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1 / 2)

第四十四章

“县试倒计时?”唐胤一脸迷茫,“那是什么?”

苏源顿了顿,接下来同他科普了何为县试倒计时。

跟高考倒计时差不多,在小木板上写下距离县试正式开始的天数,挂在床头或是其他显眼的地方,每天起床和入睡都能看见,时刻提醒自己用功读书,不可荒废。

苏源不知道这个法子对其他人有没有用,反正对他很有督促作用。

当初他就把高考倒计时的那张纸贴在床头,每次看到心里就会生出紧迫感。

还有xx天就要高考了,xx天一眨眼就过去了,我得加倍努力,今天五三明天黄冈,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年的高考状元就是我!

事实证明,自我督促确实有效,他考了全省第一。

思及唐胤目前的情况,苏源只得拿出当年那一套法子,死马当活马医了。

他又不能随时随地跟在唐胤身边,只能用某种方式间接提醒。

唐胤听完,不明觉厉:“回头我试试?”

苏源颔首,面带微笑:“年后我会和方兄登门拜访唐伯父,届时唐兄不要让我们失望才是。”

唐胤笑容凝固。

苏源又给他画饼:“唐兄你想,只需四个多月,咱们就能相聚于府学,既有了功名,又免受来回颠簸之苦,何乐而不为?”

唐胤一琢磨,深觉此言有理,拍着胸口:“源哥儿放心好了,回去我就伏案苦读,绝不再荒度时日。”

苏源欣慰极了,正欲给他来一顿夸夸,听见外面响起“叮当”声,歪着身子一看,原来苏慧兰早就到家了,正给年货归类,一会好带上牛车。

唐胤见状连忙站起来:“我就不耽误你们了,先回去了。”

苏源似笑非笑看他一眼,好像看透了他的真实意图。

唐胤摸摸鼻尖,经过方才那一遭,他确实有种愧对他人期望的感觉,想一个人静静。

“嗯,明年见。”到底是至交好友,苏源也不忍太过严苛,缓声道,“方才我言语太过激烈,还望唐兄容谅则个。”

“无妨,无妨,我知你是为我好。”

他又不是真糊涂,怎会心生芥蒂。

“至于你说的县试倒计时,回去我就让人准备,晚上就挂在床头。”说完,唐胤忙不叠开溜。

苏源摇摇头,出去帮着他娘把年货拾掇好:“锅里还有一碗炒饭,我给您热热?”

苏慧兰一早就去赶集,又担心闹出的动静吵醒源哥儿,还真没吃早饭,笑着应好。

待一切收拾妥当,母子二人带着包袱和年货去找牛车。

依旧是老地方,熟悉的苏二石。

“二石叔!”苏慧兰老远就跟他打招呼,带着儿子坐上板车。

苏二石正盯着远处写春联的摊子看热闹,扭头一看,咧嘴笑了:“啊啊——”

一边憨笑,一边用手比划。

“是啊,回来过年。”苏慧兰应道。

很快板车上人坐满,苏二石一甩鞭子,牛车缓缓向前。

年关这几天,村民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和打扫屋子,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着炊烟,肉香隔着老远都能闻见,馋哭隔壁小孩。

苏源回到福水村,除去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在田埂上撒野,放眼望去人烟寥寥。

正好也省去了寒暄的工夫,母子俩直奔老屋,放下年货包袱就撸起袖子打扫卫生。

苏源捏着个鸡毛掸子,这边扫扫那边掸掸,忙得不亦乐乎。

苏慧兰去水井打了半缸水,跟在后头把他简单清理过的家什擦拭一遍,争取一尘不染,过个干净年。

两人分工合作,好容易把屋子打扫干净,又忙着做卤味、肉丸子和包子。

在苏源的提议下,苏慧兰做了四种馅料的包子,有荤有素,光是醒面蒸包子就花了两三个时辰,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苏源直到闲下来才意识到饿,捂着咕噜响的肚子钻进厨房找包子。

三个拳头大小的包子,狼吞虎咽几口就吃完了。

暮日西斜,总算忙得差不多,简单应付了晚饭,苏源把自己丢到床上,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弹。

几个呼吸间,就睡死过去。

次日就是大年三十,虽说浑身酸痛,也还是早早起来了。

今天要去祭祖,苏慧兰一早就把祭品还有香纸备好,吃了饭直奔山脚下。

这里葬着许多福水村的人,坟包乱而有序地分布着,四周杂草丛生,荒凉寂寥。

苏慧兰放下放置祭品的篮子,蹲身拔草,苏源则去旁边苏奶奶的坟头除草。

这是他第三次来这里,第一次是去年过年,第二次是过继改姓,每次心境都有所不同。

拔了草,苏慧兰在两位老人的坟前摆上祭品,这才开始烧香纸。

一边烧,一边语气平缓地说:“源哥儿考上童生了,再过一年多就能去考秀才,爹娘若泉下有知,保佑他考个好成绩。铺子的生意也很好,家里的进项一月多过一月,我现在是越来越有盼头。”

“梁守海被流放了,还有云秀,她是被缢死的。看到他们的下场,我发现也没想象中那么狂喜,用源哥儿的话说,没必要把情绪浪费在多余的人身上。”

