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站在原地,手指滑动面板,检查“夜莺”预案的每一项设置。追踪模块正常,封锁协议就绪,数据镜像备份已完成。
她调出赵铭的权限日志。最近七十二小时,他有三次异常访问记录,都在凌晨两点左右。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四十秒,查看的都是财政系统的维护排程。
他在确认时间窗口。
她把这三条记录标记为高危行为,加入预警模型。系统自动关联了他的常用设备和登录IP,建立实时监控线程。
苏悦发来消息:“市场组全员待命,信息包已分批上传至备用服务器。”
林晚回复:“保持静默,等我信号。”
她关闭私人频道,抬头看向主控屏。倒计时显示:**45小时18分钟**。
科研组传来最新报告:东区变电站温度仍在上升,但增速放缓。西河桥照明系统恢复稳定,自动驾驶故障率下降至正常水平。能量异变暂时被控制在Ⅳ级。
但她清楚,这只是表象。
真正的危机藏在数据流里,正在等待一个指令。
她走到指挥台边缘,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有点凉,她没在意。太阳穴还在跳,刚才第四次使用“心灵洞察之镜”留下的痛感还没散。她闭眼几秒,再睁开时视线清晰。
她重新调出会议记录,回放每一位负责人的表情。科研组长说话时手指轻敲桌面,那是他在压力下思考的习惯。市场主管提问前有半秒迟疑,说明她仍有顾虑。调查队长语速比平时快,情绪紧绷。
但她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
科研组长眼底有血丝,可说到“参数预设完成”时,声音坚定。市场主管虽然犹豫,但答应部署信息流时没有推脱。调查队长在听到“诱饵”任务后,只问了一句“需要撑多久”,然后说“够了”。
他们都选择了往前走。
林晚放下终端,走到主控屏中央。她按下快捷键,将“夜莺”预案的启动按钮调至首页。红色边框的图标静静悬浮在界面上方。
她把手放在确认区,没有按下。
外面没有风声,也没有警报。指挥中心只剩下设备运行的低鸣。
她站着,目光落在那个按钮上。
倒计时跳到**45小时12分钟**。
通讯灯忽然闪了一下。
一条新消息从调查小组的安全屋传来。
“信号已释放,假情报发送成功。”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仍悬在启动区上方。
主控台另一侧,赵铭的权限监控界面突然跳出提示:
“账号QM-0927尝试连接财政结算系统——未通过验证”
她呼吸没变。
十秒后,同样的提示再次弹出。
又是十秒,第三次。
三次失败登录。
他在试探。
她收回手,打开加密日志,记录下这三次异常请求的时间、IP、设备指纹。
然后她重新把手放回启动区。
屏幕映出她的脸,眼神平静。
决战还没开始,但她已经看见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