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后,财务总监问:“预算怎么算?”
林晚说:“首期拨款不超过年度研发经费的百分之五,人员从各部门抽调,不影响主线工作。”
又过了十分钟,会议记录员开始整理纪要。
散会后,几个高管留下讨论细节。林晚站在窗边接了个电话,是法务部确认合同条款。挂断后,她看见陈副总裁在门口停下,看了她一眼,转身走了。
中午十二点十七分,她回到工位。
苏悦发来一条消息:“会上怎么样?”
她回:“方案通过了,成立了项目组。”
“他们没为难你?”
“有一点。”林晚打字,“但问题不大。”
放下手机,她打开邮箱,把刚才会议的所有附件归档。新文件夹命名为“新领域探索”,权限设为仅限项目成员访问。
下午三点,她召集第一批入选的员工开会。五个人,都是年轻骨干。她只说了两件事:第一,保密;第二,进度每周汇报一次,直接对她负责。
四点半,她收到研究部补交的数据包。打开看了五分钟,发现有个模型参数错了。她批注后退回,要求明天上午重新提交。
五点四十分,最后一场协调会结束。
她坐在空会议室里,把所有签字文件整理好。窗外天色变暗,云都的高楼亮起灯。她把档案放进保险柜,锁上。
起身时,顺手关了灯。
电梯下行期间,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封工作邮件,技术部反馈系统接口准备就绪。
她点开回复,写完发送。
屏幕黑下去前,最后显示的时间是十八点二十二分。
第二天早上七点五十分,她再次走进办公室。桌上放着一杯热咖啡,是助理送来的。她没喝,先打开电脑,检查昨晚系统自动跑出的新数据。
曲线符合预期。
她打开白板,写下三个关键词:社区、载体、转化路径。
然后拿起笔,在中间画了一条线。
左边写“旧模式”,右边写“新逻辑”。
刚写下第一个要点,手机响了。是项目组成员来电,说合作方临时提出要调整对接流程。
她接听后说了两句,语气平稳。
挂电话时,她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这个动作只有苏悦见过——每次遇到阻力,林晚都会这样,像是在数节奏,又像在等某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