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2 / 2)

黄玉整个人如遭雷击,躺在地上半天没有动弹。

他真的被褫夺功名了?

他如今是白身了?

他现在的处境和梁盛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甚至更差。

黄玉望着周遭目光冷漠、厌恶的昔日同窗,脑海里忽然冒出这么一句。

当天下午黄玉就收拾自己为数不多的行李,灰溜溜离开了府学,连身上的伤都无暇顾及。

众人拍手叫好,好似赶走了什么肮脏的臭虫。

回学舍的路上,唐胤信誓旦旦道:“若我有朝一日当了官,绝不会贪污受贿,我一定要做个清官!”

唐胤很有自知之明,他能走到今天这步,多亏了两位好友时刻督促,日日警诫。

就算有幸考到最后,当了官,在政绩上也不会有多出彩,顶多是守成。

但即便是政绩平平,他也绝不会与人狼狈为奸,做出什么谋财害命的勾当。

苏源眼神格外慈爱:“唐兄能有如此觉悟,我和方兄甚是欣慰。”

方东重重点头:“没错,欣慰。”

唐胤抖掉胳膊上的鸡皮疙瘩,不着痕迹往旁边躲了躲:“依你们看,黄玉会被连坐吗?”

当今可不是先帝那般昏庸的帝王,不讲究连坐,但前提是本人不知情。

但凡知情不报,甚至帮忙隐瞒的,铁定一个逃不掉。

孙见山如此大动作,恨不得整个凤阳府,甚至于整个靖朝都知道水利官的恶行,显然所图甚大。

至于图的什么,苏源也能猜到几分。

一把勾住唐胤的脖子,就这么往前走:“一天到晚想东想西,这是你该考虑的吗?有这个功夫,你还不如多背两篇文章,赶紧把休沐的课业完成了。”

唐胤比苏源大了两岁,个头也略高些,被他这么勾着,不得不歪着身子弓着腰,就挺难受,口中连连讨饶:“我错了我错了,源哥儿你赶紧撒手,我什么也不问了,我就是单纯好奇!”

方东忍俊不禁,嘴角的笑一直没落下:“源弟你快松开唐兄,再不然他又该哭了。”

苏源顺势松开,一整衣袍往前走。

至于唐胤,他一秒跳脚:“谁哭了?谁又哭了?我压根就没哭过好吗?!”

苏源:“不信。”

方东:“不信。”

说完两人拔腿就跑。

唐胤快要气炸了,撵在他俩后头追得起劲:“你们完了,给我站住!”

苏源又不是傻子,和方东相视一眼,再次提速。

一路上,都留下唐胤气急败坏的声音。

有学子与之擦身而过,也被他身上的活力所感染,心情变得欢畅。

十月初,孙见山完成了陛下交代他的所有任务。

包括凤阳府在内的这一片十来个府城彻底安定下来,他便押解一笼子的贪官回京城去了。

至于修筑金堤的相关事宜,水利通判正在衙门大牢里数蟑螂,他就把此事交给了林璋。

他们同属于革新派,都是陛下肱骨,由他亲自监督,陛下也能放心应对京中的那群老狐貍。

和孙见山还有一笼子贪官一道进京的,还有四五千斤的地蛋。

地蛋数量繁多,又沉甸甸的,运送起来格外困难。

但这些到底是陛下下了口谕,要孙见山完好无损地带回去的东西。

同时孙见山也很期待,不久后会不会真的种出亩产八千斤的地蛋。

当然了,前提是他能平安抵达京城。

孙见山看着来势汹汹的刺客,心里想着。

钦差走后,苏源的生活再次回归正轨。

每天三点一线,学舍课室饭堂,枯燥泛味,却又目标明确。

只是在十月下旬,他抽空去庄子上种了土豆。

该上交的都已经上交,剩下这些都是用来享受的。

苏源答应过唐胤,要做足量的薯条给他。

还有方东,他挺喜欢吃黄金土豆饼来着。

三个月后,苏源在关注时事的时候,听人提了一嘴。

工部尚书因御下不严被降为正四品,去往偏远府城任知府一职。

至于空出来的工部尚书之位,在经历过一番激烈角逐后,由工部左侍郎出任。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工部左侍郎正是黄玉口中的庞状元,庞诩。

苏源听后就将此事撂在脑后,把写文章可能用到的记录下来,带着笔墨离开了书斋。

天高皇帝远,纵使京中两派的交锋斗争如火如荼,他不过一介穷秀才,眼前最要紧的是乡试。

苏源回到学舍,搓了搓冰凉的双手,将早上忘记改的“乡试倒计时”数字更正了下。

又从新买的几本书里抽出一本,轻点桌面:“你前两天不是还念叨着这本书,正好在书斋看到,给你带回来了。”

方东接过,喜上眉梢:“多谢源弟。”

又连忙掏出存放银钱的荷包:“多少文?”

