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问题修复,科研保障武器(2 / 2)

那人记下指令,转身离开。

林晚坐回位置,目光落在沙盘上。西南片区的绿点已经恢复,东郊和城南的部分区域仍在重启。医疗组正在转运伤员,巡逻队加强了身份核验。

她拿起平板,查看各战区上报的装备状态。已有六个单位完成首批更换,其余正在排队领取修复设备。

“通知前线指挥官。”她对着通讯器说,“新一批反制仪今晚配发到位。使用过程中有任何异常,立即反馈。”

“会不会有人故意不报?”旁边一个年轻研究员小声问。

林晚看他。

他想到之前有队员隐瞒设备发热的情况,结果导致行动中断。他担心这次也会有人怕担责而掩盖问题。

“建立匿名反馈通道。”林晚说,“允许一线人员绕过直属上级,直接向科研组提交故障信息。同时,每台设备加装自动记录模块,运行数据实时上传。”

“这样能抓到问题,但……万一数据被截获呢?”

“加密传输,跳过频率发送。每隔五分钟换一次信道。”

那人点头,低头去改方案。

林晚站起身,走到测试区边缘。一台刚修好的反制仪放在桌上,外壳还没合上。她伸手碰了碰散热片,温度正常。

外面传来脚步声,一名技术员抱着一堆电路板进来。“第二批零件到了,都是从原型机拆的,还能用。”

“分三组同时作业。”林晚说,“今晚必须完成三十台的改装量。”

“人力可能不够。”

“叫上实习生,只要会焊的都上。”

那人应声而去。

林晚看了眼时间,距离上次脉冲攻击已过去两个小时。敌人没有再动手,说明他们也在等待,观察联盟的应对速度。

她不能让他们等太久。

“把修复流程录下来。”她对摄像人员说,“剪成教学视频,发给各战区技术员。让他们边学边修,加快进度。”

“要不要加字幕?”

“要。步骤写清楚,别省略任何细节。”

视频录制很快开始。一名资深工程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从拆壳到烧录再到测试,全程无剪辑。

林晚看了一会儿,确认内容准确,才让团队上传到内部网络。

这时,远程监测节点终于搭建完成。屏幕显示,废弃化工厂方向的高频辐射仍在持续,且每隔十二分钟有一次小幅增强,像是某种定时校准。

“果然是活的。”她低声说。

她立刻接通前线待命组。“电源车准备好了吗?”

“已在集合点待命。”

“等我命令。”

她没有马上行动。敌人的发射阵列埋在地下,贸然突袭可能触发自毁程序。而且,那辆黑色厢式货车还没找到。

她调出城市道路监控,重新筛查可疑车辆。系统标记出一辆右尾灯破损的物流车,最后一次出现在城北隧道出口,之后信号消失。

“查它的燃油补给记录。”她说,“这种车跑长途,一定加过油。”

技术人员迅速调取周边加油站数据。果然,三小时前,同一车牌在郊区某民营油站有过交易记录。付款方式是现金,司机戴帽子,看不清脸。

但摄像头拍到了下车时的一个动作——他左手扶门框,右手拎包,走路有点跛。

林晚放大画面。那人的右鞋底沾着泥,颜色偏深,像是从湿地走过。

她立刻对比地图。城北一带符合湿地特征的,只有老河道沿岸的施工围挡区。

“通知特种小队。”她站起身,“重点排查河道附近的废弃建筑。特别是那些有临时供电痕迹的地方。”

命令刚下,测试区传来提示音。第三批修复武器通过终检,共计十二台。

林晚走过去,亲手打开其中一台的记录模块,确认数据上传成功。

她正要把设备编号录入总表,突然发现某一列数值有轻微跳动。不是故障,而是接收灵敏度在周期性波动。

她皱眉,把数据导出来单独分析。

三分钟后,她抬起头,看向正在调试设备的技术员。

“你们改滤波算法的时候,有没有调整过增益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