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科研困境,瓶颈亟待突破(2 / 2)

林晚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头痛没有消,反而隐隐扩散到后脑。她知道自己今天用了三次“心灵洞察之镜”,已经超过安全上限。再用一次,可能会暂时失忆,甚至晕倒。

但她不能倒下。

她睁开眼,看到主导工程师正在调试一个新的回路模型。屏幕上,能量流不再是平稳直线,而是呈现出波浪式的推进轨迹。

“这样能避开过热点吗?”她问。

“理论上可以。”他指着几个关键节点,“我把高负载段拆成了三个缓冲区,每个区都有独立散热单元。就算某一段出现峰值,也不会立刻传导到核心。”

“试试看。”林晚说。

程序启动。模拟开始运行。前十五秒一切正常,波形稳定上升。接着,第二缓冲区出现震荡,幅度逐渐加大。

“要炸了。”助理低声说。

就在峰值即将突破临界值时,第三区的调节模块自动激活,吸收了多余能量。波形回落,系统重新进入可控区间。

“成了?”技术员凑近屏幕。

“还不确定。”主导工程师放慢播放速度,“这只是模拟,真实环境下可能不一样。”

“但方向对了。”林晚说。

她站起身,走到观察窗前。窗外是地下三层的测试舱,黑色金属外壳静默矗立。那里放着最新的原型机,等待下一次实测。

“明天做第一次实物验证。”她说,“先用百分之三十功率跑通流程。不要求完整输出,只要确认非线性路径可行。”

“如果还是烧了呢?”助理问。

“那就再改。”林晚说,“改到能为止。”

没有人再提出疑问。他们各自回到岗位,继续调整参数。灯光映在屏幕上,数据不断跳动。

林晚摸了摸太阳穴。疼痛还在,但她已经习惯了。她拿起终端,查看其他两条线路的状态。

“清流”仍在发布信息,舆论场保持稳定。“暗影”已深入据点内部,信号间歇性中断,但未失联。

她放下终端,目光落回实验室。

主导工程师突然叫了一声:“等等,这个频率……”

他放大了一段回收数据,指着其中一串脉冲序列:“这和刚才主机收到的警告信号,节奏很像。”

林晚走近屏幕。那串数字一闪而过,普通人都会当作随机噪声。

但她看清了。

这不是巧合。

对方不仅知道她在看,还在用某种方式传递信息。而这种频率,恰好与他们刚设计出的非线性震荡模式存在共振可能。

她张嘴,正要说话。

主导工程师按下回放键。

同一段信号再次跳出。

这一次,波形末端出现了微小偏移,像是被人刻意改动过一个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