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2 / 2)

浮华梦影 张霓 3856 字 5个月前

“隔着太平洋呢,怎么管?”秦复有些没好气,“也就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两句再寄点生活费,可是老人家需要的又不是这些。”

苏晓叹息。

他们离开了天封塔。

出得天封塔,秦复与苏晓一行先是驾车绕到古日湖遗址看了看,再往北走。没用多久,他们便到了广仁街。广仁街路面狭窄,秦复让徐斌将车子停在巷子口的孝闻街边,接着与苏晓步行进入广仁街,徐斌与保镖们跟在后面。

广仁街是一条老街巷,东起大桥街,西至孝闻街,全长四百多米。路面宽二至四米,道路两边种植着高大的梧桐树,为这条街巷洒下翠绿的浓荫。金风吹来,带来阵阵清凉。

秦复牵着苏晓的手,边走边介绍:“广仁街原名白衣寺跟,这里原来有座白衣寺,始建于后唐,至今有一千来年的历史了。民国时期,弦一法师曾在白衣寺停留过两次,与寺中的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朝夕论道。”

苏晓问:“如今白衣寺还在吗?”

秦复停下脚步,指着路北边围墙内一处破旧的大殿说:“在的,就是这里。可惜只剩下一座大殿和两侧厢房。大殿曾经做过扑克厂的仓库,但是现在都荒废了。”

苏晓惋惜地说:“如此历史显赫的寺庙,若能重新修缮再燃香火,那该多好啊!”

“……是啊。”秦复摸摸她的头,继续走路。

很快,他们来到许氏夫妇的老宅。

许氏夫妇老宅的左边是黑瓦白墙的老平房,右边是一栋灰色的两层水泥瓦房,都在梧桐树的覆盖之下。许氏夫妇老宅的大门便凹在这两组建筑之中,离路边有十来米的距离。老宅大门门面很窄,不过两三米宽,墙面是灰白色。大门是蓝绿色的铁门,门头黑瓦飞檐,典型的江南风格。因此即便破旧,也仍然有着一种神韵美。

许氏夫妇早已等候在大门前。只见两位老人家虽然白发苍苍,但是面色红润,身姿挺拔。许老先生个子颇高,穿着白衬衣灰色长裤,戴着眼镜。许老太太个子娇小,穿着深紫色印花上衣,黑色阔腿裤,头发挽成一个髻。

秦复分别与两位老人家拥抱,“许叔叔,许阿姨,好久不见。现在才带晓晓来见你们,真是不好意思。”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许老太太笑得十分慈爱。

秦复揽过苏晓,跟老人家介绍了一下。

正如他之前所说,许氏夫妇见到苏晓十分欢喜。

“听说你是南京人呢!”许老太太拉着苏晓的手不放,“果然是金陵女子,长得真好。”

“许老太太,您过奖了。”苏晓脸红了。

许老先生笑着说:“老太婆,快让他们进屋呀!”

“是是是。”许老太太恍然大悟,“看看,我高兴得什么都忘了!”

她赶忙拉着苏晓进屋,秦复和许老先生跟在她们后面。

徐斌和保镖不进屋,而是守在大门口。

进屋之后,苏晓发现这处平房虽然简陋,但是收拾得十分整洁,完全不像一般老人住的房子那般不讲究。平房后头有一个小院子,种着不少植物。

苏晓看到这个院子,眼睛都亮了。

许老太太笑着说:“晓晓,你先试试鞋子,完事了我再带你参观这个小院。”

“她呀,一看到花花草草就走不动道。”秦复拉着苏晓坐下,“乖,先试试鞋子,看看合不合脚。”

许老先生把鞋子取来了。

这是两双麻编工艺鞋,而且都是细带凉鞋。一双是米色底白色鞋面,平跟。一双是浅米色底黑色鞋面,约莫五厘米的坡跟。这两双鞋样式简单,但又不失时髦。

苏晓小心地穿上鞋子。果然很合脚,试着走两步,非常舒适。她惊喜不已,“这是我穿过最舒服的鞋子了!简直就是庄子说的:忘足,履之适也。”

许老先生乐开了花,笑着说:“以前这种鞋子有名字的,叫生风,取步履生风之意。我看,晓晓的忘足境界更高一些呢!”

秦复颌首,“暇意。”

这是宁波话,就是很好的意思。

眼尖的许老太太指着鞋子说:“老许,那里是不是还有一截线头?”

许老先生一看,“还真是,稍等下,我去拿剪子来。”

邪门的是,他怎么也找不到那把惯用的剪子。

苏晓指着旁边的一个五屉柜说:“许老先生,您的剪子在那柜子底下。”

秦复马上走过去推开那柜子。

果然,剪子在那里。

许老先生惊掉下巴,“晓晓,你是怎么知道的?”

苏晓笑了,“我乱猜的。”

“晓晓的直觉很灵。”秦复将剪子交给许老先生,“我一点不敢欺瞒她。”

许老太太白他一眼,“你这臭脾气就算了吧,肯定没少欺负她。”

苏晓忙说:“他没有啦!”

