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科研突破,找到关键弱点(1 / 2)

灰色面包车驶出汽修厂,沿着主干道平稳前行。林晚盯着屏幕上的移动光点,手指在桌沿轻轻敲击,节奏稳定。

她没有下令拦截。

现在动手只会打草惊蛇。真正的关键不在车辆本身,而在那块矿物样本是否能被有效控制。

实验室方向传来通讯请求。林晚接通,画面中是科研团队的项目负责人,脸上带着疲惫,眼神却比以往亮。

“我们有进展。”他说,“可能找到了能量传导路径的断裂点。”

林晚起身,走向实验室通道。走廊灯光均匀照亮地面,她脚步未停。

三分钟后,她站在实验台前。屏幕上显示一组波形图,中间有一段明显的中断信号,持续四十七秒。

“这是第几次成功?”她问。

“第一次。”负责人回答,“之前做了七次尝试,只有这次稳定触发了阻断效果。”

林晚看着他的眼睛,凝神集中。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一瞬间,对方脑海中的情绪浮现出来——焦虑依旧存在,但底下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这不是虚假的希望,而是真正看到突破口时的反应。

她收回目光。

“供电系统有问题?”她问。

负责人一愣。“你怎么知道?”

“第三次和第五次实验失败前,电压波动超过标准值。你们用的是主线路供电?”

“对。备用电源还没接入。”

“换稳频电源。”林晚说,“重新跑一遍数据。”

技术人员立刻行动。十分钟后,设备重启完成,新一波测试开始。

脉冲信号发出,波形图再次出现断裂。这次持续五十三秒,比上次更久。

实验室里有人低声说了句什么,其他人没回应,但肩膀放松下来。

林晚转身走到角落的工作台,调出城市电网维护记录。她的手指在触控屏上滑动,快速翻阅三年内的工程档案。

直到一页文件停下。

“地下谐振调节装置。”她念出标题,“矿区运输线沿线布设,用于通信稳定。”

她放大图纸,发现这些装置每隔八百米设置一个,覆盖整个主干道区域。

“这些设备能远程启动?”

“可以。”一名技术人员凑过来,“它们本来就是自动化运行的,平时监测信号质量,自动调整频率。”

“能不能让它们发出特定脉冲?”

“理论上可行。只要修改控制指令,就能让它释放预设频段的干扰波。”

“不用改硬件?”

“不用。接口是开放的,权限够就行。”

林晚点头。

“把参数调成和实验一致。我们要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让这块矿物失去活性。”

方案很快成型。他们将这套系统命名为“静默节点”。一旦目标车辆进入覆盖区,最近的三个调节装置会同步启动,形成定向干扰场。

但新的问题马上出现。

“设备体积没问题,可脉冲强度必须精准。”负责人说,“太高会引发矿物衰变,可能爆炸;太低则无法阻断共振。”

“有没有安全阈值?”

“目前只能估算。实测风险太大,我们不敢在城区做高能实验。”

林晚沉默几秒。

“先模拟。”她说,“用矿石碎片做压力测试,找出临界范围。”

团队立即投入计算。林晚没有离开,站在操作台旁等待结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面包车的位置已经越过城西检查站,距离第一个调节装置只剩不到两公里。

苏悦的消息跳进来:“调查组确认,车上没有人员更换,行驶路线未变。目标仍在移动。”

林晚回了一个字:“好。”

她转头看向科研人员。“模型跑完了吗?”

“刚出结果。”对方递来平板,“安全干扰区间是每秒四万两千到四万五千赫兹。超出这个范围,矿物结构稳定性下降百分之六十以上。”

“那就定在四万三千五百。”

“可是……”负责人犹豫,“这个数值太接近下限。万一路上有信号衰减,可能失效。”

“不会。”林晚说,“我们可以动态调整。让每个装置根据前一个的反馈微调输出,形成连锁响应。”

技术人员眼前一亮。“就像接力?”

“对。第一台启动后,检测干扰效果,第二台自动补强。第三台再确认结果。”

方案迅速修正。五分钟内,程序代码上传至指挥平台,与实时车辆轨迹对接。

林晚回到主控室。

大屏幕上,面包车的光点正缓缓接近第一个节点位置。倒计时显示:六分二十三秒。

她坐回指挥席,打开全域通讯。

“通知所有部门,‘静默节点’准备就绪。目标进入干扰区后,由我亲自启动。”

没人提问。各岗位人员默默确认状态。

科研团队那边还在做最后校准。林晚看到他们反复核对参数,有人擦了擦手心的汗。

她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已经凉了。

这时,通讯频道响起。

“林晚。”是项目负责人,“我们内部还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