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秋天总是来得猝不及防,一场夜雨过后,教研室窗外的银杏树就落了半地金黄。
童凤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房间,怀里抱着一摞厚厚的作业,那是她刚刚批改完的。她身上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衬衫的袖口被整齐地挽到了小臂处,露出了一段白皙如雪的手腕,那手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散发着淡淡的光泽。
“杨老师,这是上周的习题册。”她把作业放在我桌上,声音轻快得像带着笑意。
我缓缓地抬起头,目光落在她身上,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倒流。半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时的她刚刚踏入我们的教研室,就像一颗初升的太阳,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她和郭忠一同从南方那所着名的大学毕业,两个年轻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事业的热情,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郭忠的家位于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那里有碧波荡漾的湖泊、古色古香的小桥和白墙黑瓦的建筑。然而,爱情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家乡的舒适与安逸,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沈阳的电力公司工作。
当被问及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时,郭忠深情地说:“她在哪,家就在哪。”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情和坚定。对他来说,童凤不仅仅是他的恋人,更是他生活中的全部。只要能和她在一起,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觉得那就是家。
这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勇气令人钦佩,也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郭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爱无敌,他愿意为了童凤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困难。在他心中,童凤的存在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她就是他的家,是他心灵的归宿。
他们确实宛如一对璧人,站在一起时,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他们而闪耀。郭忠身高一米八,身材高挑修长,无论穿上什么衣服,都像是经过了精心打理一般,显得格外整洁利落。他那白净的面庞上,总是洋溢着温和的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
每当郭忠来接童凤下班时,他总会提前到达,然后静静地站在楼下的银杏树下,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他的手中,要么提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那浓郁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要么是一袋刚出炉的板栗,那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童凤像一只害羞的小鹿,从窗户里瞥见他后,双颊瞬间泛起如晚霞般的红晕,然后与我匆匆道别,脚步似那轻盈的蝴蝶,欢快地飘下楼去。那些日子,教研室里仿佛弥漫着一股甜甜的气息,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变化是从那次中学同学聚会后开始的,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童凤回来时并没有过多地提及聚会的细节,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遇到了以前的同学吴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了解到这个吴明并非等闲之辈。原来,他竟然是市里一位大领导的儿子,而且在一家国企担任科长一职。这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这样的背景和职位在我们这个小学校并不常见。
当我终于有机会见到吴明本人时,发现他的个子并不高,但却给人一种精明干练的感觉。他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种自信和果断,让人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最先消失的,是童凤那辆半旧的自行车。那辆车曾陪伴她度过无数个校园时光,见证了她的青春岁月。
曾经,她总是骑着这辆自行车,穿梭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车筐里偶尔还会放着郭忠送的鲜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时候的她,笑容灿烂,宛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教研室楼下,开始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每天,吴明都会准时出现在车里,摇下车窗,朝着楼上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阳光,温暖而迷人。
童凤的生活,也因此渐渐被改变。她不再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奔波,而是坐上了那辆黑色轿车,与吴明一同驶向未知的远方。
童凤开始乘坐吴明那辆如同黑色闪电般的轿车上下班。清晨,这辆黑色轿车宛如一位忠诚的骑士,将她护送到教学楼下,吴明有时会如绅士般下车,替她轻轻打开车门,手中拎着那包装精致得如艺术品般的早餐;傍晚,车又会像一位准时赴约的老友,静静地等在原地,童凤走过去时,脸上带着一种如云雾般让人难以捉摸的复杂神情。
郭忠还是会来,他像往常一样,静静地站在那棵高大的银杏树下,仿佛那是他唯一的依靠。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他手中的奶茶常常凉透了,却仍然没有送出去。
他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淡去,被一种无法掩饰的失落所取代。那笑容曾经是那么灿烂,如今却只剩下一丝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