秦复得意地笑了。

许老先生也笑了,接着小心翼翼地处理鞋子上的线头。

趁这个功夫,许老太太领着苏晓到后院参观。

后院不大,也就二十平米,养着不少兰花和茶花。和所有中国人的院子一样,这里也少不了盆栽的蔬菜,比如香葱,胡萝卜,西红柿和茄子等等。

苏晓看得津津有味,还用手机拍下照片。

许老太太笑着说:“一个破院子,你还当个宝贝似地瞧得那么仔细。”

“我觉得很有意思呢。”苏晓抚摸着那还没有变红的西红柿,“同一种植物,由不同的主人种出来,感觉完全不同。”

许老太太打量着她,“你这个孩子,是有些灵性在身上的。”

苏晓失笑,“没有这回事,您别听秦复胡说。”

“我活到这个岁数,不会看错的。”许老太太自有道理,“你自己想想,很多事情,是否就像能预知似的?”

苏晓忙说:“没有这么厉害啦,我只是对某些事情的感觉准一些。”

“有些人确实有这种能力,这是科学解释不了的。”许老太太看着眼前的小辈,“我想说的是,晓晓,这种能力未必是好事。所谓天机不可泄露,你要懂得装糊涂。”

“许阿姨,我知道了。”

“秦复平时没有让你帮他判断什么吧?”

“没有,反而总是叫我不要多想。”

“他很疼爱你。”许老太太轻轻颌首,“不得不说,这小子真是命好。”

苏晓好奇地问:“许阿姨,你们与他相识很多年了吗?”

“从他小时候就认识啦!”许老太太慈爱地笑了,“他从小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孩子。长得漂亮不说,而且非常聪明,钢琴弹得很好,家境也殷实。从小到大,不知道有多少姑娘喜欢他呢!”

“可以想象。”苏晓笑得温柔。

“他现在也很有魅力,很迷人。”许老太太如赞亲儿子般,“多了些许皱纹与白发,反而更有气质了。不得不说,老天爷真是优待一些人。”

苏晓不禁莞尔,“你们很喜欢他,他也很尊敬你们。”

“他呀,比我们的儿子做得都好呢!”许老太太抱怨起来,“你看看我们那个儿子,移民就移民吧,还总找借口不回国,我真是白生他了!”

苏晓俏皮地说:“有你们看守家园,他才能到海外开疆拓土呀!”

“他哪有这个本事哦!”可是笑得非常开怀。

苏晓也开心地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怎么抱怨都行,别人是一句歹话也讲不得的。身为人母的她,深谙这个朴素的道理。

这时候,许老先生进后院来了。他招招手说:“老太婆,秦复要走了,你快把晓晓还给他啦!”

许老太太悄悄对苏晓说:“阿姨说的话,你可要记牢啦。”

苏晓点点头,“许阿姨,我会的。”

回到前厅时,秦复正等着,他手中拎着装鞋的袋子。

许老太太拍拍他的肩,“下次过来,记得带上天爱啦!我只看过她的照片,可把我馋死了。你这阿囡长得葛好,我真想抱抱她!”

秦复忙说:“我会的,您尽管放心。”

许老先生也十分期待。

许老太太依依不舍地和苏晓说了几句话,这才和许老先生一道将她和秦复送上车。返程时,秦复亲自驾车载苏晓,徐斌和保镖驾车跟在后面。许氏夫妇站在广仁街的巷子口,目送他们远去。

车上,苏晓想着许老太太的话:“天机不可泄露,你要懂得装糊涂。”

这些道理,苏晓不是不懂。可她不是木头人,有些事情她不可能无动于衷。如果有一天,她必须在天机与人情之间做选择,会是什么后果?

秦复说话了:“你就是知道剪子在柜子底下,不是猜的。”

苏晓一愣,“……是的。”

“答应我,以后这种事情,知道了也不能说。”

“我不忍心看到许老先生着急。”

“再急也不能说。”

苏晓敲他胳膊,“铁石心肠!”

秦复握住她的拳头揣进怀里,“做人自私一点没关系的。”

苏晓焉能不懂他的心意?她看着那染着岁月风霜但仍然英俊的面庞,以及被夕阳照耀得闪闪发光的花白两鬓,不知怎的,她生出一个恶作剧的想法来。

秦复不疑有它,仍旧专心驾车。

苏晓隔着衬衣,有一下没一下地挠着秦复的胸膛。秦复有很好的运动习惯,再加上先天条件优越,所以身材保持得非常好。于是她就瞎折腾,不亦乐乎。

秦复警告她:“晓晓,别太过分了,我正在开车呢!”

“谁让你偷偷安排我见朋友?”她还有理了,“谁让你悄悄给我做鞋子?”

“真是把你给惯坏了!”

“是的呢,都是你的责任,都怪你。”

“真是无法无天了,回去我一定要跟你算帐。”

“我现在求饶来得及吗?”

“你想得美。”

“如此,我只能变本加厉了。”

“……可恶的小丫头!”

两个人在说笑中游完了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