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屏幕上的通话窗口。
“说什么?”
“有人觉得不该依赖这个方案。万一失败,我们连抓捕的机会都错过了。”
林晚没说话。她关闭语音,再次启用“心灵洞察之镜”,通过摄像头凝视发言者的面部。
短暂瞬间,她看到了真实想法——不是怀疑技术,而是怕担责任。一旦出事,决策者会被追责。
她重新接通语音。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她说,“但我们现在不是在选最保险的路,是在选唯一能成功的路。”
她顿了顿。
“拦截车辆靠人力,对方早有防备。可这种干扰方式,他们根本想不到。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刚刚才发现。”
“这不是赌博。这是用数据推出来的结果。”
“如果你们不信,我现在就可以让所有人投票决定是否启用。”
没人回应。
几秒后,负责人低声说:“不用了。我们继续执行。”
林晚切断通讯。
她看向主屏幕。面包车距离第一节点还有三分钟路程。
参数已锁定。系统待命。所有调节装置状态正常。
她把手放在启动按钮上方,指尖悬空。
这时,技术员忽然抬头。
“有个问题。”他说,“刚才更新程序的时候,发现其中一个装置上周检修过,日志显示更换了信号接收模块。”
林晚皱眉。“换了哪个型号?”
“NX-R9。新型号,兼容性应该没问题,但我们没在测试环境里用过。”
“会影响指令接收吗?”
“一般不会。但它对脉冲响应速度比旧款慢零点六秒。”
林晚迅速计算。
零点六秒听起来不多,但在连续干扰中,可能导致第二台装置未能及时补强,留下空档。
她立刻调出装置分布图,查看那个节点的具体位置。
正好位于运输路线中段,前后都有弯道,是理想的干扰强化区。
“不能冒险。”她说,“绕开它。”
技术人员摇头。“不行。这三个装置必须同时工作才能形成闭环场。少一个,强度不够。”
“那就调整顺序。”林晚说,“让第三台提前激活,填补时间差。”
“可程序是按固定顺序写的。”
“重写。”她盯着屏幕,“给我十分钟。”
程序员立刻动手。林晚站在旁边,一句话不说。
九分四十八秒后,新代码上传完成。
系统重新自检,通过。
面包车此时已进入两公里范围内。
倒计时:一分十七秒。
林晚的手指仍悬在按钮上方。
她看着移动的光点,一眨不眨。
突然,监控画面一闪。
面包车的速度降了下来。
“怎么回事?”她问。
技术员快速调取前方路况。
“红灯。路口临时启用了交通管制,一辆环卫车正在清障。”
林晚盯着屏幕。
车辆停在距离第一节点一百五十米处,不动了。
时间在流逝。
十二秒。三十秒。一分钟。
她不能现在启动。距离太远,干扰场无法完全覆盖。
也不能等太久。对方随时可能察觉异常。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指尖微微发麻。这是今天第三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的代价。太阳穴也开始胀痛。
但她不能停下。
她必须确定一件事。
她转向通讯界面,接通科研负责人。
画面亮起。她直视对方双眼。
“心灵洞察之镜”最后一次开启。
她看到的是坚定。是相信这个方案能成功的信念。没有隐瞒,没有动摇。
她松开呼吸。
手指落下。
“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