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舆论扭转,民众信心大增(1 / 2)

林晚盯着主控屏右下角的温度提示,那一点微弱的闪烁已经消失。她收回视线,手指在终端上滑动,调出全网舆情热力图。红色区域依旧密集,关键词跳动不停——“技术失败”“联盟无能”“城市将毁”。这些话题还在扩散。

她站起身,走向通讯区。市场团队的负责人正在查看数据流,眉头紧锁。

“最新测试结果送到了吗?”林晚问。

对方点头,“刚收到。阻尼模块有效,运行时间延长到四分十九秒,脉冲模型也初步成型。”

“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林晚说,“选三个能公开的节点:模块改装完成、实测倒计时启动、协同压制方案确定。做成简报包,配上动态图解和专家访谈片段。”

“现在发?”那人犹豫了一下,“可公众对技术内容不太敏感,万一……”

“发。”林晚打断,“不是让他们懂原理,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往前走。”

指令下达后十分钟,第一批资讯同步推送至主流平台。电子广告屏开始轮播改装过程的时间轴动画,社区广播插播了科研人员接受采访的录音剪辑。林晚回到主控台,继续监控反馈。

热度曲线起初几乎没有变化。评论区里,质疑声仍占多数。

“又是画饼。”

“上次说快成功,结果呢?”

“他们自己都搞不定,还让我们相信?”

林晚看到这些留言,没有说话。她打开内部通讯,接通市场团队全体频道。

“准备第二波。”她说,“这次不讲技术,讲人。”

五分钟后,一组工作影像截图上线。画面里,科研人员围在控制台前讨论参数,有人趴在桌上短暂休息,有人端着冷掉的餐盒继续记录数据。时间戳显示,这些人连续值守超过三十六小时。

配文只有一句:“他们在进步。”

紧接着,另一条动态发布。标题是《七十二小时》,用时间轴对比三次测试的改进过程。每一段都标注了具体提升幅度,末尾写着:“我们没停。”

网络反应开始松动。转发量缓慢上升。有用户留言:“原来他们真的在改。”还有人说:“至少没放弃。”

林晚看着数据波动,转向坐在角落的一名年轻成员。那人正低头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着键盘边缘。

她走近,目光与对方双眼交汇。一瞬间,对方脑海中的念头浮现出来——怕说错话,怕越描越黑,怕努力白费。

林晚移开视线,开口:“不是话多就有用,是要让人看见希望。”

她走到主控屏前,调出新的传播框架。

“三条线同时推。”她说,“第一,‘他们在进步’,用时间轴展示迭代速度;第二,‘他们没有放弃’,放出更多工作实景;第三,发起#相信云都#话题,鼓励普通人分享自己的守护行动。”

指令传下后,全城联动启动。交通导航语音在播报路况时插入一句:“前方路段由市民志愿巡逻队协管。”地铁站内的广告屏滚动播放居民自发组织夜间巡查的画面。一所中学的学生在操场上摆出“守”字队形,照片被上传后迅速传播。

热搜榜上的风向悄然改变。“#相信云都#”冲进前十。许多家庭开始在阳台点亮灯光,形成一片片连贯的光带。有人拍下视频,配上文字:“我们也在。”

林晚调出舆情地图,红色区域正在收缩,绿色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她点了点屏幕,将实时数据同步至科研与调查部门的共享频道。

这时,市场团队负责人走过来,“下一步怎么走?如果继续这样推,可能会显得太刻意。”

“开会。”林晚说。

几分钟后,几名骨干围拢在会议区。她站在中央,声音平稳。

“接下来的宣传,不说必胜,只说尽责。不提敌人多强,只说我们团结。”

有人记录,有人点头。

“战前,发一封《致全体市民的信》,集体署名。战中,每小时更新一次简报,只讲事实,不加评价。战后,无论结果如何,第一时间公布伤亡和损失,承诺追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