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2 / 2)

大臣们一边咂舌一边唏嘘,有种瞎了眼看错人的感觉。

他们一直都以为怀王无欲无求,真·淡泊名利,活像个世外人。

现在看来,他哪是淡泊明志,是扮猪吃老虎,所谋甚大!

“陛下还真是......亲儿子说放弃就放弃。”

被造谣得了癔症,注定与皇位无缘不说,这辈子也算是毁了个彻底。

“噤声!”一旁的同僚厉声低喝,“胆敢妄议陛下,你怕是不想要脖子上那颗玩意儿了!”

那官员也是随口一叹,现在反应过来,真真是后怕不已,出了一头一身的冷汗。

这些人有多幻灭,暗中投靠怀王的官员们就有多恐惧。

陛下连亲儿子都不留情面,对待他们这些小喽啰,更如秋风扫落叶,手起刀落就送他们上西天。

以致于之后连着几天,他们一个个都夹着尾巴做人,甚至不敢私下里跟联络怀王,更遑论在朝上为怀王说话了。

赵洋被困在怀王府里,每日有御用太医前来为他诊脉,并现场开药方。

对外宣称是治疗癔症的药,只有赵洋知道,这药会让他浑身酸软无力,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

身边有弘明帝派来监视他的内侍,他连联系拥趸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瘫在床上发霉。

久而久之,霉菌钻进脑袋里,赵洋逐渐变态了。

半月后,据怀王府隔壁的某位老大人称,每当夜晚降临时,总能听到隔壁传来阴森森的笑声。

那笑声不男不女,犹如鬼魅索命,扰得他们一家夜不能寐。

一传十,十传百。

消息传进弘明帝耳中,他对着大臣的问安折子沉默良久,派太医院院首走一趟。

院首一来一回,怀王彻底坏了脑子的消息瞬间席卷整个京城。

彼时苏源正在船舶司跟王一舟学雕刻。

赵琼的生辰快到了,他打算刻一艘袖珍版远靖舟当做生辰礼物送他。

苏源被弹劾后,两位主人公极有默契地再未碰过面。

赵琼勉强也算他看着长大的,生辰当天还是得有所表示。

至于礼物,只能着人偷摸着送去,不惊动那些个头铁嘴毒的御史就行。

听到赵洋的消息时,他刚刻好船头,趁休息时间喝口水润润嗓子。

王一舟把这事当成笑话说给苏源听,苏源好悬没一口茶喷出来。

咳嗽着咽下茶水,似不可置信:“真假的?”

王一舟摊手:“反正外面就是这么传的,估计八.九不离十。”

“左右和咱们无关,做好本职之事就好。”苏源轻描淡写道,重又拿起木料和刻刀。

实际上一心二用,一边刻船,一边想着赵洋的事。

当得知赵洋突发癔症,苏源是喜大于怒的。

至少弘明帝知道了赵洋的狼子野心,日后他们再不必再防火防盗防赵洋了。

这半个月,苏源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精气神肉眼可见的变好。

有弘明帝派去的人盯着,赵洋应当再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可他现在不确定了。

赵洋韬光养晦多年,不知费多大力气笼络朝臣,组建势力,绝不可能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癔症放弃争权夺位。

所以赵洋是否真坏了脑子,这一点还得打个问号。

苏源揉揉眉心,总之防备着些准没错。

不止苏源,弘明帝也是这么认为。

他面无表情看着赵归呈上的投靠赵洋的大臣名单,眼中尽是深莫如讳。

“派人再去试一试,确保万无一失。”

赵洋最好是真坏了脑子。

倘若这一切只是迷惑外界的手段,他不介意手刃逆子。

他膝下的皇子拢共有十五个,死了一个赵进,不介意皇陵十里外的土坡上再多一具棺椁。

赵归领命而去,很快又回来:“启禀陛下,微臣派人轮番上场试探,怀王殿下的反应与患有癔症的人无异。”

弘明帝沉默良久:“朕知道了。”

知道是一回事,信不信又是另外一回事。

好在赵洋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控之中,眼下更紧要的是如何处置名单上的这些人。

这些官员和周御史一样,明面上站中立,或是一副支持太子的嘴脸,谁也不知他们真正的主子是赵洋。

吃里扒外的东西,朕如何放心让他们占着朝中的重要职位?

