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①
自从刘璃被封为太子之后,刘彻突然多了一项烧钱的爱好——周游大汉。
根据历史记载,在人生的后半段,汉武帝至少有34次离开长安的记录。比如在元鼎四年的时候,刘彻在汾阴县的西面发掘到了一个宝鼎,于是就叫人将之前的年号改成了元鼎。
历史上的汉武帝每次出巡,必定会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泰山。不管他去了哪里,最后总是要去泰山封禅祭祀一次,然后才会返回长安或者继续行巡。
而如今的刘彻,可能是渐渐的接受了这个世界没有神仙的设定,他出巡的路线就随意了许多。
就比如在元封三年的时候,大汉军队踏平朝鲜半岛,刘彻心血来潮拉着阿娇一起跑去了辽东一带,就差从鸭绿江上登陆朝鲜半岛了。
因为大汉举兵消灭朝鲜半岛,远在南方的滇国(今云南),畏惧大汉威名,也彻底归降了大汉。
元封四年时,五十岁的刘彻命令人开凿道路,通往回中。等路修好之后,出萧关(宁夏固原市),北上抵达独鹿山,到达代郡。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当地百姓免税一年,倒也挺受百姓欢迎的。
这几年摊丁入亩的政策实施后,再加上有没有战乱,大汉百姓人口激增,三四岁的孩童在田野间到处乱跑。有些孩子见到天子出巡的队伍来时,都会聚在一起悄悄的看。
刘彻似乎学会了刘璃的套路,遇见有小孩子的地方,就让士兵去给那些小孩子送一些糖块,鼓励他们多读书长大后为大汉效力。
大汉的书籍印刷厂已经在整个大汉开设分工厂了,如今大汉大都市的市集中,都会有一家官方书籍店,里面售卖的都是纸质书本。
大汉以三部《春秋》治天下,所以印刷的时候,也是以《春秋》的数量最多。另外刘璃闲着没事的时候,自己也写了一本书,里面也没什么大道理,只是强调了忠君和爱国这两点。
她希望不管是住在中原地区的百姓,还是居住在岭南地区的百越人,又或者那些曾经投降了大汉的匈奴人,只要还居住在大汉,心里爱着大汉,那么大家都是同胞,是中国人。(古代已经有中国这个概念了,不过这里的中国和我们现代说的中国不一样。)
刘璃考虑到日后和西域方面通商,以及西域归属问题,迁朔方郡一半百姓去了河西走廊一带,慢慢向西边迁徙。
因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问题,那边已经不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了,但是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葡萄、苹果之类的水果都是非常适合在那边种植。
刘璃如此安排,也是在为五六年后可能出现的战争做准备。
历史记载,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出使西域各国的使节回来后,说西域的大宛国有一种非常优秀的马,那便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每天能跑五百千米。
汉武帝听到后怦然心动,就安排了使者带着黄金二十万两请求交换。然而大宛国王认为大汉遥远,中途还隔着盐泽和匈奴军队,就算汉朝的使臣死了,大汉天子也不会知道怎么回事。
于是大宛国王打算黑吃黑,将汉使全部诛杀,抢夺了黄金财宝。
汉武帝最后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决定攻打大宛国。历史上这个时候,汉武帝宠幸李夫人,想让她的哥哥李广利立功封侯,于是就册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只可惜因为大汉距离大宛距离遥远,中间还隔着沙漠,周边一些小国也不给大汉军队提供粮食和水。等到了大宛附近时,数万战士只剩下数千人,西征兵团大败。
从历史上看,整个西域地区是在汉宣帝的时候,才彻底臣服于大汉。汉宣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来管辖西域三十六国。
所以刘璃打算从现在开始,就向西北迁徙百姓,和附近的其他小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先将联盟给成立起来,到时候那大宛国应该就不敢再杀大汉使臣了。
公元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同年,大汉正式实行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科举考试是刘璃根据唐朝的科举考试改革出来的,各县学子每年都可去郡府指定考点考试,考卷由郡守及朝中特派官员一同审阅。
各郡得分前十名考生便可以在第二年前往州府参加省试。
十三个州的考生前三名就有资格在第三年来到长安城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由天子亲自监考的“殿试”。成绩优秀的,有机会成为天子门生。
如此一来,科举考试就是所有寒门子弟改变人生的又一个途径。
针对科举考试,刘璃让司法部门增加了新的大汉律法,凡查到科举舞弊者,死刑。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刘璃三十二岁。乌孙国王派使臣来到长安,想要迎娶大汉公主,永结两国友好关系。
刘璃:“。”
众所周时,大汉只有一个公主。
历史上,被嫁去乌孙的公主,便是如今养在汉宫中的刘细君。因为有刘璃的关照,刘细君在宫中的地位等同于公主。所以如果真的要和乌孙国联姻,那么和亲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刘细君的头上。
然而刘璃并不想让刘细君去和亲。
历史上的乌孙国王不仅迎娶了刘细君,立为右夫人,还迎娶了匈奴的公主,立为左夫人。这种两边都想讨好的做派,刘璃非常的厌恶。
但是如果不和乌孙联姻,那么乌孙国很可能就彻底靠向匈奴那边了,这样的形式对大汉是极为不利的。
“阿姐,阿姐!”
刘璃老远就听见刘胥在她的公主府,哦,不对,如今是太女府门口嚷嚷。
她最近心情莫名其妙的烦躁,这才刚躺下准备休息,就被刘胥给吵醒了。
府里的侍卫拦着刘胥:“燕王殿下,公主已经休息了,你有什么事明天再来吧。”
“不行,很重要的事,必须今天。”刘胥擡手随便一推,就将两个侍卫给推开了,他冲到房门口擡手正准备拍门,刚刚擡起手又放下,改为轻轻的敲门:“阿姐,你还醒着么?”
刘璃披着衣服来开门,看着站在自己门前人高马大的少年,眉梢带着几分不耐烦:“你最好有很重要的事。”
刘胥向里面看了看:“姐夫不在家吗?”
刘璃冷眼瞥向他:“刘胥,你打扰我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