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事业反思,思考发展方向(2 / 2)

林晚站在白板前,没拿稿子,也没看屏幕。她说:“今晚不讲成绩,也不谈考核。我想知道,你们觉得我们还能做什么?”

没人立刻说话。有人低头看笔记,有人抬头等别人先开口。

林晚继续说:“我知道很多项目都压在手上,大家都很忙。但忙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做的事,五年后还有没有意义?”

会议室更安静了。

过了几秒,坐在角落的一个实习生举起手。林晚点头示意,他说:“我觉得……我们在数据建模上有很强的基础。如果能把这套方法用在城市管理上,比如交通调度或者能源分配,可能会有新机会。”

旁边一位技术员接话:“但这类项目政府主导性强,我们进不去。”

“不一定非要直接参与。”实习生赶紧补充,“我们可以做底层算法支持,或者提供模拟系统。”

有人点头,也有人皱眉。讨论慢慢热了起来。

苏悦这时开口:“除了技术方向,我觉得用户层面也有空间。我们现在做产品,更多考虑功能实现,但很少关注使用者的情感体验。比如老年人操作界面时的焦虑,或者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这些经常被忽略。”

林晚记下这句话,在本子上划了重点。

又有几个人发言。有人说应该拓展海外市场,有人建议加强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意见不一致,甚至有些冲突,但没有人敷衍。

林晚一直听着,偶尔追问一句,但从不打断。她发现,当真正让人开口时,沉默不代表无话可说,而是习惯了不说。

九点十五分,讨论进入尾声。林晚合上笔记本,说:“今天没有结论,也不需要马上出方案。但我希望大家回去后,继续想这个问题——我们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团队?”

散会后,大部分人陆续离开。苏悦收拾东西时问:“你打算怎么办?”

“先整理今晚的内容。”林晚说,“然后下周再开一次会,把方向收一收。”

苏悦看了她一眼:“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哪样?”

“以前你总是先定目标,再让人执行。现在……你在等大家自己找到答案。”

林晚没回答。她走到白板前,拿起板擦,慢慢擦掉上面的字迹。粉笔灰落在手边,她轻轻吹了一下。

办公室只剩她一个人。电脑屏幕还亮着,显示着未读消息列表。她没急着处理,而是打开一个新的文档,标题命名为“发展方向初步梳理”。

她敲下第一行字:“优势:数据处理能力成熟,团队稳定性高,过往项目交付记录良好。”

第二行:“痛点:创新动力不足,外部依赖度高,用户参与感弱。”

第三行刚写了个“可”,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自动提醒:今日“心灵洞察之镜”使用次数已达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