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测试完成。这次信号更清晰。持续时间延长到一点一秒,峰值频率稳定在8.72兆赫,且出现了微弱谐波。
“不是偶然。”林晚说,“它是有规律的。”
她让系统生成三维模型,把几次记录到的波形叠在一起。核心特征一致,像是同一个源头的不同片段。
“这块矿石……在特定条件下,确实能产生特殊能量波。”苏悦低声说。
林晚没说话。她在想赵铭。
前世最后一个月,公司突然接手一个秘密项目,代号“深源”。她只负责文档归档,但从文件碎片里拼出几个关键词:稀有矿物、能量转化、地下实验场。后来她死于一场“意外”火灾,调查报告说是电路老化。可她记得,那天晚上值班的技术员说过一句:“这矿样发热太快,根本压不住。”
原来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继续测。”她说,“我要所有参数,包括温度、压力、电流输入值。找出触发它的临界点。”
“还要别的吗?”
“把这次的数据加密上传,路径走内网隔离通道。除了你我,只有科研负责人能调阅。”
苏悦照做。进度条走到百分之百,文件锁死。
八点零六分。
科研组传来新消息:在降低环境温度至零下四十度时,矿石释放的能量波稳定性提升,谐波减少,接近线性输出。
“它对低温敏感。”林晚说,“冷环境反而让它更活跃。”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人早就知道怎么控制它。”林晚看着屏幕,“这不是自然现象。是被人发现,然后藏起来的东西。”
她站起来,走到数据墙前。整面墙上都是流动的信息,矿石成分分析、历史波动记录、地理位置分布图。她伸手,在8.7兆赫的频段上画了个圈。
“这个频率,不止一次出现过。过去三年,至少五起异常事件都和它有关。以前没人把它们联系起来。但现在我们有了样本,有了数据,也有了方向。”
苏悦看着她。
“下一步怎么做?”
“继续研究。”林晚说,“我要知道它能干什么,也要知道谁在用它。”
她回到座位,重新戴上耳麦。
“科研组听令,启动二十四小时轮值。每两小时汇报一次进展。任何参数变化都要记录,哪怕是毫伏级的波动。”
“是。”
命令下达后,她靠回椅背,闭上眼。头痛还没完全散,但她不能休息。
九点十八分。
监测屏突然跳出警报。第三次能量释放,持续时间三点四秒,频率偏差小于百分之零点三,波形与前两次高度一致。
而且这一次,系统捕捉到了矿石表面的微光。短暂,但确实存在。
研究员传回一句话:“它不是被动反应。我们在激发它,但它……好像也在回应。”
林晚睁开眼。
她走到副屏前,调出视频记录。慢放最后一秒。
矿石裂纹处,有一瞬极淡的蓝光闪过,像呼吸。
她盯着那帧画面,手指慢慢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