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2 / 2)

有人围上来看热闹,也有人跑去苏大石家通风报信。

“这几辆马车跟大马得值不少银子,也不知马车里坐着谁。”

“这家子怕不是走错路了,咱们村可没什么达官贵人。”

“你忘了不成,咱们村儿可是出过一个状元郎的。”

“你瞧我这记性,还真给忘了!难不成真是源哥儿回来了?”

马车外是熟悉又陌生的带有方言口音的官话,苏源探出头:“翠花婶子。”

黄翠花正吃着花生跟人唠嗑,冷不丁听到这一声,下意识循声看去,然后就呆住了。

“源、源哥儿?”

“嚯!还真是源哥儿!”

“源哥儿你咋回来了?你不是已经当官了吗,咋又回村了?”

村民们争相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着。

苏源解释道:“三年任期已满,准备回京述职,恰好途径家乡,就回来看看。”

黄翠花乐呵呵:“你娘呢,她跟你一道回来了?”

苏源指向前面那辆,正要说话,身后传来脆生生的呼唤:“爹爹~”

苏源下意识应了声:“怎么了?”

黄翠花张口结舌:“源、源哥儿当爹了?!”

苏源一手轻抚元宵的发顶,小揪揪戳在掌心,失笑道:“翠花婶子,我都已经二十有二了。”

黄翠花干笑两声:“瞧我这记性,我还以为源哥儿你才十几岁呢。”

苏源笑笑,又同村民们简单说了几句,车队缓慢往前驶去。

村民们本着看热闹的心态,不远不近坠在马车后头,一路谈笑。

马车停在老屋门口,苏源率先下了马车,宋和璧抱着元宵紧随其后。

村民们见着源哥儿的妻女,一个个眼睛都不会转了。

倒也不是升出什么不好心思,只是单纯震惊。

“乖乖,源哥儿这闺女怎的生得跟雪一样白?”

“源哥儿跟他娘子可真般配,站一块儿跟天仙似的!”

宋和璧将夸赞的话语尽收耳中,面对众人打量依旧落落大方,点头示意。

又一阵吸气声:“这模样一定是官家小姐!”

元宵初来乍到,四周又闹哄哄的,即便待在亲娘怀中也还是没什么安全感,身子一扭躲进宋和璧怀里。

宋和璧轻拍两下,寻找苏源的身影。

苏源正站在苏慧兰马车前,扶她下车。

“真是老了,上次从京城去松江府都没这么累。”苏慧兰脸色憔悴地说着。

早上起程后她一直睡到现在,村民们吵吵嚷嚷都没醒来,还是被苏源叫醒的。

苏源缓声道:“离开前半个月您一直都在忙,这几日又舟车劳顿,不过多睡了一会儿,不碍事的。”

母子俩说话间,黄翠花来到跟前:“慧兰!”

时隔四年,好姐妹再度相聚,立马手拉着手叙起旧来。

苏源不欲打扰,带着宋和璧、元宵进门。

几年未归,老屋里里外外蒙着一层厚重的蛛网,墙角的大水缸里更是堆积了厚厚一层泥灰。

宋和璧把元宵的脸护在怀里:“咱们等会儿再进去,先让人收拾干净。”

苏源正有此意,吩咐卢氏几人把老屋清扫一遍。

几人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老屋很快焕然一新。

苏慧兰还在外面和村民们叙旧,苏源走进他那间屋里。

床上已经铺好整洁干净的被褥,苏源擡指抚过书桌:“当年我从梁家离开后,就一直住在这。”

宋和璧对苏源的过往一清二楚,毫不犹豫地把元宵塞进他怀里:“他不是个好爹,但阿源你是。”

苏源垂眸,和元宵圆咕噜的眼睛对上,会心一笑。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那些人都已化为一抔黄土,方才只是随口感慨一句而已。

“今晚咱们就睡在这儿,娘睡在隔壁,元宵跟娘睡。”

宋和璧意会,眼底浮现笑痕:“好。”

要用到的箱笼陆续被搬进来,苏源正准备收拾,苏大石带着苏青云来了。

四年不见,苏大石更显苍老。

两颊布满褐色的斑块,头发花白,后背更显佝偻,拄着拐杖摇摇晃晃走进院子。

苏青云一身布衣,搀扶着苏大石往前。

早在前年,苏大石就卸下村长一职,交由苏虎担任,自个儿安享晚年。

三人站在院子里,苏大石问:“准备在家留几日?”

苏源:“还要赶往京城,五天后走。”

“挺好。”苏大石扶着拐杖,一笑脸上沟壑起伏,“源哥儿现在是几品官了?”

