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2 / 2)

苏源笔下一顿:“王老先生是何人?”

“王家在前朝时就以造船为生,有大半船舶都出自王家人之手,不少王家子弟都曾在造船处任职。”

王一舟确认四下无人,这才低声道:“后来封海令一出,王大人竭力抗议,当晚人就没了。”

用脚趾头都能猜到,王大人是因触怒先帝而死。

“王家草草办了丧事,很快举家离京,现在没人知道他们在何处,更不知他们是否丢弃造船技艺。”

苏源不知第多少次对先帝的骚操作感到无语,笔尖悬于纸上,落下一个小黑点。

“陛下下令造船一事过不了多久就能传遍各地,即便王家子得到风声,进京的可能性极低。”

先帝小肚鸡肠害死王家老大人,家国大义暂且不提,赵氏和王家可隔着一条人命,概率几乎为零。

王一舟当然知道这一点,笑了笑说:“我只是想着,若王家子能来造船处,他定会支持你的构想。”

有王家子的肯定,也就没那么多抵触情绪了。

苏源不以为意,将调整好的图纸递给王一舟:“再去试试,这次应该比上次的更贴合一些。”

他有足够的把握能成功,非议只是暂时的。

暂且忍耐,船舶造成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王一舟应声离去,苏源则继续翻看船舶制造书籍。

距离君臣达成协议已一月有余。

朝臣们忙碌之余,都在盯着造船处的动静。

得知苏源仅用了一天的时间画出船舶图纸,造船处的官员、匠人们对他意见颇深,不少人心里乐开了花。

看多了苏源的无往不利,他们都下意识忽略了苏源的办事效率,转而幸灾乐祸起来。

其中以张御史为最。

下了早朝,张御史连忙追上苏源:“苏大人,本官听说造船之事不太顺利?”

苏源似有些茫然:“张大人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呃......本关也是道听途说。”张御史随口糊弄了句,眼珠滴溜转,“难道不是?”

苏源语气轻快:“当然不是,昨日苏某已将船舶模具呈给陛下,不出意外很快就能着手建造了。”

张御史顿时没了笑脸:“这样啊,那就祝苏大人早日建成。”

目送着苏源远去,张御史哼了一声,问身边的同僚:“你觉得这事能成吗?”

看苏源那般胸有成竹,真有几分唬人的架势。

同僚跟张御史一样,很是看不惯苏源,闻言撇了撇嘴:“这可是造船处一个姓刘的匠人传出来的消息,还能作假?”

张御史心里微末的疑虑彻底消散,捋着胡须说:“他还是太年轻,真以为学了几年就能造出船来。”

同僚咧嘴:“连自己几斤几两都看不清,只知打肿脸充胖子,我就等着他无功而返。”

二人互看一眼,仿佛已经看到苏源的船舶模具被陛下打回,躲在屋里偷哭的情景。

苏源深知有太多人想要把他从高处拉下来,跌得头破血流。

对于张御史这样的人,只管敷衍应答,顺便再膈应一把。

我不舒坦,你也别想舒坦。

对于林璋这样真正关心他的人,自是如实相告了。

听苏源说完,林璋拧着眉毛:“你有几分把握?”

“我早在家中做过多次试验,三角帆的确比硬帆好了千百倍,船舶的其他部位我也做过改进。三角帆船和硬帆船同时起步,三角帆要快上很多,也更稳妥。”

林璋盯着苏源看了半晌,无奈叹息:“你心里有数就行,造一艘船起码要一两年时间,这期间你得承受住压力。成功便是再好不过,若不幸失败,肩头压力会成倍加重。”

“你应该也知道,有不少人等着看你笑话。我说得可能难听了些,但是实话,承珩你莫要介意。”

苏源面目含笑:“大人言重了,您所说的这些,早在我自请造船时就已设想过,您放心,我承担得了。”

“那就行。”林璋拢了拢宽袖,“你好好干,争取早日把大船造出来,扬帆出海。”

苏源略一拱手:“学生得令!”

林璋被逗笑,一拍苏源肩头,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去。

不远处,王首辅和几位年迈的老大人走在一起。

他们一言不发,齐齐看着苏源的方向。

“你们都听说了?”

“苏源这小子有点本事,但未免太过张狂,那么多匠人都没把船造出来,我就不信他能。”

“年轻人啊,总得吃点苦头,狠狠摔一跤才能吸取教训,脚踏实地做事。”

王首辅听他们你一言我一句,言辞间尽是不看好,嘴唇蠕动:“以前也没人觉得他能扳倒崔家和许家。”

几位老大人陷入沉默。

好像......有点道理?

