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科研困境,瓶颈亟待突破(1 / 2)

屏幕上的字没有消失。

林晚的手指停在终端边缘,指尖微微发凉。那行字静静躺在主机界面上,像一道无法回避的注视。她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实验室的方向在她脑中浮现。

她站起身,离开指挥台。通道灯光冷白,脚步声被地毯吸走。走廊尽头是科研区入口,门禁闪烁着绿色许可光。她抬手刷卡,门开了。

实验室里弥漫着金属和冷却液的气息。主控台上堆满数据板,几块屏幕同时运行着模拟程序。三名科研人员围在中央工作台前,低头记录参数。没有人抬头。

林晚走到观察窗边停下。进度条还在,但颜色已经变成暗红,代表实验停滞。第七次能量耦合失败了,核心模块烧毁,数据只保留了前四秒。

她闭上眼,太阳穴一阵胀痛。这是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后的反应,比平时更重。但她不能等。她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

第一个是主导工程师,正盯着一组波形图,眉头紧锁。林晚凝视他的眼睛,开启能力。

一瞬间,他的想法浮现出来——“这条路走不通了,是不是该换结构?”紧接着是一连串自我怀疑,“如果再拖下去,整个反制系统都会延误。”

她转向右边的年轻助理。女孩手指不停敲打键盘,动作急促。林晚再次凝神,捕捉到她的思绪:“上次失败是因为散热设计有问题,可要是改路线,时间根本不够……”

最后是站在角落的技术员。他靠在设备架旁,手里握着一支笔,指节泛白。他的念头最清晰:“我们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

林晚收回视线,关闭能力。头痛加剧了一瞬,她按住额角,缓了几秒。

她走向主控台,拿起最新一份实验报告翻看。纸页上有焦痕,是模块过热时留下的。她放下报告,调出最近三次失败的数据曲线。

“你们不是没做到位。”她说,声音不高,但所有人都听见了,“而是太想让结果符合预期。”

没人回应。有人低头,有人转开视线。

林晚指着其中一段波动异常的波形:“这组信号,你们当成干扰剔除了。但我记得三个月前,在初测稀有矿物质的时候,我们也见过类似频率。当时以为是设备问题,后来发现那是能量跃迁的前兆。”

房间里安静下来。

“也许我们一直在试图控制它。”她继续说,“但它本来就不该被完全控制。”

主导工程师抬起头:“你是说,我们不该追求稳定输出?”

“为什么不?”林晚反问,“如果能量本身就有起伏,我们为什么非要压平它?能不能顺着它的节奏来?”

技术员开口:“可这样防护机制怎么匹配?动态调节的话,响应速度跟不上。”

“那就让机制也变快。”林晚走到另一块屏幕前,调出传导路径模型,“现在我们用的是直线共振结构,所有能量都集中通过同一个节点。一旦负荷超标,整条线路都会崩。但如果换成非线性震荡回路呢?把压力分散到多个阶段,像水流绕过石头那样。”

助理皱眉:“可是非线性系统很难预测,模拟需要大量算力。”

“那就先小范围试。”林晚说,“不用全系统重启,只改D区测试环路。保留原有防护作为备份,新路径单独供电。”

主导工程师沉默片刻,突然站起身:“我可以重新建模。如果加入反馈调节模块,或许能让系统自动适应波动。”

“去做。”林晚说,“我划拨B-4试验区给你,资源优先供应。”

技术员犹豫了一下:“万一又失败……”

“失败不可怕。”林晚看着他,“可怕的是停下来。我们现在每耽误一天,对方就多一分准备时间。你们的任务不是一次成功,是不断逼近正确答案。”

他点点头,转身去调取材料清单。

林晚没有离开。她坐在操作台旁,看着他们重新分工。有人开始画电路草图,有人连接测试终端,助理打开了仿真软件。

时间一点点过去。墙上的钟指向凌晨两点。咖啡杯堆在桌角,有的还冒着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