手起笔落,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弘明帝就已决定了这批人的去向。

苏源对将要发生的大规模官员调动事件一无所知。

他在船舶司待了大半晌,将远靖舟刻出大致的轮廓,还没来得及细化,下值的钟声就已敲响。

把没刻完的远靖舟放进暗格里,再小心翼翼锁上小锁,这才顺着人潮离开船舶司。

途径大理寺,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苏源似有所觉,撩起车帘看向外边。

为首的那个是大理寺右少卿岳坚,他身后坠着十几个骑着马的官兵。

官兵呈环状分布,中间是数个囚笼,里头关着被缚住双手的犯人。

走在最前面的犯人是个形容富态的中年男子,他一脸的有恃无恐,扯着嗓门骂骂咧咧。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竟敢把本大爷抓来大理寺,就不怕太子殿下迁怒你们?”

“我侄女儿可是太子侧妃,为太子诞下了三皇孙,要是本大爷有个什么万一,你们一个都逃不掉!”

“喂!你们有没有听本大爷说话?劝你们识相一点,赶紧把本大爷放了......”

苏源瑶瑶望着那满脑肥肠的男子,短促地眯了下眼。

太子侧妃,诞下三皇孙......

这人怕不是有九条命,竟敢当街于大庭广众之下拿太子做筏子。

事情一旦传到弘明帝耳朵里,怕是没几天好活了。

转念又想到太子。

苏源私以为,赵澹是出了名的清廉公正,多半不知道这位侧妃娘家人打着自个儿的名义威胁朝廷命官。

很好,距离被烧成灰一把扬了更进一步。

就在苏源陷入沉思之际,岳坚一个转眸注意到他,迟疑片刻后策马上前:“承珩。”

苏源拱了拱手:“岳兄。”

双方见了礼,苏源抑制不住心中好奇:“他们这是犯了什么罪?”

提起这个,岳坚就愁得满头包:“不知承珩可还记得前头那位左少卿?”

苏源可记仇,至今铭记那一鞭之仇,自不会忘了高伟。

睨了眼原地跳脚的太子侧妃娘家叔伯,心底涌起万千猜测:“当然记得,此人难不成和高伟有甚关系?”

岳坚苦笑着点头:“当初高伟因一己之私判下上百桩冤假错案,这些日子咱们废了牛鼻子老劲儿才把真正的凶手逮捕归案。”

“这位......”岳坚顿了顿,极有眼色地略过,“他本家不在京城,只是在京城犯了案,通过收买高伟脱罪后就回家去了。”

“查明真相后,齐大人命我带人前去捉拿,直到今日才把主犯从犯尽数捉拿归案。”

苏源暗啧一声,高伟还真是个人才。

自己收了贿赂,享尽荣华富贵,却连累同僚......哦不,前同僚工作量加倍,劳碌数月才得以平反那些个冤假错案。

只希望阎王爷看在高伟缺德事做尽的份上,送他转投畜生道。

“原来如此,难怪你们看起来风尘仆仆的。”苏源抿了下唇,好心提醒,“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得赶紧把这件事上报给陛下,尽快处理好。”

否则那些个皇子就跟吸血水蛭一样,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届时朝堂上又将是一阵鸡飞狗跳。

岳坚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多谢承珩提醒。”

他折返回去,让人堵了太子侧妃叔伯的嘴。

然而没安静一会儿,那人又把布条顶了出去,继续叫嚣。

苏源:“......”

岳坚:“......”

“承珩你也看到了,这一路上我们试过很多办法,都没法让他消停下来。”

现下抵达京城,对方仗着有太子侧妃做靠山,更加肆无忌惮了。

擡眼扫过凑过来看热闹的百姓,苏源已经想象到明日的早朝该会是何等狂暴的疾风骤雨了。

事实证明,苏源的第六感还是一如既往的强大。

翌日早朝,御史大夫亲自出马,弹劾了太子赵澹。

“太子殿下纵容侧妃娘家强抢民女,残害无辜之人性命,并在被逮捕后以银钱贿赂前大理寺左少卿,让无辜之人为其顶罪,为恶者继续逍遥法外。”

御史大夫说得唾沫星子乱飞:“如今他被逮捕归案,更是以太子之名威胁大理寺右少卿,微臣以为,此人之所以如此嚣张,是有太子殿下纵容庇护。”

“微臣恳请陛下严惩此人,并问责太子殿下,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没等官员们眼神交流,又有官员相继出列。

“臣附议!”

“还请陛下秉公处置,莫要寒了臣等的心!”

以上是再正常不过的声音,当然也有不知死活的。

“太子殿下连侧妃的娘家都管束不好,如何能掌管偌大的江山?”

“微臣以为,太子殿下德不配位,不堪为储君!”

苏源侧目看向梗着脖子的老大人,默默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您可真够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