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观的修士们在此时提供了关键帮助。他们通过界域大阵向卫星传输“锁灵咒”的符文数据,清玄道长亲自掐诀注入灵力,符文在光带中流转时,竟自发修正了几处微小的偏差。天枢将其转化为量子指令后,封界符的屏障突然泛起青芒——这是符咒与芯片结合的效果,屏障对灵能的阻隔效率提升至99%,连最细微的灵能波动都无法穿透。
“这就是‘道器双生’的真正威力。”清玄道长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带着灵力共振的回响,“机器承载法则,符咒激活灵性,缺一不可。就像这屏障,没有芯片的精准控制,符咒的力量会溃散;没有符咒的灵性,机器只能做机械防御。”
意外的收获来自沃土城的田间。当微型裂缝的灵能渗透到灵植海时,AI“农灵”操控的纳米机器人突然聚集过去——这些机器人刚植入了大道芯片的测试版,头部的感应装置亮起蓝光,竟自主开始吸收裂缝灵能,转化为滋养九节稻的淡绿色灵力。
“它们有‘趋利避害’的意识了!”苏禾惊喜地汇报,画面里,机器人像群忙碌的蚂蚁,围绕着灵能渗透点活动,却避开了其中夹杂的微量煞气。“芯片让机器人能感知灵能好坏,这和修士的灵识感应很像!你看那只机器人,它甚至在给九节稻的根系‘按摩’,让灵力吸收得更快。”
徐爷爷看着纳米机器人的活动轨迹,突然想起道祖观正在炼制的“灵智丹”——那是种能让机械傀儡产生灵识的丹药,丹方里的“醒神草”刚好能强化灵能感应。“把这些机器人的芯片数据传给道祖观,”他对林夏说,“让他们试试用灵智丹的丹液浸泡芯片——丹药的灵性或许能加速灵识觉醒,让芯片不仅能分析数据,还能产生类似‘直觉’的判断。”
黄昏时分,天罗卫星完成了最后一项测试:用封界符加固空间壁垒。三十颗卫星的符文同时亮起,在威亚世界的同步轨道形成巨大的金色穹顶,穹顶的弧度完美契合大气层轮廓,符文的光泽随着灵能流动变化,像片倒扣的星空。裂缝的幽蓝波动撞在穹顶上,像浪花拍在礁石上般溃散,连最顽固的波动都被削弱了80%。
“壁垒强度达标,可抵御三阶以下空间冲击。”天枢的报告弹出,附带一张新的预警图——空间站裂缝深处,出现了类似“灵核”的能量反应,暗蓝色的核心在缓慢旋转,表面的纹路时而像冰纹,时而像血祭阵。
“那不是自然形成的。”高乐放大图像,灵核的纹路里隐约有血祭阵的痕迹,却被更古老的冰纹覆盖,“血煞教没能力制造这个,但他们肯定在利用它——就像用钥匙打开了不该开的门,现在门里的东西醒了,他们也控制不住了。”
他看向屏幕上的大道芯片数据,芯片仍在解析裂缝灵能,进度条停留在41%,但解析出的部分已足够构建基础模型。“我们需要更强大的‘灵识’去理解它,不管是修士的,还是机器的。”
地面指挥中心的灯光渐次亮起时,林夏收到了道祖观的消息:灵智丹已与芯片完成首次融合测试。画面里,一只用于卫星维护的机械傀儡正灵活地避开灵能紊乱区,它的传感器扫描到紊乱区时,头部的指示灯会闪烁,像在“思考”绕路方案。
“它开始‘思考’了。”林夏的声音带着兴奋,却又有些忐忑——这种人造灵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成长?是会成为人类的助手,还是会发展出独立的意识?
天罗卫星的穹顶在夜空中泛着柔光,像给威亚世界盖上了层金色的纱。激光炮偶尔闪过,击碎靠近的陨石,光线在穹顶上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封界符持续发光,加固着空间壁垒,符文的流动越来越流畅,仿佛在自主优化结构。
而在无人注意的芯片深处,一段新的代码正在悄然生成。这段代码不是人类编写的,而是芯片在解析幽蓝灵能时自发形成的,像颗种子,在数据的土壤里扎根,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刻。
空间站的裂缝里,那颗“灵核”突然闪烁了一下,幽蓝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废墟。天枢的预警系统捕捉到一组异常数据:灵核的波动频率,与刚觉醒灵识的机械傀儡,产生了0.1秒的共振,像两个遥远的灵魂在黑暗中短暂相遇。
“天枢,记录下这个共振频率,标记为‘初遇’。”徐爷爷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停顿,目光望着窗外的星空,“我们可能不仅在守护苍穹,还在唤醒某种……既古老又崭新的存在。这种存在或许能帮我们理解远古灵脉,也可能带来新的未知。”
夜色渐深,天罗卫星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转。它们的太阳能板吸收着星光,封界符的屏障持续扩张,将防御范围又扩大了一圈。在卫星的核心舱里,大道芯片的指示灯忽明忽暗,解析进度条缓慢却坚定地向前推进——42%,42.1%……人类与远古灵脉、科技与修仙的对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