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三人坐下来开始商量订婚该请哪些亲戚,男女方的亲戚一起请,得准备几桌。杨兰花还要两个儿子一笔一笔算清楚,她得知道要找人借多少钱。
蒋进说,反正他们对女方家有多少亲戚了如指掌,到时候请客就帮女方把所有亲戚都请过来,由男方跑路,女方啥都不需要管。
杨兰花见儿子这么上心,自然也不会拦着。最后母子三人一合计,其实也要不了多少钱,因为算来算去,两方所有亲戚加起来也就摆个十二桌。
对于盘山村这样的山沟沟来说,订婚本就不需要花什么钱,也没有多少钱可花。
按惯例,每桌八个菜足矣,六个素两个荤。素菜的话,自家和亲戚能帮忙凑出来,也就是肉和酒、喜糖要些钱。
蒋进算了算,说:“二十八块钱足够了,我身上还有个三十五块,不用借,还能留几块给蒋兵开学用。”
蒋兵听得有些匪夷所思,“哥,你工资一个月才三十五,前几个月还在还债,身上咋还有那么些钱?”
蒋进确实是个不乱花钱还特会攒钱的人。
工资一个月三十五,他自己花不了几个钱,除了给弟弟、小晚一些零花钱,给他们买些吃食,以及给他妈妈买药,剩下的钱他都攒了起来。
他平时穿衣服很爱惜,虽然总是那么几件,但他勤洗勤换,折叠也挺讲究,一点儿都不费衣服。
杨兰花心疼儿子,“进啊,你现在好歹也是国家干部了,吃穿方面可不能太省。”
“妈,我没省,本来就不需要花几个钱嘛。”
“哥,你咋花钱比我一个学生还少?”他实在是有些不明白。
蒋进白他一眼,“你是都花在吃上了,你忒能吃。再说了,你吃食堂比我吃食堂可贵多了。你那一个素菜一毛钱一份,荤菜两三毛钱一份,我食堂一个月交六块钱管够。”
“兵啊,听到没,当上国家干部就是强,吃饭单位都能给省一大半的钱。听说城里的厂子就不行,食堂饭菜跟外面的价钱差不多,一点优待都没有。”
“妈,我知道你想说啥,我会考上好大学,努力当个国家干部的,保证能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还只需每个月交六块钱给食堂就管够。”
母子仨一同笑了起来,接下来杨兰花给两个儿子分工,谁跑腿去请哪些亲戚,啥时候去买酒和肉,请哪家婶子来当大厨。
*
吴瑞秀在这里也忙了起来,一家子要去娘家,还要拿上蒋家送来的喜布,因为要顺路带上顾小晚去镇里敲一位裁缝家的门,得赶做一件订婚外套出来。
顾小晚死活不去,“嫂子,我不去,人家要过年、要招待客人,哪有空给我做订婚的衣服?”
“可蒋家都把喜布送来了,一看就是他妈妈年前准备好了的,这颜色鲜艳得很,不穿也不像呀,难道你要穿这一身订婚?”
“你不是说了吗,订婚就是亲戚们坐一起吃个饭,我穿啥都行。”顾小晚直接躲进了屋,如何都不肯去。
吴瑞秀也懒得管了,“娃儿他爹,咱们先回我娘家。”
走在回娘家的路上,顾小华说:“小晚不想做新衣服也行,那喜布就留着做嫁衣。要我说,这大过年的裁缝估计也没空。”
吴瑞秀点头道:“只能这么办了,她那件花棉袄、花棉裤也还时兴,订婚就让她穿那身吧。只要乡里乡亲别以为我小气,说我故意留着喜布不给小晚做新衣裳就行!”
转眼就到了初六,顾小晚简直欲哭无泪,因为吴瑞秀要她穿那身花棉袄、棉裤订婚。
她不肯穿,吴瑞秀就怪她初二不肯和她一起去找裁缝。
姑嫂俩一直在那儿僵持着,顾小华可等不及了,他想赶紧去蒋进坐上座呢。
“小晚,你这是咋的,好好的日子咋就不能听你嫂子一回,非要犟咧?”
顾小晚那是死活不肯穿呀,“这棉袄我是打算在家烤火穿的,我可不要穿得像个花姑娘订婚!”
她哥只好劝吴瑞秀,“你就由着小晚吧,她爱穿啥就穿啥!”
吴瑞秀将脸拉得老长,“你还不知道吗,待会儿那些人又说是我小气,不舍得给小晚做新衣服!”
“这有啥好担心的,等会儿饭桌上你就直接说小晚自己不肯穿不就得了?”顾小华可懒得听这对姑嫂在这儿纠缠不清。
吴瑞秀瞪顾小华一眼,又瞥顾小晚一眼,她自个儿进屋换了身好些的衣裳,然后把三个娃喊过来。
“慧慧,我给你梳个头,乱得跟个小疯子一样。小晚,你给云云梳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