苏青云在一旁提醒:“我之前不是跟您说了,源哥儿现在是四品官。”

苏大石一拍脑门:“好像是有这么回事,老了记性不好,前头说的话一个转身就不记得了。”

苏源深知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见到这一幕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

他抿了下唇,选择转移话题:“村里的孩子们有考上童生的吗?”

提起这个,苏大石可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村有两个考上童生的,一个是青恩,另一个就是翠花家的。”

“前两年他们都是在青云这边上的学,后来又去县学读了两年,现在正准备参加院试,剩下几个没中的也都准备参加今年的县试。”

苏源听着屋里传出的元宵的笑声,倒还算满意:“不错,只要保持住,院试也能冲一把。”

无意中瞥见苏青云欲言又止的神色:“怎么了青云哥?”

苏青云攥了下拳,厚着脸皮说:“就是我有个不情之请,这两天想让源哥儿你帮忙考校考校私塾里的孩子们,那几个准备科举的须着重考校。”

他还以为是什么难题。

考校而已,过去三年他时常去府学,提问考校不过信手拈来。

“今日恐怕不行,明日可以让他们过来。”苏源应得爽快,“至于青恩他们几人,这几日能赶回来都行。”

苏青云喜不自胜,深深作了一揖:“多谢源哥儿。”

苏源忙托住他的手臂:“我此次回来也有个打算,烦请青云兄帮忙转告苏虎叔。”

苏青云作洗耳恭听状。

苏源:“我打算出钱把从镇上到村口的这段路修一下。”

苏大石和苏青云俱是一惊,又很快镇定下来。

苏青云道:“此事我一定转告,也尽快在这两天开始。”

苏源道了声谢,又同他们说了会儿话,方才送走二人。

卢氏正在厨房做午饭,炊烟裹着食物的香气钻出烟囱,似云似雾,被一阵风吹散。

一家人用过午饭,苏源带着宋和璧和元宵去了镇上,拜访季先生。

马车上,元宵趴在苏源的膝盖上扭来扭去,苏源虚虚扶着她的背,分一半心神和宋和璧说话。

“我十岁那年刚入私塾,除了背书厉害些,其他什么都不会,字写得也像鬼画符,先生也还是留下了我,一直对我照顾有加。”

“眼下他也上了年纪,不知还能再见几回,就想着带你和元宵过去给他瞧一眼,也算是有个交代。”

宋和璧微擡下颌:“既是启蒙恩师,对阿源的意义自然与众不同,合该登门拜访。”

苏源勾住宋和璧的手指,回以一笑。

很快来到镇上,苏源中途停下,给元宵买了个冰糖葫芦。

面对元宵渴望又好奇的注视,苏源把冰糖葫芦递到她嘴边:“只可以舔几下,不可多食。”

到底才周岁出头,本身糖吃多了对身体就不好,买这东西也是单纯想让元宵尝尝味。

元宵点头如捣蒜:“好哦~”

说罢迫不及待地凑上前,舔了一口。

元宵砸吧着嘴,似在品味。

两秒后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好恰!”

宋和璧rua了她一下:“好吃但不可多吃。”

元宵嗯嗯点头,舔了几下解解馋,又扑回苏源怀里:“不、不恰啦~”

苏源顺口夸一句“元宵真乖”,跟宋和璧把冰糖葫芦分着吃完了。

刚漱了口,陈正的声音传来:“公子,夫人,到季家了。”

季家,即曾经的私塾。

夫妻二人整理好衣物,顺带着扶起元宵的小揪揪,先后下了马车。

不同几年前的热闹,现在的季家冷冷清清,木门泛着陈旧的痕迹。

苏源轻扣叩门扉,不多时有人过来开门:“你是?”

“在下是季先生的学生。”

那婆子急忙去传话,很快回来:“老爷让你们进去。”

进入季家,苏源轻车熟路,领着妻女直奔季先生的书房。

果然不出他所料,季先生正在书房练字。

瘦削严肃的脸,花白的头发,都是记忆中的模样。

苏源上前作揖:“学生见过先生。”

“现在我可不是什么先生,不必行此虚礼。”季先生笑了笑,目光转向宋和璧和元宵,重点在元宵身上,“你这女儿,倒是与你当年有几分相像。”

苏源轻笑一声,把元宵放到季先生跟前。

元宵扶着交椅扶手,眼神澄澈地盯着季先生。

季先生看着近在咫尺的人类幼崽,眼里的宠溺连苏源看了都吃惊。

“对了。”季先生忽然想到什么,“你既已及冠,可有表字?”

“尚未有表字。”苏源正色道,“学生此次前来,也是想让先生帮学生取个表字。”

季先生脸色骤变:“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