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战!”
“人在岗!”
“不退!”
科研组那边,原本靠墙休息的两人站了起来,主动接过了下一班巡检任务。负责人拿起对讲机,声音坚定:“设备状态正常,我们继续值守。”
市场团队迅速整合最新消息,准备发起新一轮正面宣传。一名志愿者打开直播软件,标题打上:“我们在现场,没有失联。”
调查小组两名还能行动的队员检查了武器和炸药剩余量,将伤员转移到更隐蔽的位置。其中一人低声说:“等他们再动,我们就反击。”
林晚看着屏幕上逐渐回升的响应信号,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她的头越来越沉,视线边缘开始发黑,但她没有坐下。
就在这时,热成像图上的两个红点突然有了变化。
他们动了。
不是进攻,也不是撤退,而是缓缓转过身,面朝墙壁,双手贴附在砖面上,像是在触摸某种隐藏结构。
林晚立刻调出建筑图纸,放大西北角管道井附近的墙体构造。那里有一段老旧的通信线路埋管,早已废弃,但如果接入外部装置,仍可能形成独立信号中继。
她刚要下令,却发现两人的动作极其规律——左手按压三秒,右手滑动两寸,停顿一秒,再重复。
这不是破坏,是输入。
他们在往墙体内传递信息。
林晚猛然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次单纯的突袭。这些人是信使,是载体,他们的身体和行为本身就是工具。
她迅速切换加密频道,向调查小组发出警告:“不要靠近他们,也不要打断动作。他们在传输数据,可能是编码指令。”
那边沉默了一瞬,随即回应:“明白。我们保持监视,不开火。”
林晚靠在椅背上,呼吸沉重。她知道,这一轮对抗已经结束,但更大的压力正在积聚。敌人不需要攻破防线,他们只需要让这些死士完成一次完整的信号传递。
而现在,他们做到了。
她抬起手,擦去嘴角再次渗出的血迹。视线有些模糊,但她仍盯着主控台上的全局图。
所有部门的状态灯都亮着。
科研组——稳定运行。
市场团队——持续发声。
调查小组——坚守阵地。
她低声说:“接下来,轮到我们了。”
手指按下记录键,开始整理刚刚截取的行为模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