有人心情复杂,自然也有人擡杠:“造船哪能跟政斗相提并论,要是因为苏源,咱们跟陛下的两年之约不能完成,他岂不就成了罪人?”

王首辅目视前方,宫道上已经没了苏源的身影。

他咳嗽两声,声音苍老却掷地有声:“不论两年能否成功,出海势在必行!”

老大人们浑身一震,满脸惊愕:“你说什么?”

很明显,他们这几人先前都是强烈反对重开海关的。

也就是陛下坚持己见,他们不想双方闹得太难看,这才暂且示弱,同意了两年之约。

在他们看来,几十年都没能造出来的海船,绝不可能在两年内造出来。

这样一来,他们也能顺水推舟,让陛下打消这个念头。

这才几天过去,王首辅竟然叛变了。

思及此,大家纷纷用谴责的目光看着王首辅。

新上任的孔次辅比王首辅还要大上几岁,他仗着年老体衰,颤颤巍巍指着王首辅:“你个叛徒!”

王首辅苦笑一声:“你们难道就没想过,倘若有朝一日,那一百二十三个国家里有一个比我朝更厉害的大军压境,亦或是几个国家组成联军,我们又该如何?”

他呼吸急促,脸色微微发白:“我们是殊死抵抗,还是弃城投降?”

孔次辅表情变幻数次:“我朝地大物博,兵强马壮,谁敢......”

“孔大人!”王首辅冷声道,“你休要心存侥幸!”

孔次辅脸色难看得紧,闭口不言。

王首辅目光落在高高红墙之上:“乃其有备,有备无患。陛下正因为想到了这些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他才坚决要求重开海关。”

谁也不知道,一个月前他从苏源口中得知这世上有这么多国家,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说他草木皆兵也好,说他胡思乱想也罢,在他看来,与其他国家增进交流,加深了解是很必要的一件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王首辅乜了眼眼神迷茫的几人,什么都没说,一甩袖离开了。

很快,王首辅等人的言论就被暗部传到弘明帝耳中。

弘明帝手里拿着一份奏折,哼笑一声:“还不算太迟钝。”

挥退了暗部,他嘶一声道:“那几个老顽固都经历了两朝,难不成是先帝的蠢脑袋影响了他们?”

一旁的福公公差点笑出声,死死抿住嘴巴,才不至于御前失仪。

弘明帝也没指望他能回答,自顾自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越想越气,且等着承珩的好消息吧。”

“对了,那人应该到了吧?”

福公公欸了一声:“昨儿奴才就告诉他,今儿一早直接去造船处就行。”

弘明帝用朱笔批了个“阅”字,唏嘘道:“先帝做了那些缺德事,他能抛却一切回来,也算高义。”

福公公不住点着头,这个时候只管应是。

至于先帝,谁管他如何。

苏源不知宫道上发生的一幕,跟林璋在工部门口分开,点卯后直奔造船处。

刚走到造船处门口,就听到欢呼声。

声音高昂,几乎掀飞屋顶。

苏源眉梢轻挑,难不成又有了什么新发现?

怀揣着这一疑惑,他推门而入。

只见王一舟涨红着脸,难掩激动:“您能来真是太好了!”

在王一舟对面,是一位身着布衣的男子,头发斑白,脊梁却挺得笔直。

王一舟一转眼看到苏源,急忙招手:“承珩快来,这位是王......”

苏源三两步上前,待看清男子的面容,先王一舟一步开口:“王教习?”

男子眯着眼笑:“苏教习,别来无恙啊。”

热闹的造船处瞬时一静。

王一舟慢半拍地反应过来,指着二人问:“你们......你们认识?”

苏源坦言道:“我在松江书院讲习期间,曾与王教习共事过。”

王一舟惊喜交加:“那感情好啊,承珩你还记得我之前同你说的吗,这位就是王先生,他日后和我们一起造船。”

苏源一早就猜到了,拱手道:“往后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这时,有一官员上前:“王先生,刚巧苏大人前些日子做了一艘船只模具,您可要瞧瞧?”

苏源只一眼就猜到对方意图,也不恼,从善如流道:“先生在造船方面造诣颇深,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王先生欣然应允。

一行人来到图纸存放处,取来苏源的图纸。

王先生仔细查看,蹙着眉神情严肃。

落入他人眼里,就是不满意。

正要窃喜,就听王先生朗声大笑:“妙!妙极!”

注:1.①②皆来源百度

2.“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出自《尚书·商书·说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