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的紧绷感慢慢松开。
四点零三分,一条标记信息跳入监控列表。某生活论坛出现一篇匿名帖,标题是《听说最近的停电和联盟有关?》,正文列举了三次小范围断电事件,并暗示“背后有更大计划”。帖子浏览量不到五百,回复寥寥,但发帖账号注册时间不足十二小时,且登录IP经过多次跳转。
林晚立即调取该账号行为轨迹,发现它在过去两小时内浏览过七篇关于应急物资储备的政策文件。
她将这条信息打上三级标记,归档至“影线”专项数据库。同时在指令栏输入:“追踪该账号关联设备,定位硬件特征码,不作拦截,持续观察。”
发送成功。
五点四十分,另一条线索浮现。城南一家便利店上报异常情况——连续三天,同一时间段有顾客大量购买瓶装水和罐头食品,每次都不超过两件,付款后迅速离开。店主起初没在意,直到今天清晨主动联系联盟联络员。
林晚调出该店监控视频。画面中,那名顾客戴着帽子和口罩,动作利落,确实看不出问题。但她注意到,对方在挑选商品时,手机屏幕始终朝下,左手一直插在外套口袋里。
她放大画面,暂停在对方转身的瞬间。口袋边缘露出半截金属接口,形状接近L型。
她立刻将视频片段与科研区记录的工具标记进行比对。轮廓匹配度达到92%。
林晚关闭视频,重新打开加密频道,向调查组补发指令:“重点排查持有L型接口设备并频繁出入民用场所的人员,优先锁定近期有跨区移动记录的目标。”
刚发送完毕,主屏突然弹出预警提示。社交平台情绪指数在十分钟内上升3.7个百分点,主要来自一个本地生活群组。有人转发了一段语音,内容是模糊的对话片段,背景音里似乎有警报声,配文写着:“你们听,这是不是联盟地下库在报警?”
林晚立即调取音频原始文件,送入声纹分析模块。结果显示,警报声采样自三年前一场公开演习的新闻录像,经过变速处理。
她冷笑了一下。
这才是开始。
她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亲自将这条信息纳入高关注名单,并设置跨平台扩散追踪。随后她看向值班的主控员。
那人正盯着屏幕,神情专注,手指稳定地敲击键盘。刚才的迟疑和不安已经消失。
林晚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按了一下他的肩。
六小时二十三分到了。
主屏倒计时归零,系统未报异常。
她闭上眼,片刻后睁开。
“他们在等我们先动。”她说。
随即下令:“监控级别维持不变,所有标记信息按三级密级归档,待进一步研判。”
大厅灯光微微闪烁了一下。
林晚站在投影墙前,目光落在最新上传的一张街拍照片上。画面角落,一个穿灰色工装的人正蹲在路边检修箱旁,手里拿着工具,背对着镜头。
工具手柄上,有一道细小的刻痕,呈L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