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级考试?”
何雨柱眼里闪过一丝疑惑。他知道机械系已有不少同学在孙教授的通知下报考了工程师考核,自己也在其中。可这“越级考试”是什么说法?
旁边两位老师却早已愣住,手里的笔都停了——这是什么情况?孙教授今儿是怎么了?眼前这学生看着顶多是大一新生,论文受称赞也就罢了,怎么还扯到工程师越级考试上了?
工程师考核向来规矩森严。按常理,学生起步顶多考九级工程师,已是相当优秀。越级考试虽有规定允许,却门槛极高:不仅要足够数量的论文支撑,专业实力更得硬扎。普通人最多一次跳三级,也就是说,零基础的学生理论上能考到六级,可这几乎是天方夜谭——单是论文数量,就够普通学生熬上整个大学了,更别提实打实的专业能力。
孙教授竟对这年轻学生抱有越级的期待?
何雨柱定了定神,问道:“孙教授,越级考试需要准备些什么?”他不排斥这事,毕竟等级更高的工程师资格,对他往后的研究和实践都大有裨益。
孙教授略一沉吟:“以你的情况,发表三篇论文,再把专业能力打扎实些,直接考八级工程师问题不大。”
“年后开学你来找我,我带你去学校的考核点。”他补充道,语气里带着笃定。在他看来,何雨柱的机械理论在全系已是断层式领先,这是底气所在。至于实操,虽了解不多,但有这般理论功底,想必也差不到哪去。
三篇论文?
何雨柱心里松了口气。对旁人而言,大二能发表一篇已是不易,可对他来说,凭着后世的视野和系统加持的技能,三篇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他早在家拟了好几个论文题目,稍作深耕便能成稿。
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到年后,他有把握把车工、焊工等实操技能冲到四级。届时,应对八级工程师的考核,底气便更足了。
“若是这样,年后我应该能参加考试。”何雨柱语气肯定。
孙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当然知道,大一学生直接冲八级难如登天,可这股敢闯的劲头,正是做科研最需要的。“好,有这份心气就好。”
旁边两位老师这才缓过神,忍不住问:“孙教授,这学生是……”
“机械系大一的何雨柱,上次理论考试的年级第一。”孙教授淡淡道。
两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年级第一,难怪孙教授看好。可即便如此,跳级考八级也太冒险了。他们都是五级工程师,深知其中难度,只能暗自嘀咕:年轻人有冲劲是好,就怕最后力不从心。
转眼到了五四年初。
随着年底组织上正式文件下发,公私合营的浪潮席卷全国。大小企业、商铺不论行业,都开始有了公家介入的痕迹。这个过程尚需时日,起初公私双方还能维持几分平衡,私方多少保有话语权,可明眼人都看得出,风向正慢慢往公家倾斜。待全国铺开,便要彻底迈入公家主导的时代了。
寒假一到,何雨柱便闲了下来。学校实验室没法用,他就在家琢磨论文,偶尔翻看专业书巩固知识。面板上的技能稳步提升,钳工、焊工等实操技能已摸到四级门槛,照这势头,大三结束前冲到五级绝非难事——到那时,他的实操水平怕是要超过易中海那样的八级工了,更何况他还是全项全能。
至于工程师考核,五级之前清华大学有独立考核权。这所顶尖学府里,机械领域的资深工程师比比皆是,考个八级绰绰有余。五级之后便不同了,不光要论文和技能,还得牵头国家级项目——这得看机缘,眼下国家百废待兴,机会不多,多半要留给德高望重的泰斗。
何雨柱倒不着急,有系统在,进步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