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技术工种,开始实操练习了(1 / 2)

何雨柱站在讲台上,台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落在他身上。孙教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何雨柱同学,给大家讲讲最后三道大题的思路。”

他拿起卷子扫了眼,题目不算陌生,只是当时解题时一气呵成,细节倒记不太清了。好在落笔时他把能想到的三种解法都写了上去,此刻顺着思路梳理,倒也顺畅。

起初,台下还有细碎的议论——孙教授亲自讲题不是更清楚?可听着听着,窃窃私语渐渐停了。何雨柱没用太多生僻术语,总能把复杂的机械原理拆解成浅显的例子,第一种解法刚讲完,不少人已经开始点头;等他话锋一转,讲起第二种更简洁的思路时,前排几个同学忍不住“哦”了一声,像是突然打通了关节;待到第三种逆向推导的方法出口,连后排最不爱听课的学生都直起了身子。

这三道题,班里能完整解出一道的都寥寥无几,这家伙不仅全对,还琢磨出三种路径?

江文辉悄悄拽了拽旁边同学的袖子,眼里满是震惊。他们都是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尖子生,入学时虽知何雨柱是第一名,心里多少存着“不过是运气好”的念头,此刻才算真正服了——这哪是运气,分明是真功夫。

孙教授站在一旁,指尖无意识地敲着讲台。批改卷子时,他就被何雨柱的解题思路惊到了。这些方法,放在资深工程师身上不稀奇,可出自一个入学半年的学生之手,太难得。他特意让何雨柱上台,就是想看看这孩子是死记硬背,还是真懂了。此刻听着条理清晰的讲解,老人眼里终于漾起一丝真切的欣赏。

“讲得很好。”等何雨柱放下卷子,孙教授接过话头,“思路开阔,逻辑严谨,值得大家借鉴。”他顿了顿,看向何雨柱,“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何雨柱点头应下,走下台时,能感觉到身后的目光里少了些探究,多了些服气。

“藏得够深啊!”刚坐下,江文辉就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机械理论满分也就罢了,三种解法?你是把课本嚼碎了咽下去了?”

周围几个同学也跟着笑,眼里的羡慕藏不住。何雨柱摆摆手:“就是多看了几本书,碰巧蒙对了。”

他清楚,这年头出风头未必是好事,和同学处好关系比什么都强。果然,见他态度平和,众人脸上的拘谨也散了,转而讨论起题目里的细节来。江文辉看着他坦然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老爹说这小子不一般,果然没看错。

从孙教授办公室出来时,日头已偏西。老人没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理论底子不错,下学期可以试试写论文了。”

清华的学生通常大二才开始接触论文,孙教授这话,已是极高的期许。何雨柱应得干脆:“谢谢教授,我会准备的。”

对他而言,这不仅是学业要求,更是积累资本的机会。这个年代的论文不看外文期刊,只要能得到国内专家认可就行,以他现在的理论储备,不算难事。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1953年9月。

何雨柱骑着自行车进校园时,梧桐叶刚染上浅黄。十八岁的他已经长到一米八五,常年练武练出的挺拔身姿,走在人群里格外惹眼。过去一年,情书收了不少,他却一封没回——在李保国夫妇和谢学丰的撮合下,他和谢颖琪早已确定了关系。

谢家是开明人家,知道他还在上学,没催着结婚,只说等毕业再议。两人一个在清华钻研机械,一个在卫生所当护士,偶尔周末见面,聊得最多的还是药理和学业,倒也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