黄三炮立刻拉他到执伯面前:“来,老执伯带你行献礼,比机器人强百倍。”
执伯突然往“敬神石”(检验节庆虔诚度的奇石)上放了个塑料祭品,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的青铜爵,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精诚”二字。“瞧见没?”老人点燃三炷香,烟柱笔直向上,“这心诚则香直,那些敷衍了事的哪有这感应?这可不是机器人能糊弄的!”
庆伯脸色铁青,突然下令拆除神农祭坛:“给你们看点厉害的!”他指着刚请来的“流量明星”,“让他扮演神农直播带货,保证把你们这些老顽固的风头全抢了,看谁还在乎老仪式!”
黄三炮将“节庆守则”往牌坊的横梁上一挂,守则的金光与牌坊的“薪火相传”四字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古法节庆图》——画面里的主祭官宣读祭文,药农们捧着药材跪拜,孩童们在旁学习药俗,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庄严的神情。“这才是节庆场该有的样子,”黄三炮对围观的人说,“药道节庆得‘敬天法祖,传承药俗’,既要缅怀先师,更要教育后人,哪能靠娱乐化、商业化亵渎?”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敬神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塑料祭品突然碎裂,电子乐变成了古朴的祭乐,而被改成打卡点的先师纪念堂竟自己摆上神像和供品,舞台上的劲歌热舞变成了采药仪式表演,老执事的讲解台恢复了原貌,电子屏播放起“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几个游客忍不住放下手机,跟着执伯学习鞠躬礼,脸上露出庄重的神色。
执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发了《药道节庆故事集》:“来,拿着学,这里面讲‘孙思邈制药救虎’的故事,那些搞狂欢的哪懂这些?”他自己先整理好祭服:“这叫‘重拾敬畏’,节庆就是要记得来时的路。”
庆伯见势不妙,想趁乱卷走冠名费逃跑,却被黄三炮用“节庆守则”拦住去路。“节庆场不是摇钱树,”黄三炮的声音透过喧嚣格外清晰,“药道节庆得‘以节载道,以礼传心’,是为了传承药道精神,不是为了发财,这是老祖宗传下的文化道,不是商业化娱乐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节庆场最高处的“传承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随着旗帜展开,所有娱乐设备突然静音,而祭坛上自动燃起三炷清香,场里响起老执事领诵祭文的浑厚声音。黄三炮往节庆场四周撒了把与节庆相关的药草种子(艾草、茱萸、菖蒲等),瞬间长出片象征药俗的植物,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节庆”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教育馆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传习所’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传授药道知识的场所,突然想起执伯的话:“节庆就像接力棒,一棒传一棒才能跑下去,丢了虔诚,再热闹的场面也只是空壳,守不住这份敬,药道的精神传承就断了。”他扛起验药箱,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祭文的诵读声——那是节庆场久违的、属于庄严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