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进点头,“当真,这哪能骗人咧,以后你们去古丽镇可以来找我,我带你们好好转一转。”
结果一位叔叔说:“古丽镇?听都没听说过。镇子里有啥好转的,不是山就是水的。”
“大学生也不过如此嘛。”一位伯伯也在一旁嘀咕着。
“喜强还能进沽县中学当老师咧,好歹是县城,你咋混得还不如喜强?”
旁边有人插话道:“喜强是去沽县中学实习,还没分配咧。”
这么一来,大家就都散了。蒋兵瞧着直发笑,“哥,你瞧见了没,听说你被派到镇子里去了,一个个都没正眼瞧你了。”
蒋进无所谓地哼了哼,“人之常情嘛。”
这边的顾小华带着儿子顾阳从祠堂里回来却是眉飞色舞的。他把祭祀盆端到吴瑞秀面前,“瑞秀,赶紧热热,咱家得抢先放爆竹吃年夜饭,别落人后了。”
吴瑞秀可瞧见顾小华那得意的模样了,“咋的,今天在祠堂长脸了?”
“可不是,咱祭祀盆里的肉最多!咱家新厨房也马上要起了!听说年后就分田到户,按人口来分,也按年龄来分,咱家可不吃亏,三个大人三个小孩子,能分得三亩多田、六亩多地呢!”
吴瑞秀这一听也来劲了,“咋能分那么多?”
“刚出生的娃儿和十二岁以下的娃娃分得一样多!咱家虽人口多,但娃儿小吃得少,到时能肯定能省下少粮,卖个好价钱!”
忽然,吴瑞秀又发起愁来,“这么多田和地,咱家能干得过来吗?”
“能!年后咱俩一起下地干活呗。慧慧带着云云、阳阳就在田梗上玩,咱干活时多瞧几眼,没事的。”
吴瑞秀想到慧慧也六岁多了,云儿也快五岁,姐妹俩一起带着快两岁的阳阳玩,应该没问题。大人在旁边干活也能照应着娃儿,估计那时候好些人家都得这样带娃儿下地。
想到有自家的田和地,往后好好干,收成都是自家的,吴瑞秀也不由得咧起嘴笑起来,“咱家这日子总算是有点盼头。小晚,快来加把火!”
顾小华却道:“她正在教慧慧云云认咧。阳阳,你也过去找小姑。”
阳阳蹦蹦跳跳找小姑去了,顾小华坐到灶下烧火,然后小声地说:“刚才在祠堂里,不知多少人眼红咱家咧!”
吴瑞秀边切熟肉边问:“眼红咱家啥?”
“听喜强说小晚成绩好,准能考上好大学,说小晚怕是咱盘山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咧。他们也都知道蒋进与小晚和好的事,昨儿个下午不少人看见他们俩一起下的拖拉机,小晚还穿着蒋进的棉袄。你可没见着,村里这些人个个眼红得不行!”
吴瑞秀偷笑着,自家要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还不需要自家掏钱,关键是将来三个娃儿能靠得上小姑和姑父。
“你小声点儿说,别叫小晚听见了,她要听见可傲气了。”
顾小华压低声音笑着。
没一会儿,年夜饭上桌了。一盘豆腐烧肉、一盘干豆角炖肉,再一盘花生米和一盘大包菜,中间放着一大碗鸡蛋汤。
“哇,好多菜呀,好香啊!”顾慧不禁感叹道。
顾云跟着嗲声嗲气地说:“哇,还有肉肉和蛋蛋!”
阳阳也爬上了凳子,“小姑,我要吃,我要吃肉肉!蛋蛋!”
虽然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五道菜,但对于顾家来说,可谓是一年里最丰富的晚餐了。顾小晚看着这四菜一汤也颇有胃口,吴瑞秀别的方面不说,这厨艺还是没话说的。
蒋进这边也正在吃年夜饭。杨兰花眼神不太好,油灯又不够亮堂,两个儿子在灶上灶下忙着,让他们的妈妈坐在旁边聊天。
家里就三口人,做了三菜一汤。干豆角炖肉、干鱼儿炒辣椒壳、干笋烧肉和一大碗鸡蛋汤。
蒋进在家门口放了串小爆竹,然后母子仨围桌而坐。
杨兰花瞧了瞧两个儿子,说:“进啊,你现在吃公家粮,分不了田地,咱家就我和你弟两人能分,只有两亩田和四分地。公社里还说,来年你弟要是考大学,年底还得调走一亩田和两分地。”
蒋进听了倒挺高兴,“妈,你身体不好,再多田地也干不完呀。你干个一亩田两分地不正好吗,既够吃又不累。”
杨兰花看了看一旁大口吃饭啥事都不知道操心的小儿子,还是挺犯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