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各方面都这么好,他有啥资本提那些非分要求?”
“孩子你不懂。那个年代,我这种女人是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我怀黛玉时才19岁,三年后,我抱着孩子从西北省回到条山县,我父母气坏了,母亲本来就卧病在床,结果一气之下,咽了气。我父亲就跟我断绝了关系,将我赶出了家门,我无处栖身,带着三岁的黛玉辗转来到了蔚南。
那时候,碰上了自然灾害,国家穷,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逃荒。那时小黛玉面黄肌瘦,肚子鼓鼓的,缺盐缺油水肿,好可怜。我就带着她四处乞讨,后来就遇到了苏光荣。”崔莺莺讲起了自己的人生遭遇,泪眼婆娑。
林居正也没忍住,眼眶湿润了,想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小时候受的那些苦楚,特别心痛,也很佩服苏黛玉,她走到今天的位置,是多么坚强、乐观和自信!
崔莺莺继续道:“苏光荣家成分好,有底子,为了黛玉有口饭吃,我就主动提出要嫁给他。他其实挺喜欢我的,就是他家里忌讳我带个私生女。结果,苏光荣跟家里闹翻了天,顶着巨大压力,最后还是和我结婚了。当时,他在县里给领导开车,那年头,司机可不得了。
可是好景不长,黛玉七岁的时候,苏光荣给领导开车出了车祸,领导死了,他被开除了。不过,那时已经改革开放了。苏光荣就在县民政局谋了个司机的差,再后来,他转了干,得病前他是县民政局的副局长。当年,家里是门庭若市的,得病离职后,没一个人来,人情凉薄啊孩子。”
林居正认真听着,忍不住问道:“我那个岳父是不是在上京?大家族,官当得挺大?”
刚才,崔莺莺说她1977年从西北省回到老家邢州市,他基本上已经猜到了黛玉的亲爹是谁。
“孩子,你咋知道呀?”崔莺莺睁大眼睛,诧异地望着他。
“妈,你们认识是因为他当年在西北省插队,是吗?”
崔莺莺更加疑惑了,眨动着深邃的桃花眸问:“孩子,这事俺没跟黛玉讲过呀?”
“我可能都猜到了,因为我在上京和他打过交道,他知道黛玉,,而且,也知道我和她的关系。所以,妈您也别隐瞒了,都告诉我吧。”林居正想到自己的岳父果真是正部级高官,不免心潮澎湃。
崔莺莺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又释然了,轻轻叹了口气道:“唉,都是造孽啊。”
她掏出手绢将眼角的泪水抹去,说道:“既然你都知道了,俺也就不藏着了。当年啊我是铁道文工团的演员,17岁就是台柱了。你不知道,俺们团里,数我唱得最好、跳得最好、长得也最好看。好多男同志对俺有意思,总喜欢偷看我,见我看回去就脸红,还有人偷偷把粮票塞到我包里……
那时候大家都很保守,不敢主动表白,甚至不敢跟我说话。后来,我跟着大部队巡回演出,来到了西北省乡下,就碰到了那个人。
他是清北大学毕业生,高干子弟,长得白白净净、文质彬彬,特别有礼貌,有学问,开朗活泼。当时俺们女演员洗澡不方便,他呢就把木桶底下打个洞,把玉米棒塞进去,挂到房梁上,水就跟花洒一样流下来,我们才用上了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