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巧合。
她立即锁定该区域的所有通信基站负载情况,发现过去六小时内,有一台边缘路由器出现短暂超载,流量来源不明。
“他们在测试远程连接。”林晚低声说。
苏悦走过来。“要不要派人去查?”
“不行。”林晚摇头,“现在进去会打草惊蛇。等今晚零点,全市例行电网切换时,他们的信号防护最弱。那时候再深入追踪。”
她打开内部日志,翻到一条未处理的记录:昨天凌晨三点十七分,城南变电站曾有一次毫秒级电压波动,当时被判定为系统噪声。
她将这条记录与今日发现的蓝光闪烁频率进行交叉验证。
匹配成功。
林晚的手指停在键盘上。
这不是第一次。
他们早就开始了,只是藏得太深。
她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所有微小异常数据,重新设定筛选条件,加入蓝光频段和电压波动关联项。
屏幕开始滚动新结果。
第一条出现在四十八小时前,某社区监控系统短暂离线十三秒,恢复后日志缺失。
第二条在三十六小时前,一家小型数据中心突发冷却故障,重启后发现部分备份文件被修改。
第三条……
一条接一条冒出来。
这些都不是独立事件。
它们像细线,正慢慢织成一张网。
林晚一条条标记,设为高优先级追查目标。她通知科研团队准备接收新数据流,同时让市场组继续保持内容输出节奏。
“别停。”她说,“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让人看到我们在动。”
苏悦看着她。“你打算什么时候休息?”
“等这张网收起来。”林晚说,“他们以为我们在应对危机,其实我们在反向定位。每一步动作,都是线索。”
她喝了口凉透的茶,放下杯子。
指尖残留着陶瓷的冷意。
通讯灯再次亮起,是科研团队。
“非对称脉冲方案第一次测试完成。”对方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信号残余下降百分之六十,而且……我们捕捉到一次反向探测波。”
林晚立刻调取波形图。
果然。
对方在尝试解析我方干扰模式。
“继续释放假信号。”她说,“加大变异频率。让他们以为找到了规律。”
她转向主控屏,三条数据曲线仍在稳步上扬。能量压制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五,正向言论占比突破百分之七十,情报覆盖率继续扩大。
联盟的策略正在见效。
但她清楚,真正的较量才刚开始。
她记下最新的信号编号,设定自动预警阈值。只要频率变化超过预设范围,系统会立刻提醒。
苏悦合上平板,轻声说:“很多人已经开始相信了。”
林晚看着屏幕,没有回答。
她看见城市的轮廓在数据流中渐渐清晰,像一道裂开的光。
她抬起手,按住控制台边缘。
就在这时,右下角的信号提示突然停止跳动。
屏幕安静了几秒。
然后,一个新的频率编号缓缓浮现。
林晚的手指停在半空。