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出错了(1 / 2)

第113章出错了

这几日,朝中在商议朔方郡和五原郡的事情,刘璃也特意查了一下,这两个郡在现代的具体位置。

整个河南地并不是现代中国地理位置上的河南地区,而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级市——鄂尔多斯市。

朔方郡的西北部连接着阴山,从阴山中穿过去,就可以进入内蒙古高原。赵破奴带着陈非、张骞等人躲避匈奴的时候,就是这样穿越过阴山的。

阴山山脉高峻险要,也算是阻挡匈奴的天然屏障。秦长城修筑到这里的时候,也只是在一些稍微矮一点的山峰上筑造长城。在陡峭的山峦上筑有烽火台,以便观察敌情和传递消息。往往在这些山谷口外,还有特意修筑的小城,用来驻兵戍守。

河南地位于大汉长安的正北方,所以历史上的汉武帝才会不惜一切代价,花费了数十亿多石,将这片荒芜之地建成了着名的朔方城,作为抵御匈奴的“攘外之本”。

刘彻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三公九卿们也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们不知道。

他们在关中平原地区平和安逸的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就被要求离开故土去西北地区过苦日子,换谁谁乐意呢?若是再来几个居心不良的人煽动民众情绪,这么多人搞不好还能学习秦末的农民起义。

所以这个时候,安抚民心这个事情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尽管刘璃的话说得有理有据,但是刘彻还是不赞同她去河南地。他皱眉道:“边郡地区的环境远远比不上关中,听说那边气候比长安还要寒冷,你现在还是个孩子,如何受得了?”

听到刘彻这么说,阿娇对他倒是有些侧目。

这一次,他似乎是真的站在一个父亲……或者是母亲的立场上,为女儿着想的。

刘璃听到刘彻的话,心中也觉得意外。

按理说,只要自己以大汉长公主的身份和迁徙的百姓一起去朔方郡和五原郡,就算不能平息全部的民怨,也能让这件事情就此结束。

可没想到刘彻竟然会如此为自己着想。

但是刘璃想去朔方郡建城这件事情,也不是头脑发热,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情。她是真的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有了这样的想法。

这是她穿越来这个世界的第四年。

她还要在这个世界继续生活下去,十年,二十年……既然已经变成了大汉的公主,既然她拥有一个如此强大的金手指,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呢?

她也很想亲眼见证一下,这个被历史评价为“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的大汉王朝,究竟可以强大到什么地步。

想到这里,刘璃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去朔方郡搞基建的决心。她眨了眨眸子,先看向刘彻道:“可是父皇,那些被迫迁徙离开原本家园的百姓家中,一定也有年龄比我还小的孩子吧。你心疼我,那他们的父母一样也不想孩子跟着去吃苦呀。”这里的迁徙,真的是举家迁徙,老人孩子一起走的那种。

话说着,刘璃不给刘彻反应的机会,转头看向阿娇,只问了一句:“阿母,你相信我吗?”

仿佛无须多言,对上阿璃坚定又清澈的眸光,阿娇便知道了她的心意已决,是真心想要去朔方郡的。

阿娇顿了顿,缓缓的开口道:“你去吧。”

我相信你。

刘彻:“???”他一脸错愕的看向阿娇,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阿娇平时不是最心疼女儿的吗?怎么今天竟然这么轻易的就同意送宝贝女儿去边郡那个环境艰苦的地方?

刘璃会心一笑,她就知道,在这个时代最懂自己的永远是阿娇!

面对刘彻不理解的目光,阿娇淡淡的留下一句:“孩子长大了,她可以自己作决定了。”

刘彻:“……”

阿娇将刘彻的反应收进眼底,唇角缓缓勾了起来,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刘彻你变了,你变得心软了,恐怕连你自己都没发现吧。

**

刘璃说是要去朔方城,当然也不是立刻就过去的,毕竟如今迁徙的百姓都还没动身呢。

被选中迁徙的老百姓现在情绪很大,要先做好百姓的安抚工作,然后等全部人员动身出发之后,刘璃再行动也不迟。

按照现在的进程来看,差不多就要到来年开春的时候了,所以刘璃也不着急,她有很多时间来为之后的基建生活作准备。

安抚这些被迫迁徙的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汉第一营销号写手司马相如站出来,先写一篇文章出来,煽动一下百姓的情绪,然后再告诉百姓们,朔方郡和五原郡这两个地方对于大汉江山的重要性。

关中地区的百姓们虽然安居乐业的时间久了,但是他们对于匈奴人的仇恨却并不会消散,所以只要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将百姓的情绪带动起来,那民怨自然就消失了。

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文章很快便送来了未央宫,刘彻看完文章之后,啧啧称赞道:“司马相如的文笔一如既往的华丽雅致又振奋人心啊。”