苏源在旁安静听着,不时用树枝拨弄香纸。

忽然敏锐地察觉到似乎有一道视线紧锁着自己,擡眸四顾,却一无所获。

入目只有前来祭拜先祖的村民们,他们忙着磕头烧纸,压根没人注意他。

许是错觉,总不会是什么灵异事件。

苏源这般想着,在爷奶坟前磕了三个头,待香纸燃尽,才和苏慧兰一前一后离开。

“此处风大,少爷咱们回去吧。”

耳畔冷不丁响起这一声,梁盛飘远的思绪被拉扯回来。

他看向衣着不凡的婆子,苍白的唇轻动:“好了,走吧。”

这婆子滞留在杨河镇已有半月之久,看惯了梁盛的死人脸,虽心中不快,但到底是云姨娘的侄孙,至少明面上不能表现出来。

她边走边说:“马车已经备好了,咱们即刻启程上路如何?”

梁盛脚下微顿:“老宅那边还有点东西,我要回去......”

婆子笑眯眯地打断他,语气却是不容置喙:“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等到了京城什么的好东西没有,姨娘盼了您好些时日,这一来一回,时间就耽搁下来了,您说是也不是?”

梁盛没再吭声,只悄然攥紧了拳头。

二人一路往前,好容易沿着小路走出来,远远瞧见路边停着一辆马车。

梁盛坐进马车,听着婆子使唤马夫赶路,手指动了动,突然撩起窗帘子向后看去。

马车速度并不慢,路两旁的树木景致倒退着,连带着福水村都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变成一团黑影。

婆子在一旁絮絮叨叨,聒噪至极:“要我说,您到了京城可不能再这样,姨娘和伯爷都喜欢嘴甜会逗趣儿的,您如今的处境可糟得不能再糟,倘若惹了姨娘和伯爷不喜,日后更是艰难。”

“姨娘可是三令五申,让我转告您,伯爷因为你爹的事被陛下斥责,若非三姑娘进了大皇子府,早就被降职了,您可得顺着伯爷的意,万万不能再惹恼了他。”

这刘婆子是云姨娘身边的亲信,云姨娘又是永安伯宠妾,把正室逼得退居小佛堂的存在。

云姨娘疼爱侄女,自是爱屋及乌,怜惜梁盛先后没了爹娘,又孤身一人命途多舛,在平息永安伯因梁守海而起的怒火后,哄得他答应把梁盛接来京城。

永安伯本就宠爱云姨娘,梁守海一事对他也没什么实质性损失,一个半大小子而已,养着就养着了。

刘婆子临行前,云姨娘从永安伯嘴里套了不少话,又让刘婆子转告梁盛,言辞间不乏警告之意。

“我知道了。”梁盛温声应着,眼帘低垂,掩下眼里的不耐。

这些话他都听了百八十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这老虔婆还在说个不停。

刘婆子见他垂着头唯唯诺诺,轻哼一声,倚在软垫上悠悠然喝着茶,竟比梁盛更像主子。

梁盛转念又想到方才那一幕——苏源一身青袍,清隽劲挺,在一群灰扑扑的村民中犹如鹤立鸡群。

就好像他的人生,璀璨而绚烂。

反观他自个儿……

梁盛闭了闭眼,心中冷笑,是麻木,亦是自嘲。

梁家被抄后,他无处可去,只能循着记忆回到梁家老宅。

这两个多月,他一直住在这荒废的破旧屋子里,昼伏夜出,用身上仅存不多的银两去镇上买馒头包子,饿了就啃两口,吃饱了就躺在木板床上,昏昏欲睡。

就这么半死不活地过了两个月,半月前梁盛趁天黑去镇上,不小心被马车剐蹭了,当场摔个人仰马翻。

人受了伤,却有了意外之喜。

那辆马车里正坐着刘婆子,双方一通气,得知梁盛的身份,刘婆子立刻表明来意。

反正这里也没有他留恋的东西,梁盛不假思索便应了。

此去一别,不知多久才能回来,之所以在此耽搁了半月,是想在年三十祭拜梁家先祖,以及在云秀的衣冠冢跟前道别。

马车疾行,梁盛捏着只差皮包骨的手腕,脑海中浮现这些日子的屈辱落魄,指尖因用力微微泛白。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道声音告诉他,他的人生本不该如此。

他应如他爹形容的那般,文曲星转世,一朝登天子堂,金榜题名,入阁拜相。

可事实却是,他跌进烂泥里,功名身份皆无。

太阳xue又开始抽搐,梁盛深吸一口气,剧痛让他冷静下来。

越是这样,他越不信邪。

左右他要去京城了,天子脚下,权贵遍地,总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届时,所有欺辱过他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苏源不知梁盛的远大志向,祭完祖还没进家门,就被苏青云拉去村口,给村民们写春联。

“我可等了你许久,咱们快些,可别让大家久等了。”

苏源无奈笑笑,只得把篮子交给苏慧兰,和苏青云一道去了。

上次过年苏源还只是个白身,如今已有童生功名在身,两位童生老爷给他们写春联,村民们得了消息纷纷丢下手里的活计赶过来。

也不只是为了春联,更多的是为了蹭一蹭童生老爷的光,说不准明年家里就有好事发生。

老规矩,一对春联五文钱。

半天写下来,苏源也赚了几百文,在征求过他娘同意后,一股脑塞进小布袋里,留作私房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