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供应稳定,科研确保量产(1 / 2)

林晚推开实验室的门,手里拿着刚打印出来的数据单。监控屏上,生产线的运行曲线已经趋于平稳,绿色指示灯一排排亮起。她走到主控台前,把单子递给等候的技术主管。

“第一批材料检测结果出来了。”她说。

主管接过纸张快速扫了一眼,眉头微皱。“参数有轻微波动,虽然在允许范围内,但连续三批都偏上限。”

林晚没说话,盯着对方的眼睛看了两秒。视野里瞬间闪过一些片段——主管脑子里反复回放着测试流程,担心被质疑判断失误,但内心确认这批料能用。她收回目光,点了下头。

“放行投产。”

旁边一名工程师立刻记录指令。有人小声问:“要不要再做一轮复检?”

“时间不够。”林晚说,“分三批投料验证,每批间隔二十分钟,同步启动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当场停线,不等报告。”

会议只有五分钟。散会后,她留在原地,看技术人员开始操作。传送带缓缓启动,原料箱被逐一送入加工区。她打开平板,调出设备健康状态表。十几台核心模块里,六台显示黄色预警,提示需要维护。

她拨通后勤组电话:“合成仪冷却系统的备用件,最快多久能到?”

“现在调车的话,六小时。”

“启用应急通道,压缩到两小时内。”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才应下来。这种调配权限平时很少动用,一旦使用就会触发系统记录。但她没解释,直接挂了。

回到监控区,她坐在操作员身后的位置。屏幕上的温度曲线突然抖了一下,警报音响起。现场人员迅速反应,确认是第三号合成仪出现冷却液泄漏。

维修小组马上到位。拆开外壳检查后,一人低声汇报:“主阀密封圈老化,必须更换。”

林晚看着进度条,预计修复时间一百三十分钟。如果拖太久,后续工序都会被压住。

她起身走到工作台边,翻出零件编号,重新发了一遍加急令。然后回来坐下,继续盯着屏幕。

维修进行到一半时,她注意到其中一个操作员动作变慢。那人额头出汗,手在工具之间来回移动却迟迟不下手。她靠近几步,目光对上对方眼睛。

短暂的一瞬,她看到对方脑子里全是昨晚加班的画面,身体撑不住了,怕弄错步骤担责。她转身叫来另一名技术员:“你接替他。”

那人愣了一下,很快明白过来,点头换岗。被替换的人松了口气,退到角落喝水。

修复进度重新加快。一百一十分钟时,新零件安装完毕。系统自检通过,冷却液压力恢复正常。主控台弹出“运行准备就绪”的提示。

林晚按了下通讯键:“重启产线。”

机器低鸣声再次响起。第一枚核心组件从装配口滑出,落在传送带上。质检仪器自动扫描,绿灯亮起。

她拿起那份量产清单,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今日目标产量:十二套完整单元。按照当前节奏,这个数字可以完成。

有人递来一杯水。她摇头拒绝,把清单折好放进衣兜。

“现在有人提超负荷生产。”一个声音从旁边传来。是负责流程调度的工程师,“说前期耽误了时间,应该连夜赶工。”

林晚转过身:“你怎么看?”

“我也拿不准。多产几套总没错,可万一质量出问题……”

她没接话,而是走到白板前拿起笔。“我们现在每天稳定产出十二套,七天就是八十四套。原计划储备量是九十套。”她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