刘璃捧着这篇《告关中父老》读了一遍,借助系统的翻译,明白了这篇文章的大意。

司马相如倒也挺会以古喻今的,他在文章中贬低了秦二世的残暴,然后又对当今天子大夸特夸了一番。还说秦始皇都没做到将匈奴人打败,但是我们当今天子做到了。

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随后他又开始提出了朔方郡以及修筑长城的重要性,只有将长城修筑好,将朔方郡建设好才能有效的抵御匈奴人,才可以保护大汉长安的安全以及所有大汉百姓的安全。

被选中迁徙去建设边郡的百姓,都是守卫大汉江山的功臣。

这篇文章被安排传到了各地郡守那边,由郡守带人鼓动所属郡县的居民,将其中的道理说清楚。去朔方郡和五原郡建城,修筑长城,并非是一个苦差事,而是为了守卫大汉的国土,是为了抵御匈奴人!

等这些百姓差不多开始动摇的时候,朝廷又放出了消息,大汉的嫡长公主,建陵公主也会前去朔方郡,帮助众人一起建造起这座戍边之城。

百姓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哗然一片。怎么也没想到皇家的公主,竟然要和百姓们一起去边郡。

而且这个公主还不是别人,那可是建陵公主啊!

这几年来,建陵公主在民间的声望其实已经超过了如今的天子。百姓们知道,冬日穿的羽绒服,夏日吃的西瓜,甚至还有田里种的蔬菜等等一些东西,都是出自建陵公主之手。

建陵公主是天女,是天神在人间的化身。

所有百姓们都愿意相信,如果有建陵公主一起去朔方边郡的话,那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百姓中甚至还有不少建陵公主的拥护者,主动向本地的郡守提出,想要迁徙去朔方郡和公主一起保家卫国!

等第二天刘璃去太学院的时候,身边的同学朋友几乎都知道她即将要去边郡的事情了。

先跑过来关心她的是卫燕儿和韩妧两位姐姐,两人一左一右将她夹在中间。韩妧纤眉紧蹙:“阿璃,就算陛下为了安抚民心,也不能让你去边郡那种苦寒的地方呀。”

卫燕儿也连忙点头,表达了对韩妧话的认同,眼睛中写满了对刘璃未来处境的担忧。

韩妧又道:“阿璃,陛下平日最宠爱你了,你不如和陛下撒个娇,陛下一定舍不得将你送去那种苦寒之地。”

“是呀,阿璃你贵为公主,怎么能去那样的地方呢?”卫燕儿跟着说。

刘璃有些无奈的看着她们,伸手抓住她们的手:“两位姐姐,你们想太多了,并不是父皇要送我去朔方郡,是我主动和父皇提出来的,是我自愿要去的。”

两人听刘璃这么说,轻轻的惊呼了一声:“呀?”

韩妧更加不理解了:“你自愿要去?为什么呀?”阿璃可是公主欸,怎么会如此想不开,要去边郡?

刘璃抿了抿唇开口说道:“司马中郎的那篇告书你们看了吗?”

韩妧点点头:“长安城的百姓都已人人传诵了,中郎将的词赋果然无人能及。”

“姐姐既然看过,那也一定知道朔方和五原两地对大汉的重要性。我想去朔方,就是想帮上一点忙,为咱们大汉加固这一道屏障。”

韩妧看着眼前比自己小了五岁的小姑娘,却感觉她的周围好像在发光,眼前的阿璃是如此的高大。

一个九岁的女孩能去帮到什么忙呢?但是韩妧莫名的相信,如果这个九岁的女孩是阿璃的话,就一定可以帮上忙。

“阿璃,你好厉害。”韩妧真心的夸奖道:“大汉有你这样的公主,真好。”

卫燕儿也跟着点了点头:“是啊。”

刘璃被她们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连忙道:“你们也很好啊。”

送走了韩妧和卫燕儿,桑迁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他走到刘璃面前歪头盯着她看了好一会,看得刘璃一脸莫名其妙。

“你有事?”刘璃开口问他。

他这才站直了身子,撇唇道:“我是想看看你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放着好好的公主不当,跑去朔方那连个鬼影都没有的地方去建城。”

“那你看出我哪根筋搭错了吗,桑哥哥?”刘璃没好气道。

桑迁啧了一声,摇头道:“我若是能看出来,就不会来找你了。”

“找我做什么?”

“本来是想劝劝你别去的。”

刘璃嗤了一声:“那你打算怎么劝我?”

桑迁:“现在不想劝了,因为我知道,不管我怎么说你都会去的。”他向来直白又爱贫,这个时候还不忘记贫一下。

刘璃侧眸看了他两眼,笑着问道:“你今年也有十二岁了吧?”

他颔首:“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