苏源报了价格,方东数了铜板递过来:“过些时日就要去庄子上收地蛋了吧?”

苏源在心里掰手指算了下:“差不多了,正好收完回镇上过年。”

“方东,我这里有个问题……”唐胤推门而入,看到桌案前的苏源,“你这么快就回来了?”

苏源端起茶杯,暖意融入掌心:“买完就回来了,这是你要的书。”

唐胤手忙脚乱地接住苏源抛来的书,就听方东问:“什么题,拿来看看。”

“是一道五经题,我感觉破题方向不太对,正好你们帮我看看。”

方东接过,苏源见状也没凑过去,悠哉悠哉喝着水,翻看新买回来的书。

等解决了疑问,唐胤一屁股坐下:“听说了没,黄玉被流放了。”

苏源擡眸:“怎么说?”

“八月那时候他爹被查出贪墨,他也跟着没了功名,这些日子一直浑浑噩噩,整日里不是喝酒就是与妓子厮混,家里的银钱都要被败光了。”

黄玉离开后苏源就没再关注,没想到他竟如此堕落。

“前两天他在酒楼喝醉了酒,胡言乱语,说什么早知道就不收水利官的银子和藏书了,这样他还是七品官之子,他也能继续考取功名。”

苏源一脸诧异:“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

唐胤点头。

方东哑然:“他可真是……”

为了银子和藏书,把自个儿老爹的性命都填进去了。

可真是靖朝坑爹第一人了。

“然后有人把他的话告诉给了衙门的人,当晚他就被捉去了,一顿审问后他就招了,知府大人判了他流放。”

黄玉也算是知情者,他替亲爹收了贿赂,虽未参与贪墨案中,也是触犯了靖朝律法,知府大人斟酌过后,判了他流放。

苏源沉默两秒:“自投罗网,自寻死路。”

“源弟总结到位。”方东赞道,忽而话锋一转,“你又是从何处得知此事?”

休沐这两天,唐胤都没出去,难不成又跑到其他学舍串门了?

自从来到府学,唐胤除了话痨这一固定爱好,还爱上了串门。

只要一有空就在各个学舍间乱窜,好几次直到亥时都没回去,被巡夜的教谕逮住一顿训斥,还要罚抄文章。

方东说话时一直盯着唐胤,见他表情变幻不停,还有什么不明白,无奈至极:“你又想挨教谕的训了。”

唐胤摸摸鼻尖,老实认错。

他这人就是一聊天就没有时间概念,不知不觉就到了亥时,然后就被教谕捉住。

“不过还是多谢唐兄得了消息同我们分享。”苏源拍了拍他的肩,“就跟学习一样,谈天也要适可而止,至少得回去喝杯水再战个三百回合。”

方东和唐胤不禁莞尔,二人都止了话头,默契地看起了书。

转眼到了年底,年末考核后,苏源三人去庄子上收了土豆。

下半年有下过几场雨,收成比上半年好些,有两株生出十个土豆,个个又大又结实。

将一部分土豆搬上马车,便直奔杨河镇而去。

正值腊月二十七,铺子营业的最后一天。

这些年杨河点心铺口碑不错,又不断地出新口味新品种,生意始终红火,将同行甩出一大截。

苏源到家时,铺子门口站着不少客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依旧不减买点心的热情。

“要不等一会儿?”唐胤提议。

自从他们仨考上秀才,每次都被大家用看大宝贝的眼神看着,只觉得浑身不自在。

苏源啃了口路上买的包子,嗯嗯点头。

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

直到傍晚时分,铺子关了门,客人散去,苏源才下马车。

苏慧兰用鸡毛掸子扫去柜台上的点心屑,笑眯眯地看着三个少年走近:“老早就看见你们了,今晚都留在我家吃饭。”

有地蛋和红尖作诱饵,唐胤和方东便厚着脸皮留下了。

一顿饭吃到撑,方东随唐胤去了唐家,留宿一晚明日再回村。

一大早去庄子把土豆扒拉出来,又赶回镇上,一路颠簸,苏源也累得不轻,洗漱过后倒头就睡。

次日一早,苏源在院子里做锻炼,贴墙倒立。

苏慧兰正在做早饭,吃完就回福水村。

这时有人敲门,苏源开门一看,是位面生的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